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月和花的诗句

1.关于月季的诗句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臙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腊前月季》。

译文:无论甚么花,只知它开花吐香最长时间也不过十天左右;而月季却一年四季,每天都在鲜花怒放。 一朵刚从含苞未放的花蕊中伸出,一朵已冲破绿色的花蒂,开出娇艳的花朵。

这是月季开花的动人情景。月季花开,一朵接一朵,此花未开尽,那花已经吐艳,似乎永远也开不尽。

虽说桃李芬芳压群芳,但月季又桃花之上,可见月季的馥郁之烈了。严冬,百花凋谢,而唯独梅花傲霜雪,斗严寒,凌寒独开。

快过新年了,心情自然是愉悦的,看到这样色彩鲜艳的花朵,何不折一枝回家,为新年添增 一份喜悦! 然而,竟忘了这是冬末的早晨,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严冬会有如此美丽的花色。在凌寒而开的月季花上,感到了温暖的春意,忘却了周围的隆冬严寒。

扩展资料 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

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

2.描写月季的古诗有哪些

《赋栖真观月季》

年代: 宋 作者: 史弥宁

茶芗从臾访栖真,闯户蔫红绝可人。不逐群芳更代谢,一生享用四时春。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与远同赋》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客背有芳藂,开花不遗月。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卉。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苃。

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

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葱蒨独兹苗,愍愍待其活。

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腊前月季》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一尖已剥臙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月季》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可怜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

3.关于各月份的花的诗句

1月迎春花 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2月杏花 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月桃花 月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 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4月杜鹃花 【唐】白居易:咏杜鹃 哗哗夏煌煌,花中无此芳。 艳秋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 千丛相面背,万朵百低昂。

煦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 5月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月石榴花 《道旁石榴花》杨万里 待阙南风欲炷香,东风打并住西堂。

石榴已著乾红蕾,却问春归有底忙。 7月栀子花 咏栀子花 —清 刘灏 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

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8月桂花 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9月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10月芙蓉花 王维的《木芙蓉》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闭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1月月兰花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孤兰》 12月腊梅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关于“月亮和花”的诗句有哪些

1.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3.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4.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5.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6.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7.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5.关于十二个月花的诗句

(一)二十四番花信: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即风报花之消息。

风应花期,我国便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节令用语,它亦是我国表示气候变换的词语。《内经》:“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根据农历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共八气。每气15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

八气共是二十四候,每一候应一种花信。二十四候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

他们的顺序是: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端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花,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二)“十二姐妹花”歌谣: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来。

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五月榴花火似红,六月荷花洒池台。

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竞怒放,十月芙蓉携春来。

十一月水仙凌波开,十二月腊梅报春来。(三)百花所展示的自然美十分诱人。

而对花的钟情,莫过于骚人墨客了。他们玩味和吟咏百花,因而便有了十二月花神之说。

十二月花神是:一月兰花屈原,二月梅花林,三月桃花皮日休,四月牡丹欧阳修,五月芍药苏东坡,六月石榴江淹,七月荷花周濂溪,八月紫薇杨万里,九月桂花洪适,十月英蓉范成大,十一月菊花陶潜,十二月水仙高似孙。

6.描写月光与花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2、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5、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独漉篇》

9、我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游别》

10、扬兵猎月窟.

11、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2、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独不见》

13、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避地司空原》

17、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18、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十七首》

灵心圆映三江月.彩质叠成五色云.《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筒 》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咏月名句积累:

1、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2、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6、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10、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1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3、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14、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

16、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17、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相关
下一篇
唐诗平仄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