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苏轼西湖的诗句

1.苏轼描写西湖的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题解】 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春天杭州西湖上。

作者以绝世的天才,宦游物华天宝的杭州,为名山胜水所陶醉,挥笔写下了许多描绘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七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2.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宋)苏轼 (1)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1)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2)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3)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4)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5)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3.关于苏轼的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宋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还与去年人 共藉西湖草

《卜算子·感旧》

作者:苏轼 【宋代】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春衫犹是 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 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4.苏轼描写西湖的诗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5.苏轼描写夏季西湖景色的古诗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啊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拓展阅读】 杭州西湖是和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有着密切联系的。西湖的美,首先是被历代文人认识并逐渐开发的。

可以说,没有众多文人的描绘歌咏,西湖是不会如此受人推崇的。 仔细想一想,这其中,与西湖关系最为密切的算是苏轼先生了。

苏轼一生两次赴任杭州。 第一次是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任杭州通判。

他当年36岁,历时三年。苏轼一到杭州,就被这里的秀山丽水所深深吸引:“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比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其五)。

苏轼饱览了西湖的美景,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早晚、阴晴、晦明,西湖都有自己的美,苏轼都一一捕捉在了自己的笔下:“西湖三面环山,中涵绿水,松排青嶂,草满平坡。

泛舟湖中,四面瞻视,水光山色,竞秀争奇,柳岸花汀,参差掩映。已而峰衔翠霭,月印波心,画舫徐牵,菱歌晚渡,游人俨在画图中也。”

(《题西湖诗卷》其一)。这是对西湖美的总体真实写照。

那时西湖的春景,宛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西湖春景,霁晓最宜,柳带朝烟,桃含宿雨,芳草沿堤,与湖柳映碧,更见渔舟来往,今人疑武陵源。”。

6.苏轼写西湖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书(其一)【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扩展资料: 释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湖楼醉书(其一) 乌云翻滚,像打翻的墨汁,还未遮住不远处的青山,便大雨倾盆。白亮亮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乱窜入船。

地面上忽然吹起一阵狂风,一下子把乌云全都吹散,望湖楼下顿时波平如镜,好似一碧如洗的青天。

7.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赞美西湖的诗有那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公元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长十五公里,三面环山,东侧是冲积平原.湖中有苏堤、白堤,分水为里湖、外湖、后湖,以十景驰名中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即因苏轼而来.他在杭州任官其间,疏导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苏堤」.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三.赏析重点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前两句用白描和对比的方法,概括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态.第一句描写晴天的湖光,第二句赞美雨天的山色,两句从刚晴又雨的具体情景着笔,把西湖迷人的面貌作了准确描绘.「潋滟」、「空蒙」等词用得极精当、传神.诗人这两句固然是写当日游湖时「初晴后雨」的眼前实景,但他没有平素对西湖详细的观察和别有会心的领略,相信很难这样提纲而总括其全.第三、四句,诗人用西施作比喻,巧妙地说明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诗人心与景会,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联想到西施的「浓妆淡抹总相宜」,喻体(西子)和本体(西湖)之间,除了从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二者同具有天赋的自然之美,正因为如此,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抹也好,都不改其美.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 五、译文: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8.【苏轼写西湖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