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三千”的诗句有哪些1、飞流直下三千尺(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白居易·《长恨歌》) 3、六宫罗绮三千(唐·李白·《清平乐·禁闱清夜》) 4、往来一万三千里(宋·陆游·《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5、三万六千场(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6、银河宛转三千曲(宋·周邦彦·《菩萨蛮·银河宛转三千曲》) 7、三千界外归初到(宋·陆游·《鹧鸪天·杖屦寻春苦未迟》) 8、白发空垂三千丈(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19、大都三万六千场(宋·辛弃疾·《浣溪沙·总把平生入醉乡》) 10、梨园羯鼓三千面(宋·无名氏·《鹧鸪天·紫禁烟光一万重》) 11、绣鞯狨坐三千骑(宋·无名氏·《鹧鸪天·香雾氤氲结彩山》) 12、明珠照地三千乘(宋·无名氏·《鹧鸪天·禁卫传呼约下廊》) 13、三千李白诗篇(宋·无名氏·《西江月·一夕凉浮如水》) 14、珠履三千称贺(宋·无名氏·《水调歌头·尧历庆良月》) 15、庭前珠履三千客(宋·无名氏·《满江红·银漏穿花》) 16、记醉时、三万六千场(宋·无名氏·《满江红·安乐窝中》) 17、蟠桃一熟三千岁(宋·晏殊·《蝶恋花·紫府群仙名籍秘》) 18、三千丈(宋·无名氏·《满江红·买得青山》) 19、寿满三千(宋·无名氏·《满庭芳·寿竹长青》) 2.求一篇关于一首诗歌的鉴赏论文要求是诗经里得得字数3000一)就一首诗经——《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gao)衣綦(ji)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yin du),有女如荼(tu).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cu). 缟衣茹藘(lǘ),聊可与娱. 大意:漫步走出城的东门,美女多如天上彩云;虽然多如天上的云,可并不是我思念的人;唯有素衣暗绿色头巾,还能欢乐我的心;漫步走出外城的门,美女靓丽如茅花;虽然靓丽如茅花,可是我不思念她;唯有那素衣红佩巾,还能娱乐我的心. 评析:纵然美女如云,却不能重情、不丧志,所需要的坚定意志,大概不逊于疆场上刀光剑影下的英雄气概.英雄可以视死如归,却不一定能在万花丛中不懂一点杂念;就是皇帝一向叱咤风云,也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前例;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痴心女子负心汉”,这当中肯定包含了不少风流的事. 可是,世上真有坐怀不乱的汉子.虽然不多,毕竟有.这也构成了一道人生风景.美丽的花几千万朵,最心爱的只有那一朵.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秀色可餐固然使人愉快,但不一定可爱.美丽而可爱,美丽且有气质者,才能打动心灵最深处.漂亮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才是最适合的. 男子汉当中也有坚贞者,不全是无情郎、负心汉.坚贞应当是对自己的选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目标有不懈的追求.这有可能是凭着直观感觉来进行,也有可能是以深刻的内省为基础. 请相信,男子汉的忠贞也有不可动摇的时候. 忽忽~终于写完了,可能是有点不符合你的要求,但是我已经是绞尽脑汁了.毕竟,3000字 ——20分,出200分应该也不会有几人. 上面的应该基本符合你的要求,我也是因为要备课才写这个东西的,也就顺便在网上写下来发给你.注意,不要抄的一模一样,自己在中间加点语句,我写的只是赏析而已,你可以加点其他的观点进去论证.比如说我说的“爱江山不爱美人”的前例,你可以去举点例子,加以论证. 最后说一句,文章,还是自己写的好,最好把我的当做抛砖引玉,相信你会写出更好的原创论文.。 3.带三千世界的诗句危亭绝顶四无邻,见尽三千世界春。——白居易《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 欲尽出寻那可得,三千世界本无穷。——武元衡《春题龙门香山寺》 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室中恰受一蒲团,也抵三千世界宽。——陆游《冬日》 从今不信维摩诘,断取三千世界来。——黄庭坚《题神移仁寿塔》 十二因缘无妙果,三千世界起秋毫。——黄庭坚《戏题葆真阁》 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白玉蟾《步虚》 琴弹十二栏杆月,酒洗三千世界秋。——白玉蟾《草亭偶书》 百万生灵枯冢骨,三千世界战场尘。——方回《隐者》 百万源流归海会,三千世界属如来。——懒渔《龙华山》 4.急需3000字的一篇关于诗词鉴赏文章怎一个“情”字了得——柳永词《雨霖铃》赏析在北宋的词人中,柳永可以说是“情场高手”了。 这不仅因为他混迹青楼、狎妓弄曲的奇特经历,而且因为他用他那支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表现“男女私情”方面的佳作。《雨霖铃》可以说是这些佳作中的佳作。 在这首词中,柳永把男女私情写得相当充分。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便是我们阅读《雨霖铃》后获得的第一印象。 《雨霖铃》抒写的是词人与情人分手时的缠绵伤感之情。