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40首关于樱花的诗词1、《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五代:李煜 原文: 樱花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 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 译文:樱花落尽的时候春天也将过去了,秋千架下归去时。 天上的斜月姗姗来迟,花还在枝头。 2、《樱花》明代:宋濂 原文: 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兼海棠。 恐是赵昌所难画,春风才起雪吹香。 译文:日本的樱花来自于唐朝,就好像被牡丹替代的海棠。 恐怕是赵昌也难画出,春风吹来香味扑鼻。 3、《樱花落》近现代:苏曼殊 原文: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译文:十日樱花开放了,绕花观看即使一千回也不会嫌多。 昨晚的风雨非常猛烈,是谁在向天诉哀吗。 4、《无题四首 其四》唐代:李商隐 原文: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译文: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 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三月半。 5、《折枝花赠行》唐代:元稹 原文: 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译文:在樱花树下送君远去,折枝花送给你。 离别后相思非常难受,千株万片的樱花代表我的心。 二、跟樱花有关的诗句苏曼殊 【樱花落】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昨宵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忍见胡沙埋艳骨,空将清泪滴深怀。多情漫作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已灰。 黄季刚 【向岛观樱】 春风被广堤,复值蛮花开。丹 映阳辉,媚此都人来。仙云既空灵,修路清氛埃。客心忌曛云,欲与春徘徊。灯繁葩杳冥,霞漾波萦回。岂谓俄顷欢,翻令羁思哀。故宇多芳华,何必栖蓬莱。 邓(溥)尔雅 【樱花】 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 郁华 【东京杂事诗】 树底迷楼画里人,金钗沽酒醉余春。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十里尘。 万家井爨绿杨烟。樱笋春开四月天。十里隅田川上路,春风细雨看花船。(隅田川上有堤长十里,满植樱桃,花时游人成市,路为之塞。其懦夫弱女,惧倾跌者,买舟堤下,溯岸观之。) 吕贞白 【樱花】 东邻有佳人,雅致异凡俗。层层围珠玑,团团锦绣簇。堪并桃李颜,争向东风逐。恍如萼绿华,伶俜步芳躅。雾绡曳轻裾,神光乍离合。今年花更繁,照海明朝旭。人间有芝田,却胜蓬山曲。千里泛仙槎,弱水茫茫绿。 范叔寒 【樱花】六首 来看阳明山上花,红云一抹泛朝霞。笑他命薄怜他瘦,浪逐东风故着葩。 谁吹兰气上高枝,缀绿凝脂斗艳姿。九十春光留不住,故裁风雨及芳时。 开遍山隈与水隈,胭脂和泪伴成堆。纵然博得时人赏,不禁狂飚一夜摧。 又见繁英放满枝,浓桃艳李斗芳姿。平生知己知谁是,合有扶桑木屐儿。 媚骨姗姗带醉妍,携云拖雨过前川。飘茵堕溷娇慵甚,半化春泥半化烟。 轻烟冉冉绛初匀,斗艳争妍着意春。自是东皇妆点巧,无端忙煞看花人。 三、一首关于樱花的诗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近代】**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唐】白居易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 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 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唐】李商隐 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近代】苏曼殊 赠歌者 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听时坐部音中有,唱后樱花叶里无。 