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情景剧

1.有关于古诗的情景剧剧本吗

肖庄古诗情景剧《七步诗》

节目时间:7分钟

参加人数:8人

剧情简介: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抓来曹植,命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处死,而曹植不等走完七步,便说出四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他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他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附:

《七步诗》剧本

第一幕

(曹丕严肃端坐,大臣两旁站立)

华歆:皇上,按您的旨意,您弟弟曹植已经抓来了,请您发落。曹丕:还问什么!杀掉!司马懿:皇上,万万不可。您母亲重病在身,听到杀了爱子,肯定会被气死,天下人就会认为您不孝;您无故杀掉亲弟弟,天下人会认为您不义。这不孝不义,天下人可就会反对您,以后也会遗臭万年呀,可是很不好呀。请皇上三思。曹丕(生气):那怎么办哪? 华歆:皇上,我有一计曹丕:快快讲来。华歆:不如这样。曹植恃才放旷,不是号称诗人吗?皇上可让曹植当场作诗,作不了,作的不好就按欺君之罪杀他,谁也无话可说。曹丕:好!快带曹植,快! 第二幕二武士:走,快走!

(二武士凶狠押曹植上,曹植一脸恐慌)

曹植(悲愤惊恐): 哎,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何不容?父亲走后,二哥当了皇上,这才几天,便说我要造反,要杀了我。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哎,下世再不投身帝王家。

曹植(悲愤):臣弟拜见皇上

曹丕(怒气冲冲,击龙案,凶狠大喝一声):曹植!你可知罪?” 曹植(曹植两眼看着,满眼悲愤):二哥,我没有想造反,我冤枉呀。 曹丕(站起,声色俱厉):“你别以为父母喜爱你,又是我的亲兄弟,就可以胡作非为,蔑视皇上。你违抗君命,准备造反,该当何罪?” 曹植(两眼看着曹丕,满眼悲愤):二哥,我冤枉呀。 曹丕(手指曹植,趾高气扬):一点也不冤枉你。父王在世时,你人前人后,天天炫耀你的文才。你的诗写得怎么样,我不知道吗?还不是有人替写!今天给你一个机会,限你在殿上,走七步作成一首诗。作得来,大家都说好,我就免你不死;作不来,或作得不好,别怪我无情无义,立刻斩首。 曹植:“二哥,请您出题。” 曹丕说:“你我不是兄弟吗?就以兄弟为题,七步成诗,不得出现‘兄弟’二字,却要内含‘兄弟’意思。” (坐下) 曹植(音乐《长门怨》大起,站起沉思五步,曹丕喜悦,诸大臣左顾右盼,曹植第六步开始吟诗,七步成诗,曹丕惊讶,诸大臣暗自佩服,点头赞许):“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诗成后,落泪如雨,两手擦泪;曹丕惭愧、有泪;众大臣有泪) 华歆:皇上,太后身体不好,曹植又是您的亲兄弟,请皇上开恩,免他不死。司马懿:请皇上开恩,免他不死。众大臣:请皇上开恩,免他不死。曹丕(又气又愧又恨): 曹植,你作的什么诗,一点也不好。你造反该死,本该杀了你。不过,看在母亲和众大臣的面上,免你一死,如有再犯,定斩不饶。押下去,严加看管!

曹植:谢谢二哥不杀之恩。

二武士:走,快走!

(音乐《七步诗》,齐诵,谢场)

