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陆游的诗句

1.7篇陆游写的古诗(有题目,有诗句)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其一: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朝中措?梅》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来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浣溪沙?和无咎韵》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群行.《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谁惜泥沙万点红.恨难穷.恰似衰翁一世中.《渔父》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关于陆游的诗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①关山月: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

②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

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③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

④厩(jiu):马房。⑤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

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⑥遗民:沦陷区人民。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①楼船句:指隆兴二年(1164)陆游40岁在镇江府通判任上事。当时张浚以右丞相督视江淮兵马,路过镇江,陆游以世谊谒见,颇受顾遇。

张浚督练军马,增置战舰,加强江防。楼船,高筑望楼的大船,指南宋的战舰。

瓜洲渡,在镇江的对岸。②铁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48岁在陕南汉中时的经历。

大散关,地名,当时为金宋议和划界的地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①僵卧:躺着不活动。

②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时属北庭都护府。

此泛指边疆。③夜阑:夜深。

④铁马冰河:壮悍的马在冰封的河上驰骋,指梦中的北征情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示儿》一诗引路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的爱国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直抒胸臆《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二) 托物言志《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三) 借景抒情《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

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四) 以梦述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

3.【陆游的写诗风格】

试论陆游词的风格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 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陆游的思想也是丰富多变的.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有时自命不凡,却又常常自暴自弃;他喜交友,但是总觉得孤独;他感情强烈,却又一味标榜自己"冷淡";他自视清高、不耻贫贱,却又谦卑地请求官职俸禄.当然他还有不变的东西,即他那强烈的爱国之心.复杂的性格必然形成思想内容复杂的作品.对于陆游的词风,前人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明代杨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南宋刘克庄:"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歌之者绝少."陆游的词兼具"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但纵观他143首词,其主要风格还是豪放而非婉约,他更为接近苏、辛,而不是秦观和其他词人.苏轼是北宋诗坛的盟主,又是词坛豪放一派的开山之祖,他对于陆游的影响很深.陆词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新传统.在苏轼以前,词坛是一片靡靡之音,这与词的题材限于男女恋情是紧密相关的,自从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局限后,词的内容就开始丰富,词的境界才开始变得广阔.南宋前期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诗人在词中增加了"家国之恨"这一社会政治内容,使词获得了与诗完全同等的文学地位.陆游是辛派成员之一,他的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从题材上来说,既有人生的失意颓唐、羁旅行役的感伤、席间方外的酬唱赠答、玩世不恭的自我解嘲、深挚动人的爱情、清高孤傲的咏梅之作,也有游仙学道、闲适自得、纵酒狎妓的无聊篇什.? 爱国主义是陆游作品中最为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同样鲜明地表现在他的词中.但是它不像是中表现得那么直接,而是通过理想破灭的悲哀表现出来.陆游的理想有"驱逐逆胡、恢复中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一面,也有追求"千秋事业、青史功名"——属于个人利益荣誉的一面.但在当时的情境之下,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陆游在诗中多次表明了他杀敌立功的愿望和决心,如:"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胡来即送死,讵能犯金汤?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江上对酒歌》)而在陆词中,除了少数表达了他的这种期待外,更多的表现了他的叹息和失望.陆词不像陆诗那样高昂激越,而是低沉抑郁的如:《诉钟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中原当日山川震,关铺回头煨尽.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陆游的"以词为诗"还体现在语言的自由平易,不受音。

4.描写陆游爱国情感的诗句

示 儿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空祭无忘告乃翁.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5.关于陆游的诗

游山西村

【题解】

见《剑南诗稿》。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极力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挤,自降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罢官归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就是作者于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时写的。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山阴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扣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题解】

见《剑南诗稿》。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赴成都途经此地,即吟此诗。关于其诗索解,或认为作者终生志在恢复,这时是从汉中前线调往后方成都担任闲官,故诗里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并非向往当个诗人,而是不甘心于只当个诗人,内涵深婉,意在言外。剑门,山名。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弹劾罢官,遂躬于田亩。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