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若爱你,决不做攀缘的凌霄花”是谁的诗“我若爱你,决不做攀缘的凌霄花”出自现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创作背景: 舒婷的《致橡树》是和蔡其矫聊天时出的灵感。当时蔡其矫说有的女性漂亮,但没有头脑,有的女性有头脑,但又不漂亮,还有些女性既漂亮又有才华,可是不温柔。 舒婷听后就很生气,怎么男人看女人的眼光这么挑剔,女性也有自己的想法,也对理想中的伴侣有所希冀。所以,那天回到家,舒婷一口气写成了《致橡树》,那天她还发着高烧。蔡其矫很喜欢这首诗,把诗带到了北京,给艾青看。 艾青看了非常喜欢,据说艾青从来不抄别人的诗,但他竟把这首诗抄在了本子上,时为1977年。北岛也是偶然间看到这首诗,才与舒婷开始通信的。 这首诗原题为《橡树》。印上《今天》之前北岛建议改为现题,并跟舒婷说明是艾青的意见。为了上《今天》,龚佩瑜特意起了个笔名:龚舒婷。北岛划掉了那个“龚”字。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1、林之亭先生赞曰:”《致橡树》立意新颖,形象鲜明,在青年中广为传诵,脍炙人口,显然是有旺盛的生命力。“ 2、温锁林:“分离“是外在,表象的;“相依”则是内在,本质的。人生是一门艺术,爱情更像是这一艺术中最精彩的华章;爱情是哲学,唯有用生命拉起体悟这门哲学的女性,才能洞悉其全部奥妙。这就是舒婷《致橡树》阐发的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也是这首诗弥足珍贵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3、吴怀仁:从时间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独立的女性主体精神;从空间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知识者的启蒙精神;从心理维度上看《致橡树》表现了革命者的乐观精神。 2.描写凌霄花的诗词夏日杂题 宋代 陆游眈眈丑石罴当道,矫矫长松龙上天。 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历史上,凌霄花一直被喻为志存高远。 宋代贾昌期赋诗赞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唐代欧阳炯诗云:“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对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入清虚。” 描绘了凌霄具龙之姿,花、叶在微风下的动势。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对凌霄花赞赏有加。 清人李笠翁评价凌霄花说:“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把它比喻成“天际真人”,不能想看就看得到的,想看此花,必须准备好奇石古木,否则它无所依附就不会长,即使能长也长不高。 李渔说,自己年纪都一大把了,要我到哪里去找奇石古木呢,要买又没有这个闲钱,非要看凌霄,那只能徒步到深山老林里去了。宋人杨绘有诗赞日:“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 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敢与太阳比鲜妍的花,必是血性之花了。 她宁愿停止生长,也不愿匍匐在地,这也是凌霄花的执拗与血性吧。所以在西方,凌霄花的花语是“声誉”。 不过,对凌霄花的品格象征历来是褒贬不一。20年前,女诗人舒婷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首《致像树》里写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一时间让“攀援的凌霄花”,成为攀附高枝的代名词。 贬低凌霄花的舒婷并非第一人。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咏凌霄花》:“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劝说世上之人切勿学凌霄,自己没有本事,却背靠大树好乘凉。 树有多高,藤有多高;树倒藤也倒。高花笑属赋花人,花自鲜明笔有神。 可惜人间两清绝,不教媚妩对闲身。——【宋】陈造 次韵杨宰凌霄花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彤蕊有时承雨露,苍藤无赖拂云烟。艳欹偷醉斜阳里,体弱愁缠立石颠。 翠飐红英高百尺,藏春坞上忆坡仙。——【宋】董嗣杲 凌霄花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宋】贾昌朝 凌霄花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 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宋】陆游 凌霄花芸芸蕊絮若云飘,淡紫葳葳凌上霄。 摇碧楼台拂柳弱,翦红亭榭绽红娇。清波复照春虹影,浅水罗烟秋寂寥。 一树催开三季暖,独念芳艳入诗箫。——【现代】浅草 凌霄花亦乔亦灌亦攀藤,漏斗花钟格外馨。 窈窈翩翩婀娜舞,翘翘袅袅立娉婷。春来秋至陵苕艳,暮短朝长绮萼青。 三季花期红烂熳,凌霄曳锦满园庭。——【现代】浪迹客 凌霄花花开簇簇若红榴,锁窗一片幽幽。 风风火火乱兜鍪,日日不曾修。倚石爬崖上架,乱藤旋舞纷纠。 唯思攀附到云头,高处作风流。——【现代】佚名 画堂春·凌霄花凌霄花发碧空中,百朵千支一式红。 绿蔓犹如上天索,芬芳送入玉皇宫。——【现代】佚名 咏凌霄花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 满对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入清虚。