演职人员表

编剧:刘中文

演 员 表

曹丕------- 王玉坤

曹植------- 王 铮

华歆------- 黄丽萍

司马懿------郭晓艳

大臣------郭珊珊、白蔚华

武士------李尚、徐德翼

2.可以用来表演的古诗话剧

《孔雀东南飞》第一幕 两人房间 妆台前,兰梳理鬓发,梳理成蝉鬓式样,轻盈蓬松,犹如缥缈行云。

轻点红唇,插发钗,拿起那对玉制耳坠——他们爱情的信物,凝思。 仲坐在床沿,眼神复杂的望着兰。

兰从凝思中醒,抬头瞬间从镜中看见仲痛苦的表情,缓缓地回头。“为我戴上这对耳环,好吗?” 仲走到书台前,小心翼翼地帮兰戴上耳坠。

欲言又止。 兰丰盛如云的鬓发仍遮不住白雪般美丽的面颊,却尽染胭脂泪。

沉默。 兰起,反复的换了好几套衣服。

这时,兰的目光落在一件紫罗裙上,兰捧起裙子,紫罗裙上依稀还有淡淡的薰衣草香。仲将一件杏子红单衫递给兰。

兰接过,领口的兰花还灿烂地绽放着,像兰的名字。 兰穿上杏子红但衫,下身是紫罗裙。

这套衣服是相遇那天,兰所穿的衣裳。 第二幕 堂前 兰上前跪拜焦母。

兰:“婆婆,兰芝自愧三年来并未尽到一个妻子与媳妇的职责。兰芝自小在乡间长大,缺乏教养,许配给仲卿后,更令我感到惭愧。

兰芝走后,望婆婆的怒气能消,只是家里的事情,您要多操劳了。兰芝不孝。”

焦母摆了摆手。 兰芝退。

看到小姑眼里闪闪发光:“记得我刚到焦家时,你才多大啊,转眼间就要与我一样高了,我离开后,婆婆就交给你了。还有,替我好好照顾你哥哥……”小姑:“嫂嫂,别走。”

[双手拉着兰的衣袖,声音哽噎] 兰:“我……三年来,你最知我心。以后,你就是我和你哥哥之间的一根擎天柱。

没有你,我不仅见不到他,而且听不到关于他的消息了。” 小姑泪莹莹地点头。

远去,小姑久久凝视,独白:传说中,有一只为西王母传信的三足神鸟,名曰:青 ,今昔,我充当着青 的角色。可是我没有神力,对于他们的分开无能为力。

第三幕 仲的马在前,缆车在后。 [千里长亭,风如快刀,花含悲泪] 乐起 走到长亭边,仲下马。

仲:“兰,你在家里等我,很快我就会骑马载你回家。” 兰:“仲,你看见长亭外长着悬肠草了吗?它又叫思子蔓,离别草,我怕,我们再次分离,今生不可再相逢,但你既然如此记得我,我会等你的。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像一只啼血的杜鹃,肝肠寸断的哀诉。掩面垂泪。

:“只是……” 仲等着兰的话,兰只轻轻地摇头。 兰想:只是我那狠心的兄长…… [长亭外随风轻摆的萋萋芳草,更添别情] 半个时辰后,兰狠下心。

回头,上车,远去。 旁白: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第四幕 [明月清朗,烛灯摇曳] 乐起 仲抚着兰的木梳,上面还残留着兰淡淡的发香。

仲回忆两人过去美好的时光。 [与此同时,刘家。

] 罗 衿不耐 五更寒,兰披衣起床,从枕头取出翡翠刺绣,绣完她的相思。泪光慢慢地浸湿了刺绣。

兰抬头遥望窗外,回头对镜,镜中鬓丝缭乱,恍若隔世。 第五幕 小姑独白:哥千叮万嘱,要我带回嫂嫂的所有讯息。

三年来,我在哥嫂的爱情之间游走,我看透了幸福。然而,我也深切地了解了思念之 苦。

自嫂嫂离开后,我实在不舍看到哥哥对嫂嫂的思念。 我见到了窗边的嫂嫂。

“小姑,你哥他好吗?” 我苦涩地笑,我害怕面对嫂嫂。怕他从我刚见过哥的眼珠里挖出一个哥来。

嫂嫂布满血丝的双眼看着我,和哥一样眼中都传递着我读不懂得深情。 那种思念,浩淼无垠。

接过嫂嫂连夜绣成的翡翠鸳鸯。我转身不看她那双布满血丝的双眼。

“翡翠鸳鸯,雌雄两栖,形影不离。” 第六幕 旁白:兰受兄长逼迫答应了与太守之子的婚事,两不相负的誓言无声破灭。

刘家 刘母推门而入,兰倚在窗前,眼神像没了主儿似地散开。 刘母:“刚才太守让人捎了信来,明天这大红花轿就来迎你,为什么还不做嫁衣?别让这事成不了!” 兰将琉璃踏搬到窗下,左手拿着刀尺,右手执着锦缎,应许成了嫁衣。

