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苏轼的宋词

1.苏轼的诗词 越多越好

浣溪纱苏轼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行香子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蝶恋花①【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醉翁操苏 轼琅琊幽谷 ,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

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 》,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 。然有其声而无其辞 。

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 。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

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

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 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苏轼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满庭芳苏轼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满庭芳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佘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一丛花初春病起苏轼今年春浅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

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苏轼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

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

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

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

《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2.苏轼的宋词

我喜欢的两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3.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1、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2、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4、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5、宋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析: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

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6、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7、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题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8、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

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

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9、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10、: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4.关于苏轼的诗词

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大江东去,浪掏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谣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苏轼的诗词及介绍~一定要有主要诗意和注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⑴东去,浪淘⑵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⑶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⑷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⑸.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⑹公瑾当年,小乔⑺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⑻.羽扇纶(guān)巾⑼,谈笑间,樯橹(强虏)⑽灰飞烟灭.故国⑾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⑿.人生⒀如梦,一樽还(huán)酹(lèi)⒁江月.作品注释 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⑵淘:冲洗,冲刷.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⑸雪:比喻浪花.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⑺小乔:乔公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英俊勃发.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⑽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现在人教是用“樯橹”.)(苏教版作“强虏”)⑾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指假战场黄州.⑿华发:花白的头发.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⒀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⒁尊:通“樽”,酒杯.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注:一尊还酹江月,“还”字的读法古时读音是 huán.其实就是在现代,稍早一点——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个 读音,没有普通话中“hái”这个读音.也就是说,在用于“归还”的“还”时,读作“huán”,在用作“还是”、“还有”这一义项时,读作“hái”.事实上在古诗词中没有“还是”、“还有”的用法.hái这个读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说中开始出现的.如《红楼梦》第五十回:“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此外,就是在“一尊还酹江月”中,“还”也不是现代人很容易就联想到的一尊“更”酹江月(“还”有“更、更加”的意义).试想,“人生如梦”,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这里“还”是“回还”的意思,不是人回还,是人的“神思”回还,从梦中回还,醒来.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在许慎[1]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还”),也只有一个读音:卷二 辵部 还 复也.从辵瞏声. 苏国龙书法作品《赤壁怀古》户关切户关切,切出来就是“ huán”.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间.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3]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黄东雷草书《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

6.推荐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1、《定风波》 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

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

双凫飞去人千里。 4、《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6、《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7、《蝶恋花》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 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8、《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苏轼 网页链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