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五首课后题

1.《唐诗五首》练习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2.诗五首 课后习题

一、《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的热爱和生活在田园的安乐、惬意之情,也可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岚雾霭飞鸟的真趣。《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怀才不遇之感的诗篇,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只能远离尘俗,保全“真我”;李白身处恢宏开朗的大唐盛世,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施展才华成就功业,所以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二、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不拘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不同之处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

三、这两句诗为读者展现了动人景象: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

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3.求必修3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的古诗文只要题目第14课唐诗五首第15课

要背的内容:唐诗五首( 《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登高》《石头城》《锦瑟》) 蜀道难(全篇) 琵琶行(并序)第二段即: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宋词四首:《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声声慢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唐诗三首:《虞美人》、《书愤》。

4.诗词曲五首课后题 二

1.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表现作者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2.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咏史抒怀,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3.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4.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25课诗词曲五首课后题第三题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新《课标》就语文的性质提出了二元论,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解决字词的目的是锐化文言工具,赏读课文则旨在涵养人文,两者都要兼顾。

现今的课程改革中,文言文教学多向内容、情感方向探究延伸,片面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学科的工具性。 现象试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文言文后的练习题在导向性方面,就存在这方面的偏差。

如《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马说》:“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诗词曲五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小石潭记》:“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岳阳楼记》:“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流。”《醉翁亭记》:“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

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七则练习均从思想的角度谈认识,谈体会,给教者学者传达了一个信息,即文言文要花大量的精力在内容分析上。

很多文言阅读课因此上成了思想政治课、聊天课。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是应该注意人文化的一面,但如果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文言文所具有的自身特点,那纯粹就是建空中楼阁,舍本求末。

在教材中其实也有一些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练习。如《与朱元思书》:“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满井游记》:“下列三组短语中的‘之’字,有的表示修饰关系,可译成‘的’;有的表示限定关系,可译成‘以’;有的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 试加以辨析,并说说这些用法现在是否还在用。”

《诗五首》:“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可惜这样的延伸题为数不多。

当然,文言文的教学空间非常大,新《课标》提出的“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如杜甫《春夜喜雨》中,春雨之“喜”除了诗人的心情外,还有“春雨贵如油”的气候学和物候学知识。 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形象地描绘出春雨之情态,也道出了地表径流的地理学知识。

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除了孔子的实事求是,学术诚实,两小儿的求知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外,对于究竟太阳在早晨、中午哪个时段离我们近,则是个地理学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究,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对策1。

研读课本,质疑问难。试举课文《小石潭记》的教学为例。

教材对“蒙络摇缀”的注释是:“遮掩缠绕,摇动下垂”。“缀”能解释为“下垂”吗?备课时,我特别查了一些资料。

其中人教版教师用书上对这句话是翻译为“遮盖交结,摇动下垂”。 到底是“下垂”,还是“连缀”?经查,商务印书馆98年修订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为“缝合,连接”,应取其“连接”义。

再查四川辞书出版社的《古代汉语词典》中为“系结,连接”。以上工具书中均未列“下垂”这一释义。

另外,“佁然不动”在教材中注音为“yí”,解释为“呆呆的样子”。 但查字典后发现,其实并不如此。

“佁”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除了有“痴呆的样子”之外,还有“静止”这一词条,而“静止”更能体现游鱼倏忽来去的情态。《古代汉语词典》更是直接以《小石潭记》为例,释义如下:“静止不动的样子。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且两书均注音为“yǐ”。

在教学中,我将两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学生反应很热烈。

因为他们向来将书本奉为宝典,这次是具有颠覆意义的一次课堂探究。在学习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涵义。

于是这篇课文的字词学习学生格外细致,因为我提示他们还有注释也存在争议。 课后不久就有学生捧着字典来找我。

“老师,书上注释里对‘悄怆幽邃’的‘幽’,解释是不是有问题啊?”“我查了字典,‘幽’有‘昏暗、深暗’的意思,比‘幽静’要好。”“还有‘水尤清冽’里‘冽’只有‘清澈’的意思,没有‘清凉’的义项。

”……此后,我还在课上抓住对“翕忽”一词的理解,让学生欣赏了潭中游鱼的情致。是“轻快敏捷的样子”还是“一致的样子”?学生先查工具书,然后再根据语境作出了判断。

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了学习文言文的快乐。

2。探究课内,含英咀华。

仅仅局限于一课内的字词研究,我觉得还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已学篇目的温习。

其中较常见的就是归纳一词多义现象。如学及《岳阳楼记》的时候,学到“连。

6.《古诗词五首》八年级课文

《古诗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