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绩的古诗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石竹咏王绩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山中叙志王绩物外知何事,山中无所有。 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直置百年内,谁论千载后。 张奉娉贤妻,老莱藉嘉偶。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赠梁公王绩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逾霍光。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王绩伊昔逢丧乱,历数闰当馀。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 余及尔皆亡,东西各异居。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逮承云雷后,欣逢天地初。东川聊下钓,南亩试挥锄。 资税幸不及,伏腊常有储。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 朽木不可雕,短翮将焉摅。故人有深契,过我蓬蒿庐。 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相看非旧颜,忽若形骸疏。 追道宿昔事,切切心相于。忆我少年时,携手游东渠。 梅李夹两岸,花枝何扶疏。同志亦不多,西庄有姚徐。 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 追念甫如昨,奄忽成空虚。人生讵能几,岁岁常不舒。 赖有北山僧,教我以真如。使我视听遣,自觉尘累祛。 何事须筌蹄,今已得兔鱼。旧游傥多暇,同此释纷拿。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王绩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 风云私所爱,屠博暗为俦。解纷曾霸越,释难颇存周。 晚岁聊长想,生涯太若浮。归来南亩上,更坐北溪头。 古岸多盘石,春泉足细流。东隅诚已谢,西景惧难收。 无谓退耕近,伏念已经秋。庚桑逢处跪,陶潜见人羞。 三晨宁举火,五月镇披裘。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 春日王绩前旦出园游,林华都未有。今朝下堂来,池冰开已久。 雪被南轩梅,风催北庭柳。遥呼灶前妾,却报机中妇。 年光恰恰来,满瓮营春酒。春桂问答二首王绩问春桂,桃李正芬华。 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 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北山王绩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 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 槁项同枯木,丹心等死灰。赠程处士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王绩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独坐王绩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 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 百年随分了,未羡陟方壶。策杖寻隐士王绩策杖寻隐士,行行路渐赊。 石梁横涧断,土室映山斜。孝然纵有舍,威辇遂无家。 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新垂滋水钓,旧结茂陵罝。 岁岁长如此,方知轻世华。赠学仙者王绩采药层城远,寻师海路赊。 玉壶横日月,金阙断烟霞。仙人何处在,道士未还家。 谁知彭泽意,更觅步兵那。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 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黄颊山王绩别有青溪道,斜亘碧岩隈。 崩榛横古蔓,荒石拥寒苔。野心长寂寞,山径本幽回。 步步攀藤上,朝朝负药来。几看松叶秀,频值菊花开。 无人堪作伴,岁晚独悠哉。建德破后入长安咏秋蓬示辛学士王绩遇坎聊知止,逢风或未归。 孤根何处断,轻叶强能飞。夜还东溪王绩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 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山中别李处士王绩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 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初春王绩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 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醉后王绩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题酒店壁王绩昨夜瓶始尽,今朝瓮即开。 梦中占梦罢,还向酒家来。戏题卜铺壁王绩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尝春酒王绩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 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独酌王绩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 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山夜调琴王绩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看酿酒王绩六月调神曲,正朝汲美泉。 从来作春酒,未省不经年。食后王绩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 菜剪三秋绿,飧炊百日黄。