昔江淹有《别赋》一文,其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名句。 可见朋友或情人之间的分别,是足以让人黯然伤神、魂断肠穿的。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对此有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将它写足写透。 柳永正是因为置身其中,备尝了离别的痛苦,才有可能将《雨霖铃》中的离别之情写得这么充分的。在词的一开始,柳永便为全词创造了一种凄楚的感情基调。 “寒蝉”大概意识到自己活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叫得是那样“凄切”,一声声地揪着离人的心。夕阳已经挨在长亭的顶边,天色快要暗下来了,却要在此时与情人分手,叫人好不凄怆。 本来刚刚过去的暴雨可以作为自己留下不走的借口,但这恼人的雨却在人家最不愿意它停的时候“初歇”了。这里,“天的无情”对“人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分别当然要喝饯行酒,尽管酒菜的味道都十分好,但是人在离别的痛苦中,也就品尝不出其中的美味了。就在一对情人相互表达留恋之情、依依不舍的时候,那“兰舟”上的船夫却一声声地催着上路。 看来最后分手的期限还是到来了。这里,“船夫的无情”也对“我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多想拉着情人的手,和她长相厮守。四目对视中,蓦然发现双方的眼里早已蓄满泪水。 有千言万语要对情人倾诉,话到喉头却又硬生生地卡住了。“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这样一系列神情举止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 想到自己的去路,千里烟波浩渺,到处是沉沉的“暮霭”。楚天何其广阔,谁知“我”将飘向何方?何时才能与心上人重新聚首?此时,作为词的主人公的“我”的心态,是希望天地小一点再小一点,小到只容得下他们两个。 然而,楚天却是那样的“阔”。“楚天”越是“阔”,越显得情人重新聚首的渺茫。 现实就是那样的无情,生生要将一对情人拆散。简单的词句中,包含着诸多的无奈,倾注着对情人的深情。 多情的人从古至今都为离别而感到忧伤,更何况分手在这个冷落凄清的秋天,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啊!搬出“自古”的“多情”者,说明“多情”的不止我柳永一个,它是文人墨客普遍具有的一种人之常情。“冷落清秋节”给离别的场面蒙上了很厚很灰色的一层阴影。 不是“情到深处”的人,是很难有这样敏感的神经触角的。都说醉酒是解脱烦闷的好方法。 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李白更是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独特感受。 在与情人不得不分手的愁闷当中,词人也想到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于是在他的设想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到“我”酒醒之后,大概已是第二天晓风吹拂残月当头的时候了。 词人醉得越深,越能说明他对情人的感情之深。这一次的分手,最短的时间怕也要一年吧?在这一年当中,再吉利的“良辰”,再美好的景致,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只当它是空虚的摆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是因为旧情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随便什么东西也不可替代的。它是“良辰”也好,“美景”也罢,对“我”都不能起任何作用。 只有感情十分专一的情人,才会吐露出这样的心声来的。最后,词人设想自己今后即使有千种风流,万般情话,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更与何人说?”是的,像这种风情的话语,是不能随便向其他女子去说的。 这一番出自肺腑的内心表白,相信任何一位烟花女子都会为之动容,从而将自己的终身相许的。柳永的词在民间流传甚广。 陈师道《后山诗话》里说:柳永的词“天下咏之”;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柳永的词“传播四方”;叶梦得《避暑录话》里更是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为什么柳永的词会流传这么广呢?我想主要原因还在于一个“情”字:它写出了男女之间的深情,写出了人之常情。 有“情”的文字才有生命力,才得到广泛的传播。柳永用他的词、他的“情”赢得了烟花女子们的芳心。 在当时的歌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可见柳七(柳永)在歌妓们心目中的地位了。 或许是出于对这位“情场高手”的报答吧?在柳永“贫病即死,家无余财”,连下葬的费用都难以筹集的情况下,“群妓合金葬之”。有人说,妓女们是只认得钱,不会对交往过的任何男人有真情实意的。 这一点用在柳永这里显然是通不过的。因为“群妓”只有真心实意地倾慕柳永的为人,才肯在他离世之后,大家凑份子来安葬他的。 人做到这个份上,正应了一句俗话,叫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了。无论是柳永的为人还是他的词,一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