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兄弟宋词

1.“兄弟”一词出自哪里

兄弟,多义项。

①“兄弟”作为哥哥和弟弟解,语出《管子.心术》:“亲如弟兄。”又见《荀子.君子》:“杀其兄而臣其弟。”

作为姐姐和妹妹(古代男女通用)解,语出《孟子.万章上》:“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②指内外姻亲,语出《仪礼.士冠礼》:“兄弟毕?玄。”

意思是说,古人通谓婚姻为兄弟,则兄弟兼外姻在内。 ③专指弟弟,语出无名氏《杀狗劝夫》:“俺哥哥富家山野有人瞅,你兄弟贫居闹市无人问。”

亦作自称谦词。 ④比喻事物相似,语出《论语.子路》:“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意即孔子评论鲁国和卫国治国方略相似,犹如兄弟长相相似。

2.兄弟诗词歌赋

1、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怀念弟苏辙)

5、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6、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

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

白居易

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

名作棣华来早晚,自题诗后属杨家。

10、楚州追制后舍弟直

吕温

天子收郡印,京兆责狱囚。

狂兄与狂弟,不解对花愁。

3.形容亲兄弟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

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 岂伊异人,兄弟具来,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

岂伊异人,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 沔水 诗经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鴥彼飞隼,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 棠棣 诗经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求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别诗 汉无名氏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别诗 汉无名氏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 别诗 汉无名氏 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 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

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

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 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

晨风鸣北林,熠耀东南飞。 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

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 玄鸟夜过庭,仿佛能复飞。

褰裳路踟蹰,彷徨不能归。 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

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 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

连翩游客子,于冬服凉衣。 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饥。

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汉湄。 寒风吹我骨,严霜切我肌。

忧心常惨戚,晨风为我悲。 瑶光游何速,行愿去何迟。

仰视云间星,忽若割长帷。 低头还自怜,盛年行已衰。

依依恋明世,怆怆难久怀。 --------------------------------------------------------------------------------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自河南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4.表达感谢兄弟关心诗词名句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龄【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谁知道有关兄弟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题】

重阳节来临的时候,思念那远在山东的兄弟(亲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作者简介】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

【写作背景】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诗词鉴赏】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