1.古诗中的数学问题(六年级)1、我问开店李三公, 众客来到此店中, 一房七客多七客, 一房九客一房空, 请问几客几房中。 解:设有x个客人,y间房,得方程组 7y+7=x 9(y-1)=x 解得y=8 x=63 答:有63个客人,8间房。 解析:题中不变量有客人人数和房间数,所以设这两个量为未知数x、y,可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消元法解出方程组就可以了。 2、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名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设实际有X人 X/3+X/4=364 X=624 即共有624人 3、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酒,原有多少酒? 设原来有酒X,因为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所以有{(X*2-2)*2-1}*2-1=0 可求得X=7/8 2.古诗中的数学勾股定理: 勾三股四经隅五 朝为秦臣暮归楚 圆周率: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沏(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死(6264),杀杀把(338),杀尔沏酒(3279),吾来尔把把(50288)。 带有数字的数学诗: 一望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 八九十枝花。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 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 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的话,望采纳,谢谢! 3.那些古诗词里面的数学,你了解多少1. “十”字令,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将数字“一”到“十”嵌入古诗中。如诗人邵雍(shào yōng)的《山村咏怀》,已选入小学课本: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人把1~10这些单调平淡的数字,独具慧心地融入诗行,看似轻描淡写、平淡无奇,实则浓墨重彩,平中蕴奇。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清新别致的田园风景图。 2.杂数诗,就是诗词中运用数字没有定数和规律,只根据诗歌的需要来写,古代的数字诗大多属于这一种。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中的数字有“两”、“一”、“千”、“万”,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景图。 3.“一”字诗,这种是只用“一”字作诗。 如清代女词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她写过《黄昏》: 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注释:鱼矶(jī),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如《一字诗咏四大美人》之杨玉环,作者:佚名: 一喜一悲一相对,一串荔枝一串泪。 一诗一吟一梦里,一朝酒醒一朝醉。 两首一字诗都是连用十个“一”字,但是并没有给人带来重复单调的感觉。 -------JINGRUI HAINING 4."诗词中的数学"这个课题有哪些素材,资料中国古代的诗词中更不乏数字美的佳句。 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展示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也是借助数字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夸张。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脍炙人口,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他还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青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等,表现出强烈的夸张和爱憎。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数字具有尖锐的对比和衬托作用。他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和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样,抒发迁客的失意之情,异曲同工,惊心动魄。 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同样是壮怀激烈的。 还有一些状似打油诗之作,也含有一定的哲理。 如唐诗《题百鸟归巢图》:“一只一只复一只,五六七八九十只,凤凰何少鸟何多?食尽人间千万石。” 传说郑板桥见人赏雪吟诗,戏作:“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读来妙题横生。 再比如,以数字入诗的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四边伐鼓雪海涌”(岑参)、“五湖烟水独忘机”(温庭筠)、“六年西顾空吟哦”(韩愈)、“七月七日长生殿”(白居易)、“八骏日行三万里”(李商隐)、“九重谁省谏书函”(李商隐)、“十鼓只戴数骆驼”(韩愈)、“百年都是几多时”(元稹)、“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等等,数字和文学语言的结合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引人入胜。 5.古诗中的句数有何限制古体诗是没有句数限制的。 如《诗经》中的作品句数就很不固定,有的 只有一章,有的多达三五章。 而近体诗的句数是有固定要求的,即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 这 就意味着一首五言律诗只能是四十个字,一首七言绝句只能是二十八个字。排 律(长律)的句数一般限制在十二句以上。 但固定的句数,并不能作为近体诗 最本质的特征,它只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在古体诗当中,也有相当大 一部分是这样的句数。 由于近体诗对字数句数的严格限定,以及诗人对内容最大容量的追求, 使得诗歌用语不仅要精心琢磨,而且能省则省,甚至省略一些在正常语法中不 能省略的成分。 如“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怀李白》)没有 谓语中心语,但丝毫不影响读者理解。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 庭筠《商山夜行》)只用几个名词组合,就表现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 正是 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语言,为诗歌增添了独有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