汉浦蔑闻虚解佩,临邛焉用枉当垆。 谁人得向青楼宿,便是仙郎不是夫。 ——【唐】薛能 离别难 鸳鸯篇 ——李德裕(唐) 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 二月草菲菲,山樱花未稀。 金塘风日好,何处不相依。 既逢解佩游女,更值凌波宓妃。 精光摇翠盖,丽色映珠玑。 双影相伴,双心莫违。 淹留碧沙上,荡漾洗红衣。 春光兮宛转,嬉游兮未反。 宿莫近天泉池,飞莫近长洲苑。 尔愿欢爱不相忘,须去人间罗网远。 南有潇湘洲,且为千里游。 洞庭无苦寒,沅江多碧流。 ——薛昭蕴 宝马晓鞴雕鞍,罗帷乍别情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 半妆珠翠落,露华察。 红蜡烛,青丝曲,偏能勾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 出芳草,路东西。 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谢新恩 ——【唐】李煜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樱花〔一〕 粉红的雪瓣飘落 在春天绿风吹拂的时候 樱花〔二〕 满林的樱花是一片绯色的云 一朵樱花是一种白色的心情 樱花〔三〕 她透过花的缝隙凝望我 我越过她的笑颜看樱花 樱花〔四〕 脆弱的樱花 涌动的人潮 樱花〔五〕 一瓣樱花落到青丝上 一个女人印入他心里 女朋友〔六〕 她穿绯红的裙 走进樱花树林中淡淡地消失 月亮〔七〕 这个三月的月亮 和樱花是同样的颜色 樱花〔八〕 她告诉我一个秘密 她会在花落的时候流泪 我爱你〔九〕 你把一朵樱花插上你鬓发 我把一个吻印上你红唇 去年〔十〕 书签里夹着去年的樱花 书页上写满去年的爱情 照片〔十一〕 模糊的照片里模糊的樱花 这正是我要的感觉 情侣〔十二〕 他们手牵着手 他们要樱花作为背景 情侣〔十三〕 樱花落到他俩的头上 她要躲进她想要的婚纱里 情侣〔十四〕 月光洒在他们的身体里 他们的影子和樱花一样细碎 樱花〔十五〕 他要在这满月的夜里进门来 她要在樱花飘落的树下等他。 四、关于描写樱花的诗词日本的樱花 初恋的时候,想着要去看樱花。 淡粉的樱花,代表了短暂的恋情。只让人去怀念和仰望。 在树下看樱花飘落到肩膀上,缅怀逝去的时光。 樱花的花期很短,在日本有“樱花七日”的谚语,每年的三月十五日是日本的樱花节,许多慕名前往的男女,怀抱着对恋情的憧憬和愿望,观赏那一大片柔软的在微冷的风中轻轻下坠的樱花。 有多少纯洁的恋情等着有圆满的结局,就有多少等待着被发现的美好的心。 Cherry blossoom代表着高雅,质朴纯洁和清秀。 宛如懵懂少女的情怀,安静的在春天开放,满树的白色粉色的樱花,是对情人诉说爱情的最美语言。如果你有一段纯洁如的恋情,不如就去日本吧,在樱花纷纷降落的季节,在春天开始的时候告诉他你的钟情和热忱。 若是失望,也能去看看樱花,让Cherry blossoom和你一起怀念已经流失的美好。 心中的某个人,就如那场寂寞的樱花雨,缓缓消失在时光的深处。 补充: 日本的樱花花语:生命 山樱的花语: 向你微笑,精神美 西洋樱花的花语: 善良的教育 诗句 唐朝白居易有“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李商隐的诗句“樱花永巷垂杨岸” 还有明代于若瀛“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 五、关于樱花的诗樱花一词最早见于唐朝李商隐的诗词“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诗人白居易亦有“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诗句。 樱花飞逝,风卷残月.所谓伊人,何去何从. 谁比樱花笃,惠根谒真宗。 樱花-欢歌云作伴,余味载心头。 新韵因诗起,随心未敢兜。 苏曼殊 七绝·本事诗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苏曼殊 樱花落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忍见胡沙埋艳骨,休将清泪滴深杯。 多情漫向他年忆,一寸春心早巳灰。 摊破浣溪沙·樱花赞 冬宿寒天魄未眠,一朝春雨洗尘烟。 风暖熏开花万朵,醉人寰。 似锦嫣红盈媚眼,幽香淡淡逗蜂癫。 梦卧花丛何所处,富士山! 六、关于樱花的诗句有哪些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忽然想起北岛的两句诗:“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