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贺铸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青玉案贺铸①(北宋)凌波②不过横塘路

【小题1】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

【小题1】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修辞1分,作用1分) 这三句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作者借“烟草”“风絮”“梅雨”等意象寄托自己的“闲愁”之多之重之广。

(手法1分,分析1分)【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相思”“苦闷闲愁”各2分,不结合诗句作答各扣1分【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青玉案贺铸

【答案】 18.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9.设问结束,一问三答,以草、絮、雨三个喻体写闲愁之多,之纷乱,之绵长。

【解析】18.试题分析:“凌波微步”此言出于曹子建《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锦瑟华年” 此言出于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试题分析:此句的意思是:要问此时的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马平川的衰草 ,又如同满天飞舞的柳絮,也像是江南的梅雨,无有止期,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物体。 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贺铸①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

小题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谈、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2分)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1分)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1分)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1分)小题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2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1分);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1分);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1分)。 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小题1:试题分析:一、画面的还原属于形象类题目中最基本的题型,要注意还原诗歌中画面时,要忠实于诗句,可以发挥一点想象;二、还原画面时要注意自己描写的顺序,层次要清晰;三、尽量调动各种感官,写出这些感受;四、不忘记简析一下画面背后隐含的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氛围。 点评:本题的考点设置很清楚,一是答题范围很清晰,二是指向很清晰,只问描绘的画面,而且要求结合内容。

学生只要仔细阅读,上片的画面比较容易还原。小题2:试题分析:四件琐事易于概括,分析背后的情感,即题干中的“大异其趣”——情趣就显得棘手了。

从注释入手,结合平时学习时对贺铸的生平的记忆,可以看出些眉目:易醉——心里苦闷;下棋无对——无聊;天天睡觉——闲闷;自题诗——自赏(无人赏识)。进一步推断情感,孤寂、无知音、无人赏识、百无聊赖、怀才不遇等等。

点评:这道题的前一个小问不难,不过学生很难审出题干中“大异其趣”的真实意思是什么,所以,分析感情的这个指向学生就很难去把握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小题2:设问结束,一问三答,以草、絮、雨三个喻体写闲愁之多,之纷乱,之绵长。

小题1:

试题分析:“凌波微步”此言出于曹子建《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缉互光就叱脚癸协含茅罗袜生尘。”

“锦瑟华年” 此言出于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小题2:

试题分析:此句的意思是:要问此时的愁有多少,真好像一马平川的衰草 ,又如同满天飞舞的柳絮,也像是江南的梅雨,无有止期,将无形的情感化为有形的物体。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

5.梅子黄时雨宋词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6.有关宋词的问题

屈:屈原 苏:苏轼 李:李白 其他的不清楚了

下面的哥们 回答的很好 很厉害

恩 我又查了查资料 应该就是指的李白,张耒曾云:“方回乐府妙绝一世,悲壮如苏。李。应该说的是贺铸文学水平很高,有苏轼李白的才华,却也是不受重用,这是贺铸的身世:

17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