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条论语古诗简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温知知新.7.见贤思齐.8.学而不厌.9.循序渐进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后凋也?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2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3.言必信,行必果24.小不忍,则乱大谋.25.道不同,不相为谋.26.既来之,则安之.27.有教无类.2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3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初中生古诗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原文和翻译要分开写.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忠厚老实了.” 6、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8、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1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 3.求论语十则、和几首古诗的原文,拜托了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作者介绍】 马致远(1250?~1323?)号东篱。 元大都(拿北市)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晚年隐居杭州乡村。 他是元代著名杂剧、散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多叹世之作,抒发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愤懑,也有浓重的隐居乐道,超然物外的消极情绪,风格豪放清逸。 有近人辑本《东篱乐府》。 【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秋天的思念。 【注评】 枯藤老树昏鸦 枯:干枯。 藤:蔓生植物。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昏,黄昏。○见秋末之景,动游子思乡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 ○见他人之家,又增一分乡情。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人怎么受得了?以上为第一层,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秋末之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夕阳西下 ○“夕阳”照应上文“昏”字。 断肠人在天涯。 断肠人:指浪迹天涯的旅人,断肠,极写思乡思亲之甚。 ○前面的写景,都是为此句作铺垫。以上为第二层,作者直抒胸意,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译文】 黄昏,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乌鸦在哀鸣;潺潺流水,小桥旁边,呈现几户人家;嗍嗍西风,荒凉古道,疲惫不堪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已经落下,我这个浪迹天涯的旅人,不禁又升起思乡思亲之情,简直要肝肠俱断了。 西江月 辛弃疾 【作者介绍】 见《清平乐·村居》。 【解题】 这首《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原有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黄沙即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辛弃疾被弹劾,罢去江西安抚使一职,退居上饶带湖、瓢泉一带,一住近二十年。这期间,词人常常经行于黄沙道上.很喜爱这里的景色,于是写下不少描写这一带风光的词作,这首《西江月》便是其中之一。 它描述词人夜行黄沙道中所见的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爱好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 “西江月”是词牌名。 【注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别枝惊鹊: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了另一枝。 别枝:飞离原来栖息的树枝。这一句的正常词序应该是“明月惊鹊别枝”,为服从词牌格律的要求,调整成这个样子。 清风半夜鸣蝉:半夜里清风吹拂枝头,蝉也应和着乌鹊的啼叫声叫了起来。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很灵敏的,它们在黑暗中一遇到明亮的光线时,往往要惊动起来。 而蝉因鹊惊鹊啼、清风吹动枝头,也随之叫了起来。○两句写夏夜明月清风和林间景物,有动有静,刻画传神。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两句说在稻花飘香的时候,只听见蛙声阵阵,好像在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年景。 意思是一片蛙声伴着阵阵稻花香,预示丰收在望。听取:听到。 一片:连成一体,到处都是。○蛙声本无意,却认为仿佛有心在预报丰年,寓情于景,洋溢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上阕着重描绘晴朗的夏夜农村田野的景物。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边挂着七八颗星星,山前下了一阵零星小雨。七八个星:状写天空月明星稀情景,星星只有数得出的不多几个。 天外:天边。两三点雨:状写阵雨稀疏,只感觉到不多几点。 ○两句写雨,是夏夜阵雨将临的独特景象。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道路转过溪头。社林旁边一座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旧时:过了时的,当年的。社林:土地庙周围的树林。 社:本指土地神,后把乡村祭土地神的庙叫作社。见:同“现”,出现。 ○作者因阵雨将临急于赶路,忽然路边看到茅店可以避一避,心情为之坦然。 下阕写作者阵雨来临之前赶路的情景。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在树上栖息的乌鹊,从这一枝跳到另一枝。一阵微风吹来,蝉声也在半夜里响了起来。 稻田里的蛙声叫得更响,连成一片,伴着阵阵稻花香传到远处,似乎在向人们报告丰收在望的喜讯。 夜空里,只有数得清的几颗亮星,在天边闪烁,微风送来了零星小雨落在山前。 我加快了赶路的脚步。真巧,社林边一座当年的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者介绍】 见《卖炭翁》。 【解题】 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 4.论语、古诗、名人名言,有关学习的句子1.学无止境。 —— 荀子2.学者先要会疑。——程颐3.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4.活到老学到老。—— 谚语5.学习永远不晚。 —— 高尔基6.重复是学习之母。 —— 狄慈根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9.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 —— 歌德10.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11.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 李惺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13.学问难穷,帮亲师取友。 —— 汤斌1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15.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陆佃16.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 袁牧17.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 蒙田18.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 郭沫若19.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20.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 李嘉图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2.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 佚名2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佚名2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增广贤文》25.刀要磨才锋利,人要学才聪明。—— 越南谚语26.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27.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魏源28.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29.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31.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 张载3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 弗莱格3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3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 乌申斯基35.不向前不知道路远,不学习不明白真理。—— 谚语36.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 佚名37.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38.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 蔡尚思39.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40.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 佚名4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 约·贝勒斯4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 加菲劳。 5.如何学习古典文学首先要清楚两个不同的概念,“古典文学”和“古文”是不一样的,前者偏重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后者偏重语言能力(阅读、理解)的提高,两者当然是有交叉的。 从你的提问来看,好像是更偏重古典文学作品方面。读作品,兴趣第一,如果开头太难,越读越没有兴趣,那反而不好。 所以应该找一些易入门或比较熟悉的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一套不错的普及型读物,从《诗经》到明清小说都包括进去了,你可以选取你比较喜爱的部分来读,比如《唐诗选》、《唐宋词选》等等,古典散文方面也有《先秦散文选》《唐文选》《宋文选》等等。 另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也有类似的系列普及读物。 《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都是历经很长时间的经典选本,很多古典文学爱好者用这两本书做阅读入门读物。 或者你可以先找来现在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阅读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书店里有很多种,选一套看看,这里的文章都是精选的,而且一般篇幅不长,可以先浏览浏览,然后再找自己喜欢的部分加大阅读量。 如果你想首先加强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那么不妨读读王力的《古代汉语》,里面选了大量古代经典文章,也包括诗词,它的注释和讲解在古文解释方面更具权威性和指导性,而且还有专门的古汉语知识讲解。 先读读选本,了解、熟悉一下古代文学作品的大概情况,然后选取你喜爱的作家作品的诗文集来读。 兴趣是在阅读中逐渐积累和扩大范围的,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