——【唐】欧阳炯 凌霄花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 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唐】白居易 咏凌霄花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 高花风坠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宋】陆游 凌霄花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望之如天际真人,卒急不能招致。 ——【清】李笠翁 凌霄花人生何曾都如意,弱质未必不凌天。“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 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夏日杂题 宋代 陆游眈眈丑石罴当道,矫矫长松龙上天。 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历史上,凌霄花一直被喻为志存高远。 宋代贾昌期赋诗赞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唐代欧阳炯诗云:“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对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入清虚。” 描绘了凌霄具龙之姿,花、叶在微风下的动势。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对凌霄花赞赏有加。 清人李笠翁评价凌霄花说:“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把它比喻成“天际真人”,不能想看就看得到的,想看此花,必须准备好奇石古木,否则它无所依附就不会长,即使能长也长不高。 李渔说,自己年纪都一大把了,要我到哪里去找奇石古木呢,要买又没有这个闲钱,非要看凌霄,那只能徒步到深山老林里去了。宋人杨绘有诗赞日:“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 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敢与太阳比鲜妍的花,必是血性之花了。 她宁愿停止生长,也不愿匍匐在地,这也是凌霄花的执拗与血性吧。所以在西方,凌霄花的花语是“声誉”。 不过,对凌霄花的品格象征历来是褒贬不一。20年前,女诗人舒婷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首《致像树》里写道“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一时间让“攀援的凌霄花”,成为攀附高枝的代名词。 贬低凌霄。 3.描写“凌霄花”的诗词1.《题僧房双桐》 唐代:李颀 青桐双拂日,傍带凌霄花。绿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2.《解秋十首》 唐代:元稹 清晨颒寒水,动摇襟袖轻。翳翳林上叶,不知秋暗生。 回悲镜中发,华白三四茎。岂无满头黑,念此衰已萌。 微霜才结露,翔鸠初变鹰。无乃天地意,使之行小惩。 鸱鸮诚可恶,蔽日有高鹏。舍大以擒细,我心终不能。 往岁学仙侣,各在无何乡。同时骛名者,次第鹓鹭行。 而我两不遂,三十鬓添霜。日暮江上立,蝉鸣枫树黄。 后伏火犹在,先秋蝉已多。云色日夜白,骄阳能几何。 壤隙漏江海,忽微成网罗。勿言时不至,但恐岁蹉跎。 新月才到地,轻河如泛云。萤飞高下火,树影参差文。 露簟有微润,清香时暗焚。夜闲心寂默,洞庭无垢氛。 霁丽床前影,飘萧帘外竹。簟凉朝睡重,梦觉茶香熟。 亲烹园内葵,凭买家家曲。酿酒并毓蔬,人来有棋局。 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低回翠玉梢,散乱栀黄萼。 颜色有殊异,风霜无好恶。年年百草芳,毕意同萧索。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 头白古所同,胡为坐烦忧。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西风冷衾簟,展转布华茵。来者承玉体,去者流芳尘。 适意丑为好,及时疏亦亲。衰周仲尼出,无乃为妖人。 漠漠江面烧,微微枫树烟。今日复今夕,秋怀方浩然。 况我头上发,衰白不待年。我怀有时极,此意何由诠。 3.《寄友三首》 唐代:唐彦谦 新酒秦淮缩项鳊,凌霄花下共流连。 别来客邸空翘首,细雨春风忆往年。 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何如似客边。 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 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音书不肯传。 4.《夏日杂题》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眈眈丑石罴当道,矫矫长松龙上天。 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 5.《晚径》 年代: 宋 作者: 洪咨夔 促织声来竹裹,凌霄花上松梢。 清泉白石心领,野鹤孤云手招。 6.《真上人因送毛令伤足复伤冷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陶令归时远公送,石苔秋雨步迟迟。 凌霄花在古松上,也笑向人人不知。 7.《表忠观》 年代: 宋 作者: 释法照 钱王古庙锁莓苔,华表秋深鹤不来。 昨夜石坛风露重,凌霄花落凤仙开。 8.《和陶饮酒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我坐华堂上,不必麋鹿姿。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9.