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 始暴松皮脯,新添杜若浆。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 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咏巫山王绩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咏怀王绩故乡行云是,虚室坐间同。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阶前石竹上天布甘雨,万物咸均平。 自顾微且贱,亦得蒙滋荣。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弃置勿重陈,委化何所营。 2.古诗王绩[野望]的翻译野望 王绩 285 唐 五律 王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晖:落日的余光。(4)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3.古诗唐朝王绩写的《野望》诗词和注释野望 王绩 285 唐 五律 王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3)落晖:落日的余光。(4)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4.古诗王绩,韩愈,孟郊,高骈,白居易,裴度,孟浩然,刘禹锡是哪个全都是唐代诗人 王绩-----(约590~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高骈-----唐代诗人。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裴度-----(765年-839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3] 。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5.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的内容各首古诗的题目:汉乐府王绩孟浩1、《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夕.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云梦】本是二泽,在湖北省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平地,便并称云梦泽. 【撼】摇,因洞庭之波直抵岳阳城下. 【端居】指隐居,因为上有圣明之君而不去报国,感觉有愧,故曰“耻” 【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后两句皆暗喻想从政而无人援引. 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按】《读雪山房唐诗钞凡例》评“始以议论入诗,下开杜紫微一派” 【悲寂寥】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排云】冲破云层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沙溪》(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蹄.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唐代有 王绩 这个诗人吗王绩(586—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隋开皇二十年(600),只有15岁时便游历京都长安(即今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大业元年(605),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但他生性简傲,不愿在朝供职,改授扬州六合县丞。因嗜酒误事,受人弹劾,被解职。其实,他并不看重官职,故感叹道:“网罗在天,吾且安之。”时隋末大乱,他常和隐士仲长子光在一起饮酒赋诗,养鸟等均有研究。 王绩性情旷达,嗜酒如命。唐武德八年(625),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按照门下省例,日给良酒三升。其弟王静问:“待诏快乐否?”回答说:“待诏俸禄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恋。”待中陈叔达闻之,由三升加到一斗,时人称为“斗酒学士”。贞观初,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回到东皋后,他把焦革制酒的方法撰为《酒经》一卷;又收集杜康、仪狄等善于酿酒者的经验,写成《酒谱》一卷。在所居之东皋,为杜康建造祠庙,并把馈赠过美酒的焦革也供进庙中,尊之为师,撰《祭杜康新庙文》以记之。王绩因对现实不满,终于走上隐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无不乐往。其《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贞观十八年(644),王绩病卒于家中。与陶潜的《自祭文》一样,生前已备有自撰志铭,并嘱家人薄葬。 7.谁有唐代诗人王绩的资料王绩,字无功,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是隋唐之际的文学家。 王绩,性格放达,不喜俗礼。凡乡下举办婚丧喜事,他都不参加。隋炀帝大业年间,推荐人才时,他授秘书省正字。因为不喜欢在朝廷做官,所以要求做六合县丞。任职时,他嗜酒不干事,因此被弹劾解职。他叹息说:到处是罗网,还是回家安心。于是回到家乡河渚间。他有田十六顷,奴婢数人,他和家人种粮食酿酒,还养家畜、采草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有个叫于光的,也是个隐士,他没有妻子,在北渚造了一座房屋,住了30年。他自力更生,不依赖人家。王绩喜欢他的真诚,还把家搬过去,和他住在一起。于光是个哑巴,不会交谈,他们在一起对酌时,默默无言,但心情十分畅快。 王绩除了喝酒,就读书,他把《周易》、《老子》、《庄子》等书,放在床头阅读,其他的书很少看。 