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豪放派宋词代表

1.宋词中豪放派代表有哪些

苏轼、岳飞、陆游、辛弃疾这几个比较出名。

豪放派,最欣赏苏轼,当属苏轼造诣最高。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行香子·过七里滩

永遇乐(明月如霜)

西江月·重九

满江红(江汉西来)

满江红·怀子由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赤壁怀古

洞仙歌(冰肌玉骨

浣溪沙(山下兰芽浸溪)

西江月(顷在黄州)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望江南(春未老)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手工,望采纳!

2.古代豪放派的诗词人以及代表有哪些

更正二楼李白打死都不是豪放派的,他是浪漫诗人。

豪放派: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三苏”中他的成就最大。苏轼在文学艺术 上有多方面的才能。尤其对北宋词风的转变有突出的贡献,开创了豪放词派,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念奴妖.赤壁怀古》是豪放派词作的杰出代表作。为千古传诵。著有《春江晚景》散文《石钟山记》《赤壁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后率起义军归南宋,力主北伐,收复中原。他的词作气势豪放。抒发了力主抗金的爱国情怀。他与苏轼被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长短句即词)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两首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元干《贺新郎》等 情调苍凉,风格豪迈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3.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

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4.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

一、婉约派

1、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天圣八年(公元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病逝,年八十八岁。

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3、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二、豪放派

1、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2、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婉约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豪放派

5.说说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 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907—960,繁荣于北宋(960—1127),派生于南宋(1127—1279)。

这样分期当然是极为简略粗疏的,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能不在历史的大墙上暂时插几个钩子,以便挂上一些史实,看清它的上下左右的关系,免得抽象设想,不易捉摸,甚至弄得时代错误,史实乖舛。 从词的兴起到北宋末年,大约在二个世纪之中,词作为一种民间爱好,文人竞写的文学作品,已经达到它的黄金时代。

也可以说,全部词中较好的那一半,产生在这一时期。以后,即在南宋时期,尽管派别滋生,作者增加,但就总的质量而论,已不如南宋以前的作品。

那些作品及其作者,都是沿着自晚唐以来的一个传统而写作的。这个传统简单明了,即是后世所谓的“小调”。

小调是民间里巷所唱的歌曲:其内容也颇为单纯,大都以有关男女相爱或咏赞当地风景习俗为主题。这本来是《三百篇》以来几千年的老传统、旧题材,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魏乐府,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宋词与乐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宋人的词集有时就称为“乐府”,如《东山寓声乐府》、《东坡乐府》、《松隐乐府》、《诚斋乐府》等。晏几道自称其词集为《补亡》,他自己解释道:“《补亡》一卷,补“乐府”之亡也。”

意思是说,他的词正是宋代的“乐府”。 但是从五代到北宋这一词的黄金时代中,虽然名家辈出,作品如云蒸霞蔚,却从来没有人把他们分派别,定名号,贴签条。

五代的作品,至少来自四个不同的区域:西蜀、荆楚、南唐、敦煌,但后来,也许为了讨论方便,提出了“花间派”这个名称,即用西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的名称来定派别,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此集所选的温庭筠与韦庄的作品就大不相同,他们二人中的任何一人与波斯血统的李珣的一些作品又很不相同。但在北宋文人看来,《花间集》是当时这一文学新体裁的总集与范本,是填词家的标准与正宗。

一般称赞某人的词不离“花间”,为“本色”词,这是很高的评价①。陈振孙称赞晏几道的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

高处或过之”。由此可见,南宋的鉴赏家、收藏家或目录学家以《花间》一集为词的正宗,词家以能上逮“花间”为正则。

“花间”作风成为衡量北宋词人作品的尺度,凡不及“花间”者殆不免“自郐以下”之讥。事实上如何呢?我们看北宋几个大家,如欧阳修、范仲淹、晏氏父子、张先、贺铸、秦观、赵令畤、周邦彦其词作莫不如此。

柳永和他们稍稍不同,但他所不同者无非是写他个人羁旅离恨之感,而其所感者仍不脱闺友情妇。对于这些作品,当时北宋南宋的词论家或批评家,谁也没有为它们分派别,只是寻章摘句,说说个人对某词某联的爱好欣赏而已。

北宋大词人的作风大都相象,这不稀奇,因为他们都是从《花间》一脉相承传下来的。他们的作品相互之间可以“乱楮叶”(楮chǔ,语出《韩非子·喻老》篇,比喻模仿逼真),又可以和《花间》的作品乱楮叶,甚至可以和南唐的作品乱楮叶,因为南唐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情调趣味基本上和北宋作家相似,而所咏的题材又大致相类,封建文人的感情又相差不远,其表现方式也自不免相同,明显的例子是冯延巳《阳春集》中的十四首《鹊踏枝》(即《蝶恋花》),其中有回首②见于欧阳修《六一词》,改名《蝶恋花》③如除去这四首,则冯作只有十首了。

又如用《六一词》为核对的底本,则问题更多,集中“旧刻”《蝶峦花》二十二首,今汲古阁本只剩十七首。毛晋在《蝶恋花》调名下注云: 旧刻二十二首。

考“遥夜亭皋闲信步”是李中主作,“六曲阑干偎碧树”,又“帘幕风轻双语燕”俱见《珠玉词》。“独倚危楼风细细”,又“帘下清歌帘外晏”俱见《乐章集》。

今俱删去。 这里毛晋指名删去的五首,尚有两首未点名。

另外,毛晋明知一词见于两本,但似乎不敢断定是谁作,他就录存原词,同时注明亦见他人集子中。这种情形有四首:“庭院深深几许;一首,毛氏注云:“一见《阳春录》。

易安李氏称是《六一词》。”说明他之所以认为这是欧阳修的作品,也有根据。

梨叶初红蝉韵歇”一首,题下注云:“一刻同叔(晏殊),一刻子瞻(苏轼)。”“谁道闲情抛弃久”一首,注云:“亦载《阳春录》。”

“几日行云何处去”一首,题下注云:“亦载《阳春录》。” 其他北宋人词同一首见于两三人的集子中者,还有许多,这里不必详记。

我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要考证这些词的作者,以便研究某人的作品价值。而是为了说明一个历史现象:自唐五代到北宋,词的风格很相象,各人的作品相象到可以互“乱楮叶”,一个人的词掉在别人的集子里,简直不能分辨出来,所以也无法为他们分派别。

实际上北宋人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他的作品是属于哪一派,如果有人把他们分成派别,贴上签条,他们肯定会不高兴的。笼统说来,北宋各家,凡是填得好词的都源于“花间”。

你说他们全部是“花间派”,倒没有什么不可,但也不必多此一举,因为这是当时知识分子人人皆知,视为当然之事,你要特别指出北宋某人作品近于“花间”,倒象说海水是咸的一样。所以我。

6.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豪放派是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第一 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 《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区, 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柳郎 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 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 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 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苏轼、辛弃疾可 以说是豪放派的代表。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 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 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南渡之 后,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张孝祥、陈亮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豪 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 了词林后学。

7.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谁

苏轼,辛弃疾

这两个人是最出名的

他们的一生坎坷,但是积极乐观。他首先对革新词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反柳永旖旎之情,代以清旷豪放之风。苏轼才情横溢,长以词赋、经典语入词,并用散文句法作词。他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以词写情说理,吊古伤今。他的词风,不拘音律,自由奔放,使词脱离音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新诗体。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苏轼虽然出现了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豪放词,但毕竟为数不多,在北宋诗坛上影响也不大。真正促进豪放派词发展的事件是靖康之变

相关
下一篇
面粉唐诗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