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蝉唐诗张乔

1.蝉的古诗

一共十首,具体名称为你奉上,请你参考: 《蝉》- 虞世南 - 唐代 • 《蝉》- 李商隐 - 唐代 • 《蝉》- 张乔 - 唐代 • 《蝉》- 佚名 - 唐代 • 《蝉》- 陆龟蒙 - 唐代 • 《蝉二首》- 佚名 - 唐代 • 《蝉》- 许浑 - 唐代 • 《蝉》- 薛涛 - 唐代 • 《蝉》- 雍陶 - 唐代 • 《蝉》- 罗隐 - 唐代 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 。 蝉 作者: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咏蝉 / 在狱咏蝉 作者: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蝉 作者: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早蝉 作者: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蝉 作者: 张乔 先秋蝉一悲,长是客行时。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断续谁家树,凉风送别离。

。 蝉 作者: 薛涛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

蝉 作者: 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 六月三日夜闻蝉 作者: 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 咏蝉 作者: 李百药 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 。

2.古诗《蝉 》

虞(yu 二声)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有权势地位者的有力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3.古诗《蝉》的后两句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诗文解释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作品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 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 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