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米芾唐诗

1.·米芾《拟古诗》都是什么意思

兴(二首)〔一〕袁枚一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二〕。二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三〕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四〕多为绝妙词。〔一〕这两首诗作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表现作者写诗的态度和见解。

〔二〕“阿婆”二句:比喻老年写诗还似少时用心。初笄(jī 基),古代女子成年称及笄,这里是刚成年的意思。

头未梳成,比喻诗未改定。〔三〕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

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

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四〕解用:懂得用,会用。

拟古诗是魏末晋初流传的一批五言抒情诗。 大多是书写游子,思妇主题。

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米芾(fú ㄈㄨˊ)(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初名黻(fú ㄈㄨˊ),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

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2.谁有米芾蜀素帖所有诗词和注解

米芾《蜀素帖》释文 搞个全点的注音《拟古》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

种种出枝叶,牵连上松端。秋花起绛jiàng烟,旖yǐ旎nǐ云锦殷。

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

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

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鹤有冲霄心,龟厌曳yè尾居。

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衢qú。报汝rǔ慎勿语,一语堕duò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霜)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时为湖州之行《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野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牋jiān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山清气爽九秋天,**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wèi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娑罗即岘山,谬miù云形大地。地惟东吴偏。

山水古佳丽。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

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tiáo愿招类。

金颸sī带秋威。欻xū逐云樯至。

朝隮jī舆yú驭yù飙biāo。暮返光浮袂。

云盲有风□。蟾餮tiè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

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

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彻。

鸿胪lú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便敲枰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zé。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zhuó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jū尫wāng鸱chī那一顾。

迩ěr(业)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zhǐ。

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元佑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敝fú记。

题识:增城嗜书,又好米南宫书,余在长安得蜀素摹本,尝与增城言米书无第二,但恨真迹不可得耳。□二十余年,竟为增城有……犹有蜀素存米者,幸逭郁攸献晋卿。

堪与渔村为合璧,似争兰畹擅连城。书虽涉放原归整,□固云颠颇具英。

磬折幽光非谬誉,谓狮捉象是精评。癸卯仲春上澣御题此米芾蜀素真迹卷为大学士傅恒旧藏,壬寅冬其子额附福隆安家不戒於火,而是卷适以付装获全,因进入内府,即提什纪其事。

今春其孙丰伸济伦家复遭祝融之厄,传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为丁甲下取洵乎。翰墨因缘,流传有数,艺林名迹,当有神物护持,不可思议耳。

戊申孟夏御识。臣董浩奉敕敬书跋文:顾从之:蜀素一卷乃庆历四年甲申东川所造,东园邵子中藏於家二十余年,至熙宁元年戊申装褫成卷。

先记其尾,虚其首,以将属善书者。庆历至熙宁二十余年矣,至熙宁八年乙卯胡完夫、徐道渊、闾丘公显观於子中家,展转数遍,亦题其尾,尚其素也。

至元佑三年戊辰始为米溪堂书,熙宁至元佑又几二十几年矣,子中、完夫诸公爱其素如此,不知诸公及见溪堂之词翰否乎?评议:清王澍:风神秀拔,仙姿绝世,去鸿堂本万倍,为米老行书第一。概述:蜀素帖为绢本,米芾书於元佑三年(一○八八)九月二十三日,计五五六字,纵二七‧八公分,横二七○‧八公分,今收藏於台北故宫。

与苕溪诗卷同为米芾中年时期成熟作品。前有董其昌题识及清高宗是七言诗一首。

后有沈周、祝允明、文徵明、顾从义、王衡、董其昌及高士奇等诸家跋语。明朝时曾为汪宗道、吴廷、顾从义所藏,董其昌将之刻入戏鸿堂帖。

清代则经王鸿绪、高士奇、傅恒收藏。该帖书於绢织的质地上,上有『乌丝栏』,亦是织出来的转摘请注明中书网及作者!谢谢![ 本帖最后由 都市野狐禅 于 2008-7-15 23:49 编辑 ]。

3.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的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米芾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录,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米芾词作鉴赏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

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

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

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

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

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

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就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

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

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下片写赏月时自己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

“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宇宙若浮萍。

宇宙如此之大,作者却视之若浮萍,不只见出他心胸神思飘逸,更是物我合一之际内心的真实感受,读来令人心弛神往。境界如此之美,兴致自然更高,于是词人不觉豪饮大醉。

结句”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不再写赏月饮酒之后的种种,以不结之语收束了全词,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这首词自东坡著名的同题词之后,能独树一帜,勇于创新,确有其独特的妙处:赏月不写月华,偏道个人“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颇值用心玩味。

4.米芾有什么可以临摹的字帖

【衰老帖】;【兰亭序跋赞卷】;【粮院贴】;【寒光帖】。.

米芾(fú ㄈㄨˊ)(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初名黻(fú ㄈㄨˊ),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5.米芾临摹画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学习前人,继承传统,即“集古字”阶段;二是摆脱诸家影响,如禅顿悟,自成一家。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学习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必由之路,心得:“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刻苦练习并乐在其中,米芾对喜爱的古帖往往能达到“作古纸临仿,便与真者无辨”的水准。然而米芾的书法成就并非仅停留在“模仿秀”层次,而是在不遗余力地继承前世大家书法精髓的基础上,传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开创了“米氏书风”成为一代大家。

到了晚年,米芾的书法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