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成人礼古诗词

1.关于十八岁成人礼的诗词(唐诗宋词诗经都行)急

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出自唐代孟郊的《劝学》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自宋代朱熹的《偶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出自唐代李白的《江南春怀》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

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

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译文

青春能持续多长时间,春天黄鸟鸣个不停。

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里,江湖游荡,白了头发。

身影迟滞在楚关的月下,心却飞往秦塞云中。

此身此世特别烂漫,田园也久已荒芜。

眼看又到年终,应该何去何从?高唱长歌谢别金阙。

4、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出自唐代李颀的《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2.关于成人礼的诗朗诵

几天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

我还是一个纯真与梦幻的少年

今天,我用汗水和疲惫在扉黄的岁月里划开一道鸿沟

时光的闪电在懵懂的隧道里劈出绚烂的光芒

共同镌刻了我的成人礼

??

天与地的见证日月的交相辉映

青春从我手上绽放朝阳雨露一般绚丽夺目

告别迟来的哀伤收起往昔的痴恋

来去匆匆的车辆行人

第一次感叹:生命的忙碌和永生。

??

有了悔意不解彷徨长叹

看《英雄无泪》竟然看得满脸泪水

英雄真的无泪?

身边没有英雄自己不是英雄问谁去又如何领悟?

能够大情大性的究竟是英雄还是俗人?

??

因为未知的恐惧而焦虑

黯淡了多少岁月激情?

成就了太多卑微渺茫的生命傀儡

在日月浮沉的苍茫大地声声呼喊

心在颤抖期盼在无力的眼神下化为泡末

??

酸软了关节钻心般痛

心情的微妙随恶劣的天气愈演愈烈

唯一支撑自己的理由也动摇了

风雨淹没了我的怒吼

再也听不见一切沉重的呼吸

??

告别纯真与梦幻

怀抱不安与忐忑在漓淋崎岖的山路看朝云日暮

走过的路过的留下的狼籍驳驳

永不再来的青春埋葬在红黄片片的花间草丛

装饰了成人礼哀吟无声的代价?

3.成人礼誓言文言文版

古人给儿女的成人礼的勉语,作参考: 《示儿长语》[清]潘德舆 ○作人诗七章 作人先立志,志立乃根基。

人无向上志,念念入涂泥。从善天所命,尔毋迷途歧。

念念循善念,大端为顺亲。何不从亲训,而乃从他人?悖德者自思,何以有此身? 顺亲非面貌,反身诚为主。

外顺内悖之,禽兽衣冠伍。魂梦内省来,欺诈速宜去。

诚心顺亲者,作事必识羞。惟恐辱吾亲,戏荡是吾仇。

匪人引货色,断不与交游。 识羞知正路,步步学谨慎。

守身如执玉,保德保性命。一言不敢妄,矧敢有恶行? 谨慎自勤业,读书真读书。

熟读复细思,无处肯模糊。将求古人心,立品与之俱。

凡吾之所言,经传咸已具。古训谁不闻?嗜欲绊乃误。

斩欲始作人,失足悔迟暮。 右诗七章,章章相衔接而下,以首章为提纲,以末章为归宿。

中五章□顺亲,仁也;诚身,信也;识羞,义也;谨慎,礼也;读书,智也。五常具备,万事万物之理,不出乎此矣。

所以不言五常之名目,不依其自然之次序者,以言其理,则名目可不言也。且五常之理,甚大而精,姑言浅近急切之端,以自成其次序耳。

顺亲、诚身,虽非浅近,而小子肯听父母教训,亦为顺亲;肯踏实作事,绝不说谎欺人,亦为诚身,此皆最急之事。识羞、谨慎,皆踏实做工夫处,故即次之。

读书,在作人为余事,乃智之一端,故置之后;然非此不能明理以诚其身,故足与上四者相配而立也。总之,先非立志,则善无原;终非斩欲,则恶不净。

故首、末二章,尤吃紧也。能率首、末二章之意,而中五章,乃一线穿成矣。

以“作人”二字命题,明从此,则为人;不从此,则为禽兽也。欲为人乎?欲为禽兽乎?如之何勿思?孟子曰:“我固有之也,弗思尔矣。”

“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故“思”字最要。

思之熟乃能立志耳。程子亦曰:为恶之人,未尝知有思;有思,则为善矣。

一心为善,非立志而何。 知羞能吃苦,踏实自生明(肯吃苦而不寻乐,必是个出色男子)。

理义为真我,《诗》、《书》是后天。 聪明而浮游,非有成之材也。

鲁钝之质而又有浮游之心,吾不知之矣。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尔辈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故视若束缚人之物而苦之也。知其所以当然之故,则不苦之矣。

此非思不可也。口讲耳闻,皆当然者也;学也,学而不思则罔,罔则苦也。

讲日记故事,孝子悌弟,便有思齐之心,方是有才情后生。 肯读书者,远到不信道,为下愚。

只要一个真心,“真心”者,耻也。 先求专诚不欺,再讲余事。

天下无一事能假,天下无一人可欺。不能假而假之,其徒假也──可笑。

不能欺而欺之,其自欺也──可哀。 浑朴如孺子,微细如鸟雀,而不能欺之言色间,况进于此者乎? 孝弟者,人之元气;廉耻者,人之骨干;忠信者,人之心肝,试思此,有一时可无者乎? 经、史,饮食也,所谓“后天”也,亦不可废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