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诗歌《绝句(其二)绝句(其一)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注释] 1。 乃:就。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 径:乡下的小路。 6。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 2.绝句之二杜甫古诗《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是《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乌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3.绝句二首(其二)诗句,意思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绝句(二)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意思:江水碧绿,鸟儿的羽毛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山上的花朵红得像将要燃烧起来的火一样。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4.绝句 其二1.诗歌的前两句共写了几种景物?描绘了哪几种色彩?景与景之间关系如何? 江、山、花、鸟四种景物。描绘了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种色彩。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2.“山清花欲燃”中的一个“燃”字用得十分传神,你能说出其中的精妙之处吗? “燃”字形象的表现出了花的红,红得艳丽,红的灿烂,红的热烈。 3.请你描写诗歌前两句所写的景色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4.诗人载整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急切渴望回家的心情。 5.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而后两句抒发的感情与这景色似乎不很协调。诗人是如何将这两者柔和在一起的呢?说说你的理解。 以乐景衬哀情。作者先写春末夏初景色的美,然后笔锋一转写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5.绝句 其二1.诗歌的前两句共写了几种景物?描绘了哪几种色彩?景与景之间关系如何? 江、山、花、鸟四种景物。 描绘了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种色彩。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2.“山清花欲燃”中的一个“燃”字用得十分传神,你能说出其中的精妙之处吗?“燃”字形象的表现出了花的红,红得艳丽,红的灿烂,红的热烈。3.请你描写诗歌前两句所写的景色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4.诗人载整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急切渴望回家的心情。5.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景,而后两句抒发的感情与这景色似乎不很协调。 诗人是如何将这两者柔和在一起的呢?说说你的理解。以乐景衬哀情。 作者先写春末夏初景色的美,然后笔锋一转写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