他曾游历过北山东皋,自称是“东皋子”,他骑着牛四处游荡,遇有酒店,就逗留数天。 高祖武德初,他待诏门下省。当地的官吏,每天给他三升酒喝。有人问他:待诏有什么乐趣呢?他说:有好酒可以作伴啊!侍中陈叔达知道了,就每天给他一斗酒喝,时人都称他为斗酒学士。 贞观初,他因生病,被罢职,后又调任有司。当时,他听说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佳酒,他就苦求为太乐丞,以便大饱酒福。焦革死了,王绩就采用焦革的制酒法,写成《酒经》,又参考杜康、仪锹以来的酿酒经验,写成《酒谱》,今两书均已失传。 当时名流李淳风赞他是“酒家南董”。王绩家居东南面有块磐石,他就用石建立了杜康祠,时常拜祭,尊为老师。他写有《醉乡记》。因他饮酒五斗而不醉,又写就《五斗先生传》。 有人请他喝酒,他不分贵贱,都去赴席。有个刺史叫杜之松,是他的老朋友,请他去讲礼法。他谢绝说:我不能在尊府里谈糟粕,而放弃醇醪啊!他把礼法这视为糟粕,把醇酒作为爱好,王绩就是这样一个人。 8.从王绩的哪些诗句看出王绩喜好饮酒呢王绩(约589〜644),是隋末唐初诗人,自号东皋子,今山西省祁县人。 他一生以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自比,所以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东皋”二字为号,既含有“葛巾联牛,躬耕东皋”之行迹,又显示出他远避尘嚣、超凡脱俗的胸襟。 东皋子博学多才。 据他的莫逆之交吕才在《东皋子后序》中记载:“君性好学,博闻强记……阴阳历数之术,无不洞晓。” 东皋子深知饮酒之乐,自己的体会是“每一甚醉,便觉神情安和,血脉通利。 既无忤于物,而有乐于身。故常纵心自适也”。 他的酒量很大,饮酒数斗不醉,曾仿照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写过《五斗先生传》,以抒发好酒量大遗世独立的情怀。 他在《醉乡记》一文中虚构道,“醉乡”是个好地方,“去中国不知几千里也。 其土旷然,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 其中阮籍与陶渊明等十数人,一起游于醉乡,直到死后也没有再回来,最后就葬在那块土地上,中国人把他们称为酒仙。王绩对此十分羡慕,也打算永游醉乡。 他曾感叹说:“恨不逢刘伶,与闭户轰饮。”他擅长弹琴,且造诣精深。 因此,吕才称其“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东皋子出身于大地主家庭,早年胸怀大志,诚如他《晚年叙志》诗中写道: 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 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可见抱志高远,非等闲之辈。年轻时,因考试名列榜首,理应荣升高位,不料大材小用,竟当了个宫中校对书籍的小秘书。 不久,因不愿“适人之适”,借故辞职。之后,又任扬州六合县县令,正遇隋唐群雄逐鹿,天下大乱,法无定章,理事受阻,东皋子只好饮酒度日,乃至“屡被勘劾”。 于是叹息道:“罗网高悬,去将安所!”遂把平时所积薪俸堆放在县衙门前,自己却假托有病,乘坐小船,当夜悄悄离去。离去时留诗《解六合丞还》一首,诗中写道但愿朝朝长得醉,何辞夜夜瓮间眠。” 在唐高祖武德初年,东皋子被征诏当了待诏门下省的小官。当这个官每天送他三升酒喝。 他的弟弟王静问他:“任待诏一职快乐吗?”他答道:“担任待诏能有什么快乐,只有那三升美酒还值得留恋。”原来他做薪俸寡薄的待诏,只是为了那三升好酒。 管事的陈叔通奏知高祖,高祖笑了笑说:“太少了!三升酒留不住王先生。”下令每天判给王待诏一斗酒喝。 因此,时人送他个雅号叫“斗酒学士”。 宫中太乐署焦革善于酿酒。 东皋子听说后,为了喝到焦家的好酒,执意请求,甘愿到宫中当太乐丞这样的寒酸小官(负责饮宴、祭祀一类事)。酒是喝上了,可惜酒“福”太浅。 过了几个月,焦革去世,就由焦革的妻子天天送酒给他喝。一年多,焦妻又相继去世。 东皋子仰天长叹:“唉,老天爷不让我饮美酒!”从此,便挂冠归田,过起半是流浪半是隐居的生活。 东皋子疏狂洒脱,不拘礼俗。 他哥哥王通(当时有名的儒家学者)等家人都看不起这个“醉鬼”。所以,凡遇“乡族庆吊,闺门婚冠”之事,也不通知他参加。 而东皋子也不以为意,却“喜方外之浩荡,叹人间之窘束”,干脆不把那些“糠秕礼仪,锱铢功名”放在心上。 自己为了清静,搭茅棚住在与家乡隔河相望的一块沙洲上,种黍酿酒,养鹅莳药。 “忽忆弟兄,则渡河归家,维舟岸侧,兴尽便返”。 东皋子借酒放胆,目无礼法。 他认为在隋唐王权更迭、互相倾乳之际,他哥哥王通读圣贤书毫无用处。他质问道:“不涉江汉,何用方舟;不思云霄,何事羽翮?”不如修心养性,逍遥于老庄道学之中,“帷天席地,友月交风。 高吟朗啸,挈榼携壶。杜明塞智,蒙垢受尘”,干脆来他个“效阮籍遂性,从刘伶保真”。 刺史杜之松想请他谈礼,他说,他不能再“整理簪屦,修束精神,揖让邦君之门,低昂刺史之坐,远淡糟柏,近弃醇醪”了。说罢,自吟道“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 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 然后拂袖而去。 乡里人只知沉溺于酒的东皋子,却不知东皋子为什么要喝酒,因而常常嫌弃他,讥笑他。东皋子却不屑一顾,并说:“你们这些人头发长见识短,不理解我。” 对此,他写了《无心子》来嘲弄那些乡中俗人,把他们喻为戴着笼头,上着脚绊,听人吆喝的“瘦马”“疲驴”。 东皋子在晚年出游,或骑牛或骑驴,过着“朝朝访乡里,夜夜遣人酤”的流浪生活,酒家出,酒家入,“昨夜瓶始尽,今朝瓮即开,梦中占梦罢,还向酒家来”(《题酒店壁》),累了醉了,则“倚垆便得睡,横瓮足堪眠”(《过酒家》),出行后,一走就是几个月。 遇有酒店,总是住上好几天。 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 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饮酒至醉的好处是“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常酒后吐真言,或吟诗或为文,妙语连珠,好事者摘录下来,一时争相传诵。 与东皋子相邻的沙洲上还住着一位隐者,名叫仲长子光,是个哑巴,很有学问,一辈子没娶老婆,自食其力,卖药为生,会弹琴,写得一手好文章。 东皋子爱其性情纯真,彼此虽没有说过话,却心心相印,与他对酒,终日不散。 东皋子嗜酒,并非常崇拜酿酒专家杜康。 他精选一处高敞宽大的磐石上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