天阴阴地沉下去,最后一截阳光郁郁地瘫在嫁衣上,兰悲从心来,出门啼哭。 乐起 旁白:仲卿听说兰将要嫁人,便请假暂时回家去。

仲卿地赶马,到离别家有两三里地时,不禁椎心裂肺地悲痛,马也哀鸣起来。 兰听出了马叫声, 拉着鞋跑出屋外,惆怅地远远望去,知道是丈夫来了。

[马到兰的跟前停下] 兰(举起手拍拍马鞍):“自从你和我那天分别后,人心世事不可预料,果然不能如我们先前所愿,其中曲折一时又无法让你详知。我的娘亲和哥将我应许给了别人,你回来还有什么指望!” 仲(面色苍白,冷冷地):“祝你攀上了高枝!磐石方正又厚重,可以千年不动摇,蒲苇一时柔韧,一会儿便不能保全。

你将会一天比一天富贵,而我将独自步入黄泉。” 兰:“你为什么这么说呢?!都是被逼无奈啊,只能两相欠。

我们就到黄泉下相见吧。或许那时我已经不知道那是你,你也不知道那是我,但我们必定会再相见,如果我看见了你,我会对你微笑。”

兰与仲握着手含泪道别。 旁白: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第七幕 焦家 仲上堂拜见焦母 仲:“孩儿失去了兰芝,如今已是日薄西山,让母亲今后孤孤单单。只愿您健康长寿!” 焦母(声泪俱下):“你出身显赫又前途无量,千万别为一个女人而死。

东边邻家的女儿美丽贤淑,娘正为你求娶,很快就会有答复。” 旁白:仲向母亲拜了两拜后退下,在空房中长叹,自杀的。

3.最适合情景表演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中,有许多蕴涵乡愁之情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情景交融,意味深长,适合情景表演的诗词推荐如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解析:你从故乡来, 该知道故乡的事。 请告诉我, 你来时, 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作者问客人故乡的梅花怎样了,看上去似乎合乎情理,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又有点不切合实际。

由此可以追深一下梅的含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都是美化的寓意,而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梅看成象征,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

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这里作者对梅寄托着喜爱之情和和赞美之情。

同时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解析:从小就离开家去了外地,老了才回来;家乡口音没改过,头发却白了.家乡的小孩见到我已经不认识了,笑着问我从哪里来?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解析: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

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

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解析: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让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解析: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

从诗句的词语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

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心理。

4.急求一篇古诗词改编的话剧

《窦娥冤》杂剧剧本,元代剧作家关汉卿著。

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

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 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

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

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

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

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呼天抢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

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地面。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

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伸雪。

5.可以用来表演的古诗话剧

《孔雀东南飞》 第一幕 两人房间 妆台前,兰梳理鬓发,梳理成蝉鬓式样,轻盈蓬松,犹如缥缈行云。

轻点红唇,插发钗,拿起那对玉制耳坠——他们爱情的信物,凝思。 仲坐在床沿,眼神复杂的望着兰。

兰从凝思中醒,抬头瞬间从镜中看见仲痛苦的表情,缓缓地回头。“为我戴上这对耳环,好吗?” 仲走到书台前,小心翼翼地帮兰戴上耳坠。

欲言又止。 兰丰盛如云的鬓发仍遮不住白雪般美丽的面颊,却尽染胭脂泪。

沉默。 兰起,反复的换了好几套衣服。

这时,兰的目光落在一件紫罗裙上,兰捧起裙子,紫罗裙上依稀还有淡淡的薰衣草香。仲将一件杏子红单衫递给兰。

兰接过,领口的兰花还灿烂地绽放着,像兰的名字。 兰穿上杏子红但衫,下身是紫罗裙。

这套衣服是相遇那天,兰所穿的衣裳。 第二幕 堂前 兰上前跪拜焦母。

兰:“婆婆,兰芝自愧三年来并未尽到一个妻子与媳妇的职责。兰芝自小在乡间长大,缺乏教养,许配给仲卿后,更令我感到惭愧。

兰芝走后,望婆婆的怒气能消,只是家里的事情,您要多操劳了。兰芝不孝。”

焦母摆了摆手。 兰芝退。

看到小姑眼里闪闪发光:“记得我刚到焦家时,你才多大啊,转眼间就要与我一样高了,我离开后,婆婆就交给你了。还有,替我好好照顾你哥哥……”小姑:“嫂嫂,别走。”

