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千里寻功名的诗句有哪些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语出宋代辛弃疾《破阵子》词。替君王完成统一大业,博取生前身后不朽的美名。二句词表达了作者的忠君爱国和追求个人功名的思想。 2.关于“淡泊名利”的诗句有哪些1、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释义:使这些勇当万夫的侠少们更凭添了不少英姿雄风。 2、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3、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释义: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4、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5、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释义: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6、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释义:不要谈论名利,名利是自身的仇敌。仇:仇敌。 7、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李白《天台晓望》 释义:攀条摘朱实,服药炼真骨。 8、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释义:一个人能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就少了许多烦恼。 9、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释义: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 10、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李白《上之回》 释义:是前去向渭川老人或襄野之童请教治国之道鸣?非也。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此词出自唐代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文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赏析 3.形容功名的成语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出处:明·无名氏《庞掠四郡》一折:“往来无白丁俗客,谈笑有上士高宾》”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出处:宋·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平康夜过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白袷蓝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白帢青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蓝衫”。 出处:宋·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诗:“风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谈不朽。” 白衣秀士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百尺竿头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餐腥啄腐 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出处:《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哧!’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哧我邪?” 传圭袭组 指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出处: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能世其德业为难。” 砥行立名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富贵利达 犹言功名利禄。 出处:《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功名富贵 指升官发财。 出处: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明·洪应明《菜根谭·应酬》:“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 功名利禄 指名利地位。 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及第成名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计功谋利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卖剑买琴 指没有功名意识,志在归隐。 出处: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卖剑买琴,斗瓦输铜。”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双桂联芳 比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 谈笑封侯 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出处:唐·杜甫《复愁》诗:“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 郤诜丹桂 比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出处: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见《晋书·郤诜传》。 邀功希宠 求取功名和宠信。 永垂竹帛 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出处:《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4.佛家的关于淡泊名利的句子佛语禅心(1)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 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禅心来解救。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佛语禅心(2) 梦窗国师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境由心造,心即主人。心无物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胸怀坦荡,宛若长空旭日烦恼则无处藏身。 我们何不也做一个这样的快乐佛呢! 佛语禅心(3) 初祖达摩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 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佛语禅心(4) 燃灯法师说;“如果我们破除一切执著尘劳,丢掉身外乱性的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这样就能获得身心的自然安宁、惬意、舒适、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随之而来。” 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可惜世上仍有大多数人,为了各种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时刻,只余下少许时间来追寻生命的意义! 佛语禅心(5) 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寻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佛语禅心(6) 耕云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一个人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宁静安适我们的人生才一定会美好。 佛语禅心(7) 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淡泊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著于人生之乐。 佛语禅心(8) 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佛语禅心(9) 静慧大师说:“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佛语禅心(10) 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应该做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5.形容此去归来时必定功名加身的诗句心强不如命强 天不遂人愿 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屡试不爽。 屋漏偏于连阴雨,严霜单打独根儿草 滕王阁序节选: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 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 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形容功名的成语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 泛指粗俗之辈。 出处:明·无名氏《庞掠四郡》一折:“往来无白丁俗客,谈笑有上士高宾》”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 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出处:宋·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平康夜过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 白袷蓝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白帢青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 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蓝衫”。 出处:宋·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诗:“风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谈不朽。” 白衣秀士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生,上朝求官。” 百尺竿头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 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餐腥啄腐 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出处:《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哧!’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哧我邪?” 传圭袭组 指取得功名。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组,古代官员系印的丝带,转指官印。 出处: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能世其德业为难。” 砥行立名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富贵利达 犹言功名利禄。 出处:《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功名富贵 指升官发财。 出处:唐·李白《江上吟》:“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明·洪应明《菜根谭·应酬》:“功名富贵,直从灭处观究竟,则贪恋自轻;横逆困穷,直从起处究由来,则怨尤自息。” 功名利禄 指名利地位。 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及第成名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 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计功谋利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卖剑买琴 指没有功名意识,志在归隐。 出处:清·龚自珍《能令公少年行》:“卖剑买琴,斗瓦输铜。”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 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双桂联芳 比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 谈笑封侯 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 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出处:唐·杜甫《复愁》诗:“闾阎听小子,谈笑觅封侯。” 郤诜丹桂 比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 出处:晋郤诜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自视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见《晋书·郤诜传》。 邀功希宠 求取功名和宠信。 永垂竹帛 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出处:《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