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鉴赏的目录一、唐诗概说唐诗总论唐诗概说分类唐诗论诗可参考书目二、初唐诗(上)王绩《野望》骆宾王《在狱咏蝉》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王勃《滕王阁》《杜少府之任蜀川》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 咏蝉 咏岁时(春)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文献三、初唐诗(下)杨炯《从军行》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沈俭期《独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咏月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四、盛唐诗(一)陈子昂《感遇》张九龄《望月怀远》祖咏《望蓟门》王昌龄《长信秋词》崔颢《行经华阴》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宫怨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五、盛唐诗(二)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终南山》《渭川田家》《积雨辋川庄作》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 山水 田园唐代山水诗概述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六、盛唐诗(三)高适《燕歌行》李颀《古从军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边塞《燕歌行》主题辨唐代边塞诗概说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七、李白(上)《蜀道难》《关山月》《远别离》《长干行》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咏花 咏物李白《蜀道难》诗为谁而作中小学已学篇目八、李白(下)《赠孟浩然》《送友人》《登金陵凤凰台》《渡荆门送别》《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友情赠别李白诗综论,李白研究综述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九、杜甫(上)《哀江头》《丽人行》《赠卫八处士》《羌村》(其一)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刺世讽喻家国中小学已学篇目十、杜甫(下)《登楼》《登高》《月夜》《月夜忆舍弟》《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阁夜》《秋兴八首》(其一)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登临杜甫诗综论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十一、中唐诗(一)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李 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卢 纶《晚次鄂州》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 咏岁时(夏 秋 冬) 思乡怀归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十二、中唐诗(二)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贾岛《题李凝幽居》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天》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音乐 节令中唐诗歌综述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十三、中唐诗(三)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滁州西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贬谪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十四、中唐诗(四)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竹枝词》《西塞山怀古》张籍《节妇吟》王建《新嫁娘词》元稹《离思五首》(选一)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 哀挽 悼亡 哲理人生 僧道桃花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十五、白居易《长恨歌》《自河南经乱》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孝悌亲情白居易诗及其研究综述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十六、晚唐诗(上)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早雁》《赠别二首》(选一)《登乐游原》许浑《成阳城西楼晚眺》张祜《题金陵渡》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咏雁科举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十七、晚唐诗(中)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来是空言)《安定城楼》《贾生》《隋宫》(紫泉宫殿)温庭筠《商山早行》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 咏史 闺怨爱情李商隐诗概说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十八、晚唐诗(下)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郑谷《鹧鸪》崔涂《除夜有怀》韦庄《章台夜思》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秦韬玉《贫女》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分类唐诗怀古 民瘼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总参考书目。 2.凉州词 诗意概说语译】 白玉精制的酒杯,盛满了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将士们正要举杯痛饮,骑在马上的乐队高奏起动听的琵琶。喝醉了酒躺在沙场上请您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作战能有几人回来? 【注释】 葡萄美酒:指西域产的葡萄酒;据传,葡萄原从希腊传人西域,周穆王时由西方胡人传人;一说汉武帝时传人中国。 夜光杯:相传周穆王时,西方胡人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琵琶:西域的乐器;《释名·释乐器》:“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催:催饮。 沙场:沙漠上的战场。 【出处】 (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乐府诗题。凉州古为唐代的西北边境,今甘肃省武威县。玄宗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收集塞外乐府献上的曲谱就叫凉州宫调曲。该曲多以塞外风光及征役之苦等为主题。 【说明】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生卒年不详,唐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进士。任侠使酒,恃才不羁,喜纵酒游乐。诗多壮丽之词,以《凉州词》较有名。