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字开头的诗有哪些1、《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2、《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3、《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4、《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5、《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2.以月份开头的诗句1、《春雪》——唐代韩愈 二月初惊见草芽。 译文:二月初时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2、《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译文:五月的石榴花盛开,如燃烧之火的艳丽。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4、《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5、《咏柳》——唐代贺知章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3."月"字开头的诗句,7个字的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诗 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4.急是古诗接龙,不是成语接龙啊!有难度啊! “月落乌啼霜满天——天门中断楚江开——开颜睹天光——光景不待人——人面桃花相映红——红妆二八年——年年岁岁花相似——似花还似非花——花自飘零水自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头上蓝田玉——玉碗盛来琥珀光——光景不可回——回舟不待月” 真是好难啊!我觉得已经很用功了。 用了两个小时了,还没弄完!真是汗啊!我希望可以帮楼主完成。但楼主还需等待一下。 下面是依次每句诗的出处。 《枫桥夜泊》(张继) 《望天门山》(李白) 《相和歌辞·北上行》(李白) 《相和歌辞·相逢行二首》(李白) 《题都城南庄》(崔护) 《江夏行》(李白) 《代悲白头翁》(刘希夷)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 杨花词》(苏轼) 《一剪梅》(李清照) 《长相思》(白居易) 《插花吟》(宋。 邵雍) 《客中行》(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李白) 《子夜吴歌 夏歌》(李白) 唉,我今天下午我终于终于是结束了这项工作!急得我脸都红了!难啊好啊!我以后是不敢轻易接这样的贴子了! 不过楼下这位学长比我厉害多了,好象很轻松地就接了一个循环,真是佩服啊!我为了这道题,看了《全唐诗》《李白全诗》《苏轼诗词》等等等等,历时两天!真是汗啊! 惭愧惭愧! 祝各位愉快。 。 5.月字开头的诗句有哪些月落乌啼霜满天。——唐 张继 《枫桥夜泊》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 《鸟鸣涧》 月涌大江流。——唐 杜甫 《旅夜书怀》 月冷霜华凝。——唐 白居易 《长相思》 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月明羌笛戌楼间。——唐 高适 《塞上听吹笛》 月地云阶暗断肠。——宋 陆游 《梅花》 月行却与人相随。——唐 李白 《把酒问月》 月明松下房栊静。——唐 王维 《桃源行》 月斜深巷捣秋衣。——宋 陆游 《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