《程顺子升斋》 年代: 宋 作者: 吴泳 雨养焦谷牙,清晨勃然兴, 风入春笋节,一夕长数层。 地道元敏树,生意实可徵。 一息不滋长,枯荄莽丘陵。 所以务学者,进德长如登。 礼义所封植,忠和所薰蒸。 湛然清明气,於此中夜存。 德盛仁既熟,始如日之升。 今人废下学,乃以高自矜。 譬之凌霄花,霄竟不可凌。 子归且近思,从下观下腾。 谦谦以自牧,洞洞如不胜。 舜颜亦人耳,毋谓人鲜能。 10.《为沈趣庵题画》 年代: 明 作者: 偶桓 溪山深处野人居,小小帘栊草阁虚。 洒面松风吹梦醒,凌霄花落半床书。 4.有关“凌霄花”的诗词有哪些1、《咏凌霄花》 唐 白居易 有木名凌霄,戳秀非孤标.偶依一棵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飘.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2、《夏日杂题》 宋 陆游 眈眈丑石罴当道,矫矫长松龙上天. 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 3、《凌霄花》 宋 董嗣杲 根苗着土干柔纤,依附青松度岁年。 彤蕊有时承雨露,苍藤无赖拂云烟。 艳欹偷醉斜阳里,体弱愁缠立石颠。 翠飐红英高百尺,藏春坞上忆坡仙。 4、《凌霄花》宋 贾昌朝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5、《 凌霄花》宋 陆游 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 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历史上,凌霄花一直被喻为志存高远。宋代贾昌期赋诗赞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唐代欧阳炯诗云:“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对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入清虚。”描绘了凌霄具龙之姿,花、叶在微风下的动势。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对凌霄花赞赏有加。 清人李笠翁评价凌霄花说:“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把它比喻成“天际真人”,不能想看就看得到的,想看此花,必须准备好奇石古木,否则它无所依附就不会长,即使能长也长不高。李渔说,自己年纪都一大把了,要我到哪里去找奇石古木呢,要买又没有这个闲钱,非要看凌霄,那只能徒步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宋人杨绘有诗赞日:“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敢与太阳比鲜妍的花,必是血性之花了。她宁愿停止生长,也不愿匍匐在地,这也是凌霄花的执拗与血性吧。所以在西方,凌霄花的花语是“声誉”。 5.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致橡树 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赏析: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 6.关于凌霄的诗句带有“凌霄”的诗句有: 1.明· 竺隐道公 《和御制山居诗》 传得凌霄无尽灯,兰膏烈焰愈辉腾。笺经未逊洪觉范,辅教直追嵩仲灵。 闭户遍探三藏教,入朝分录两街僧。皇恩浩荡深如海,声价奚论十倍增。 2.明·周子凉《赠别郭元达》 黄鹄乘天风,飘飘忽高翔。飞飞巢林鸟,刷羽情内伤。岂无凌霄志,六翮不得长。 念子平生意,相送以彷徨。勿言易为别,明发各一方。悲来解佩剑,为子复进觞。 且为游子歌,歌词何慨慷。疾风吹征帆,旭日在衣裳。自古有离别,各言慎行藏。 3.明·王叔承《宫词一百首(并序)》 卿云缥缈覆长安,仙仗凌霄颂百官。芝草忽生涵德殿,昭仪捧出侍臣看。 4.宋·杨绘《凌霄花》 直饶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 5.明·偶桓《为沈趣庵题画》 溪山深处野人居,小小帘栊草阁虚。洒面松风吹梦醒,凌霄花落半床书。 引申: 1.凌霄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记载,当时人们称之为陵苕,“苕之华,芸其贵矣”说的就是凌霄。凌霄花之名始见于《唐本草》,该书在“紫蔚”项下曰:“此即凌霄花也,及茎、叶具用。” 2.凌霄花的花语:“敬佩、声誉”,寓意着慈母之爱。 3.凌霄花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结成花束赠送给母亲,以表达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7.描写凌霄花的句子那片绿绿的植物,铺在学校东边的墙上,把窗口打扮得像一面的镜子。这就是凌霄花。 凌霄花的嫩叶是嫩绿色的,长大后慢慢变成草绿色、深绿色。它们的叶子旁边有两排锯齿,叶子如果不靠墙,便微微耷拉下脑袋,好像犯了错误的孩子。靠墙的,趴在墙上,在看那一望无际的蓝天。别看凌霄花的叶子不大,却是遮阳的好帮手。凌霄花的脚长在茎上,叶柄旁边一点。起初,那些脚悄悄地探出头来,冒出几根既矮又黄,直径约一毫米的脚趾头,不用过几天,那些脚趾头长大,慢慢变长变粗,好似一个小圆盘。 想变长、变粗,还少不了靠墙,不靠墙的慢慢缩小,过几天越来越黄,便枯萎了。靠墙的,会逐渐牢固,吸住墙,你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扯下一根茎。它长好一只脚,茎慢慢往上长,再长出一只脚吸住,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墙上爬的。 凌霄花是一种会爬墙的植物。它有脚,它的脚比吸盘更加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