[双手拉着兰的衣袖,声音哽噎] 兰:“我……三年来,你最知我心。以后,你就是我和你哥哥之间的一根擎天柱。

没有你,我不仅见不到他,而且听不到关于他的消息了。” 小姑泪莹莹地点头。

远去,小姑久久凝视,独白:传说中,有一只为西王母传信的三足神鸟,名曰:青 ,今昔,我充当着青 的角色。可是我没有神力,对于他们的分开无能为力。

第三幕 仲的马在前,缆车在后。 [千里长亭,风如快刀,花含悲泪] 乐起 走到长亭边,仲下马。

仲:“兰,你在家里等我,很快我就会骑马载你回家。” 兰:“仲,你看见长亭外长着悬肠草了吗?它又叫思子蔓,离别草,我怕,我们再次分离,今生不可再相逢,但你既然如此记得我,我会等你的。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像一只啼血的杜鹃,肝肠寸断的哀诉。掩面垂泪。

:“只是……” 仲等着兰的话,兰只轻轻地摇头。 兰想:只是我那狠心的兄长…… [长亭外随风轻摆的萋萋芳草,更添别情] 半个时辰后,兰狠下心。

回头,上车,远去。 旁白: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第四幕 [明月清朗,烛灯摇曳] 乐起 仲抚着兰的木梳,上面还残留着兰淡淡的发香。

仲回忆两人过去美好的时光。 [与此同时,刘家。

] 罗 衿不耐 五更寒,兰披衣起床,从枕头取出翡翠刺绣,绣完她的相思。泪光慢慢地浸湿了刺绣。

兰抬头遥望窗外,回头对镜,镜中鬓丝缭乱,恍若隔世。 第五幕 小姑独白:哥千叮万嘱,要我带回嫂嫂的所有讯息。

三年来,我在哥嫂的爱情之间游走,我看透了幸福。然而,我也深切地了解了思念之 苦。

自嫂嫂离开后,我实在不舍看到哥哥对嫂嫂的思念。 我见到了窗边的嫂嫂。

“小姑,你哥他好吗?” 我苦涩地笑,我害怕面对嫂嫂。怕他从我刚见过哥的眼珠里挖出一个哥来。

嫂嫂布满血丝的双眼看着我,和哥一样眼中都传递着我读不懂得深情。 那种思念,浩淼无垠。

接过嫂嫂连夜绣成的翡翠鸳鸯。我转身不看她那双布满血丝的双眼。

“翡翠鸳鸯,雌雄两栖,形影不离。” 第六幕 旁白:兰受兄长逼迫答应了与太守之子的婚事,两不相负的誓言无声破灭。

刘家 刘母推门而入,兰倚在窗前,眼神像没了主儿似地散开。 刘母:“刚才太守让人捎了信来,明天这大红花轿就来迎你,为什么还不做嫁衣?别让这事成不了!” 兰将琉璃踏搬到窗下,左手拿着刀尺,右手执着锦缎,应许成了嫁衣。

天阴阴地沉下去,最后一截阳光郁郁地瘫在嫁衣上,兰悲从心来,出门啼哭。 乐起 旁白:仲卿听说兰将要嫁人,便请假暂时回家去。

仲卿地赶马,到离别家有两三里地时,不禁椎心裂肺地悲痛,马也哀鸣起来。 兰听出了马叫声, 拉着鞋跑出屋外,惆怅地远远望去,知道是丈夫来了。

[马到兰的跟前停下] 兰(举起手拍拍马鞍):“自从你和我那天分别后,人心世事不可预料,果然不能如我们先前所愿,其中曲折一时又无法让你详知。我的娘亲和哥将我应许给了别人,你回来还有什么指望!” 仲(面色苍白,冷冷地):“祝你攀上了高枝!磐石方正又厚重,可以千年不动摇,蒲苇一时柔韧,一会儿便不能保全。

你将会一天比一天富贵,而我将独自步入黄泉。” 兰:“你为什么这么说呢?!都是被逼无奈啊,只能两相欠。

我们就到黄泉下相见吧。或许那时我已经不知道那是你,你也不知道那是我,但我们必定会再相见,如果我看见了你,我会对你微笑。”

兰与仲握着手含泪道别。 旁白: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第七幕 焦家 仲上堂拜见焦母 仲:“孩儿失去了兰芝,如今已是日薄西山,让母亲今后孤孤单单。只愿您健康长寿!” 焦母(声泪俱下):“你出身显赫又前途无量,千万别为一个女人而死。

东边邻家的女儿美丽贤淑,娘正为你求娶,很快就会有答复。” 旁白:仲向母亲拜了两拜后退下,在空房中长叹,自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