原有集,已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这首诗是一首杰出的边塞诗。前两句,渲染出美酒佳肴盛宴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开朗豪放的性格。后两句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绮丽耀眼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将士们出征前的无畏精神和悲壮情怀。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所节的后两句诗,后人有不同理解:一种理解为悲伤:“作旷达语,培觉悲痛”,“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一种理解为将生死置于度外的豪迈情杯,如清代有人认为:“作悲伤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3.求有名的诗词李清照 《武陵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 《忆秦娥·临高阁》 《多丽·小楼寒》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 《念奴娇·萧条庭院》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清平乐·年年雪里》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三)《池上竹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花非花》《暮江吟》《观刈麦》《长相思》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 (《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 (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 (《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飏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相见欢》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 4.诗歌诗歌概念起源 诗体概说 诗歌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编辑本段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编辑本段诗体概说 诗体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简单地谈谈汉魏六朝和唐宋的诗体。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5.凉州词 诗意概说语译】 白玉精制的酒杯,盛满了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将士们正要举杯痛饮,骑在马上的乐队高奏起动听的琵琶。 喝醉了酒躺在沙场上请您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作战能有几人回来?【注释】 葡萄美酒:指西域产的葡萄酒;据传,葡萄原从希腊传人西域,周穆王时由西方胡人传人;一说汉武帝时传人中国。 夜光杯:相传周穆王时,西方胡人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琵琶:西域的乐器;《释名·释乐器》:“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催:催饮。 沙场:沙漠上的战场。【出处】 (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乐府诗题。 凉州古为唐代的西北边境,今甘肃省武威县。玄宗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收集塞外乐府献上的曲谱就叫凉州宫调曲。 该曲多以塞外风光及征役之苦等为主题。【说明】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生卒年不详,唐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进士。 任侠使酒,恃才不羁,喜纵酒游乐。诗多壮丽之词,以《凉州词》较有名。 原有集,已佚。《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这首诗是一首杰出的边塞诗。前两句,渲染出美酒佳肴盛宴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开朗豪放的性格。 后两句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绮丽耀眼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将士们出征前的无畏精神和悲壮情怀。 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所节的后两句诗,后人有不同理解:一种理解为悲伤:“作旷达语,培觉悲痛”,“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一种理解为将生死置于度外的豪迈情杯,如清代有人认为:“作悲伤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6.古诗与律诗有什么不同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 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 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 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 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 7.谁能给我说下《审美艺术论》的大概内容何方形副教授即将推出的《唐诗审美艺术论》,就是这样一部从题材角度着力论述唐诗艺术的著作。从宏观上看,该著留意于以下问题:唐诗何以为唐诗?其发生、发展之历史进程如何?这一进程与时代审美主潮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同步或异化现象?处于和平年代与裂变时期的诗歌有着怎样的质的区分?唐诗的精神实质中究竟蕴涵哪些审美因素?从微观上看,该著从审美艺术的层面切入,着力于对人们涉及较少的唐诗若干题材如时事诗、咏物诗、咏史诗、离别诗、爱情诗、酬赠诗、怀乡诗、题画诗和咏伎诗等,进行较为深入的考索和拓展,探溯精神源头,发掘创作买绩,理清文体流变。而其着眼点和落脚点又在借古而鉴今,为新诗审美范式的实现,探寻富于现实指导意义的有效途径。从该著内容看,著者基本达到了初步设想的目的,其中不少章节,都有新的发现乃至精到的论述,令人读后,获益良多。 [编辑本段]目录 绪论唐代文化的形态特征与唐诗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唐代文化之形态特征 第二节唐诗繁荣之呈现格局 第三节唐诗发展之历史趋势 第一章 唐代时事诗审美艺术论 第一节时事诗的风雅精神与传统 一、时事诗的风雅精神 二、时事诗的风雅传统 第二节 唐代时事诗的发展脉络 一、唐初时事诗举隅 二、“安史之乱”阴影下的唐代时事诗 三、唐末时事诗鸟瞰 第三节杜甫时事诗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唐代咏物诗审美艺术论 第一节咏物诗概说 一、咏物诗界说 二、咏物诗特征 三、咏物诗源流 第二节唐代咏物诗的历史衍变 第三节 唐代咏物诗的审美形态 一、纯然咏物 二、以物比人 三、咏物见志 四、咏物寓意 第四节唐代咏物诗的审美创新 一、移情于物 二、想象奇警 三、正话反说 第五节 唐代咏蝉诗集说 第三章 唐代咏史诗审美艺术论 第一节 咏史诗概说 一、咏史诗界说 二、咏史诗流变 第二节 唐代咏史诗的情意抒发 …… 第四章 唐代离别诗审美艺术论 第五章 唐代爱情诗审美艺术论 第六章 唐代酬赠诗审美艺术论 第七章 唐代怀乡诗审美艺术论 第八章 唐代咏伎诗与题画诗审美艺术论 主要参考文献 心曲的叙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