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千里江山图”中,河的诗句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头人。 4、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9、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应亦西北流。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描写“千里江山图”中,河的诗句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头人。 4、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9、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应亦西北流。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1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千里江山图》简介是什么《千里江山图》为北宋王希孟所绘的山水画作品。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渺的江湖。 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形象精细,刻画人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画法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 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作。 4.千里江山图是谁画的参考百度百科词条: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5.关于《千里江山图》有何介绍最长的古代山水画卷是《千里江山图》。 北宋 优秀青年画家王希孟绘。纵51.5厘米,横1191.5 厘米,用整绢画成的。 画中描绘起伏的山峦和浩 淼的江湖。依山临水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赶脚、游玩等人物活动.人物虽细小,而意态如生,飞 鸟虽轻轻一点,却具有翱翔之势。 其用色继承了 唐以来的青绿画法,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 气势磅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 卷后有蔡京的题跋。现 藏故宫博物院。 6.乾隆皇帝在千里江山图上题的诗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在《千里江山图》卷首御题有诗一首: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从弗多皴。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易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 此诗意思是说:画面上千里江山一望无垠,画家调动神灵画境元气淋漓,在北宋画院中实在不能找到第二件这样的作品,就是从盛唐至唐代中晚期的画家里,也没传授过这样的皴法,这幅画能让当代最著名的王诜和赵伯驹等惊诧,更让同朝的徽宗蔡京君臣惊讶,何不思考培育画家的人,那时何人能运作如此自如成熟? 千里江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