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什么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独特产物《诗经》中的宴饮诗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独特产物。 《诗经》中的宴饮诗又称为燕飨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小雅·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頍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在数量上少于《诗经》中的情诗、怨刺诗,与祭祀诗相近,而多于史诗、农事诗、歌战争诗。若从性质上看,它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完全可以与上述诸诗并列,成为“三百篇”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类。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礼乐文明与诗经的关系是什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研究经学、儒学、特别是研究《诗经》学与礼文化的热潮中,江林博士的《(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是一部独特的研究诗礼文化的著作。 我以为这部书的最大创新特色,就是把《诗》学与《礼》学结合起来研究,采取了诗礼双向交流的研究视角与诗礼互解互证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以《诗》探礼,从《诗》中对周代社会实行的各类礼典进行考察与还原;一方面以《礼》探诗,以周代社会实行的礼典对《诗经》各篇内容作新的阐释,所以无论是在《诗经》的研究上还是在三《礼》的研究上都有新的突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文化。 在先秦时代,诗、乐、礼是不分的,周公制礼作乐,宗周社会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文明,把诗、乐、礼统一起来,三者都成为当时贵族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3.请问诗经中对于乐器的诗句都有哪些打击乐 1 .鼓 皮革制。 国风 周南 关雎 国风 邶风 击鼓 国风 唐风 山有枢 国风 陈风 宛丘 小雅 彤弓之什 彤弓 小雅 鹿鸣之什 伐木 小雅 彤弓之什 采芑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小雅 北山之什 楚茨 小雅 北山之什 甫田 小雅 桑扈之什 宾之初筵 小雅 都人士之什 白华 大雅 文王之什 绵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鲁颂 有駜 商颂 那 2 .鼛 大鼓。 小雅 北山之什 鼓钟 大雅 文王之什 绵 音高 3 .贲 大鼓。 大雅 文王之什 灵台 4 .应 小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5 .田 大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6 .县鼓 悬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7 .鞉 摇鼓。手鼓。 周颂 臣工之什 有瞽 商颂 那 音桃 8 .磬 石制。 周颂 清庙之什 执竞 4.求《诗经》中有名的诗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式微,式微,胡不归?《邶风·式微》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无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鹿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鸿雁·鹤鸣》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节南山·小(上日下文)》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谷风·北山》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