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诗体6

1.根据唐诗三百首中的 六种诗体,分别列举出表达同一种情感主题的六首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 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 不似湘江水北流。

2.六言诗的诗体

六言散句最早散见于《诗经》。

其中有单句,亦有偶句。如“室人交遍谪我”、“室人交遍摧我”(《邶风·北门》),“行役夙夜无已”、“行役夙夜无寐”(《魏风·陟岵》),“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豳风·七月》),“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风·伐檀》)。

正是因为《诗经》中有这么多的六言句,挚虞和刘勰论六言诗的起源,才追根溯源到这里。但是,《诗经》中的六言诗仅是散句,既比较少见,又没有两句以上的六言句连续出现的情况。

所以,如果以为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完整的六言诗,显然缺少足够的证据。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

《离骚》的基本句式是上七下六,如“驷玉虬以乘笲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玄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这样一种句式,如果去掉上句的“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九辩》中甚至出现了连续的六言句:“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因为,作为一种诗歌体式,如果能够独立成为一首诗,至少应该有四句以上,否则只能算是诗句,而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诗歌。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六句式及《楚辞》中大量出现的整齐的六言句,为六言诗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两汉诗歌以五言和杂言为主。六言句虽较常见,但多是散句。

如清调曲《董逃行》有“山头危险大难”、“百鸟集来如烟”、“小复前行玉堂”、“陛下长生老寿,四面肃肃稽首,天神拥护左右”;杂曲歌辞《悲歌》有“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瑟调曲《妇病行》有“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等六言句。与《楚辞》不同的是,汉乐府中的六言散句多是实词,“兮”、“之”、“其”、“乎”等虚词已较少见。

这一变化是六言诗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梁鸿有《五噫歌》和《适吴诗》,皆是六言。

《适吴诗》与《楚辞》中的六字句相类,因每句都使用“兮”字,故可以骚体视之。东汉文人的抒情小赋有很多整齐的六言句。

如果独立出来,就是颇为严整的六言诗。如: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尘埃以远逝,与世事乎长辞。(张衡《归田赋》)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躇;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托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祢衡《鹦鹉赋》)这些段落不仅都是整齐的六言句,而且讲究韵律,注重对仗,与成熟的六言诗几无差别,对六言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诗经》中偶尔可见的六言散句,到《楚辞》中六言连句的频繁出现,再到两汉乐府较少使用虚词的六言句,最后到梁鸿的《五噫歌》、《适吴诗》和东汉文人抒情小赋中出现的六字句段落,可以清楚地看出六言诗发展演变的轨迹。尽管规范的六言诗直到建安时期才出现,但建安之前六言散句在句式、用词、音节、韵律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却预示着六言诗演进的基本方向,使完整规范的六言诗的出现成为水到渠成之事。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孔融的三首六言诗。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诗: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其诗叙汉末历史,从董卓胁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写起,接着写郭汜、李傕为争权夺利而起内讧,最后写曹操奉汉献帝都许,切言时事,爱憎分明,格调悲凉,堪称诗史。徐公持先生以为,孔融的这三首六言诗“作于建安元年,时作者始被征,到许任职,诗中热情赞扬曹操,谓:'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表现当时对曹操的极大信任和期待。

从诗体角度言,此为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完整的六言体作品,因此具有重要意义”。⑤孔融的六言诗是对传统的四言、五言诗歌体式的拓展。

三诗同押上平声微韵,一韵到底,表明孔融是有意为六言,且可能是同时所作;其叙事循时间先后娓娓道来,感情丰沛,爱憎分明;其语言凝练省净、简洁明快,不像之前的六言散句那样多使用衬字。此诗重叙事抒情,而不重意象造境,显然是继承了《诗经》和两汉汉族民间乐府的传统;诗中多用叠字,如“巍巍”、“惨惨”、“祁祁”,则有两汉文人乐府遗风。

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曹丕有六言诗三首,其中《黎阳作诗》和《令诗》是规范的六言诗;《寡妇诗》形式为六言,但。

3.求六种诗体的 乡愁主题的唐诗(注意是唐诗) 最好是<唐诗三百首》里

先说两首第一反应的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好吧,还有他的《春望》

孟郊的《游子吟》 好像是乐府诗,不晓得严格来说是不是五古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贺知章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七言的有很多,随便想了两首很著名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岑参的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还有秋兴八首

七古一下海真不知道,李颀的《古意》我比较喜欢

PS:多说一句哈,我很喜欢杜甫,对他的是也比较熟,其实他有很多有关思乡的诗,基本可以凑出你需要的一套。

4.求《唐诗三百首》里面的六种不同诗体的反映思乡主题的诗五古五绝

五古《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这是一首写楫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 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 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五绝:《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五律:《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七古:《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作者:李颀 南山截竹为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这首诗是写听了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篥,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篥之声 凄清,闻者悲凉.前六句先叙篥的来源及其声音的凄凉;中间十句写其声多变,为 春为秋,如凤鸣如龙吟.末两句写作者身处异乡,时值除夕,闻此尤感孤寂凄苦.诗 在描摹音乐时,不级以鸟兽树木之声作比,同时采用通感手法,以“黄云蔽日,” “繁花照眼”来比喻音乐的阴沉和明快,比前一首更有独到之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七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作者: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完全是按照要求去唐诗三百首一首一首找的。

5.求六种诗体的 乡愁主题的唐诗(注意是唐诗) 最好是<唐诗三百首》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 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

6.求 《唐诗三百首》 里面的 六种不同诗体的反映思乡主题的诗

五古

《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这是一首写楫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 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 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

五绝:

《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五律: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七古: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作者:李颀

南山截竹为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这首诗是写听了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篥,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篥之声 凄清,闻者悲凉。前六句先叙篥的来源及其声音的凄凉;中间十句写其声多变,为 春为秋,如凤鸣如龙吟。末两句写作者身处异乡,时值除夕,闻此尤感孤寂凄苦。诗 在描摹音乐时,不级以鸟兽树木之声作比,同时采用通感手法,以“黄云蔽日,” “繁花照眼”来比喻音乐的阴沉和明快,比前一首更有独到之处。

七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

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

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

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

心。

七律: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作者: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以白

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

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完全是按照要求去唐诗三百首一首一首找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