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词古乐谱百首

1.《唐诗三百首》收录内容是什么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的唐 诗选集,全书选诗310首,或作6卷或8卷, 基本上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乐府等诗体编排。

四藤吟社的版本又 增补杜甫的3首《咏怀古迹》。该书收录了 77人的作品,其中既包括帝王、士大夫等贵 族,也有僧侣、歌女,还有无名氏等,但大 多数是唐代重要诗人,并重点突出了盛唐时 期的李白、王维,兼顾中唐、晚唐如杜甫、李商隐等人。

诗的内容大多反映了唐代的社 会生活和诗歌风貌。此书原本是为童蒙学习 诗歌而编的家塾课本,因编者汲取了《千家 诗》易于成诵的优点,该书雅俗共赏、流行 久远。

2.有一种琴,很像琵琶但又比琵琶小,是用拨片弹奏的,请问这是什么琴

如果你手上已经有一把琵琶了,你最好去找个琵琶老师,琵琶不是口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图文并茂有时也不够,声形合一也未必能使你完全掌握,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所以,我不能找到琵琶的具体的弹奏方法 下面的论文会提高你对琵琶的兴趣,也会约略见到写琵琶的演奏方法: 乐因诗而丰韵 诗因乐而飘逸 ——浅论唐诗与琵琶艺术的相互交融 摘要:琵琶作为古老而又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自古就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唐诗与琵琶艺术的交融上。

本文首先分析了唐诗与琵琶艺术交融的原因,而后分两部分展开:一、唐诗对琵琶艺术的表现;二、琵琶艺术对唐诗内容的表现。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得出“乐因诗而丰韵,诗因乐而飘逸”的结论。

关键词:文学;音乐;唐诗;琵琶艺术;交融 文学与音乐本来是两种艺术,完全可以独立存在。文学以语言为载体,通过视觉,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音乐是诉诸于人的听觉器官,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然而,这两种分别借助于视觉与听觉的不同艺术却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在古代表现得尤为明显。 音乐学上将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

从整个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历史看,中国古代的器乐较之声乐要发达一些。从《尚书》记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中简陋的石头乐器到白居易描绘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复杂精湛的琵琶演奏,中国古典民族器乐经历了一段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发展过程又是与文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作为一种载体,将器乐的这种发展记录下来;而且文学又不单单只是记录这种发展,同时也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在民族器乐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

纵观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与民族器乐相互融合的历史,琵琶无疑是一个主角。而这种交融关系又主要体现在琵琶与唐诗这种极具典型性的中国古代文学文体上。

究其原因,试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唐代燕乐的盛行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大唐帝国时期,由于音乐自身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及统治者的重视等原因,以歌舞大曲为主体的宫廷燕乐成为当时音乐的大宗,这在当时世界音乐领域也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的。

据《通典•坐部伎》记载:“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①可见,琵琶是当时燕乐乐队中独占鳌头、独领风骚的乐器,大型乐舞中的歌、舞、乐均以琵琶为主奏乐器。

琵琶随着燕乐而兴盛起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在江陵一代,更是出现了“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②的程度。于是,琵琶音乐在唐代迎来了自身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文学源于社会,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③在唐代这样一个燕乐的鼎盛时代,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必然要将音乐作为其重要的创作素材。

在文学体裁上,诗作为唐代文学的大宗,自然而然成为表现琵琶这一音乐艺术的最主要、最广泛、最精彩的载体。 (二)唐代文人自身较高的音乐素养 唐代音乐除了宫廷燕乐外,唐代的文人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音乐构成元素。

唐代的许多文人除了具备高超的文学素质外,一般都还喜好音乐,或操奏乐器,或咏歌唱和。他们中自然也不乏音乐上的圣手,诗人王维、刘希夷等就是琵琶演奏的高手。

由王维作曲并演奏的《郁轮袍》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琵琶名曲。出于对琵琶这种乐器深切的喜爱,文人们必定会在他们的诗作中有所表现。

文人音乐除了文人们自娱自乐外,蓄养乐妓是文人音乐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文人们清闲的生活受着家妓轻歌曼舞的耳濡目染,必然也会在他们的诗作中有所发挥。

因此,琵琶又自然地与唐诗结上了缘。 (三)琵琶音乐自身所具有的特点 从内容上看,传统的琵琶曲分为文曲和武曲两类。

所谓琵琶文曲,一般是指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轻缓,演奏上注重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技巧的运用,乐曲或表现内心细腻情感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代表乐曲如《春江花月夜》、《飞花点翠》。武曲则是乐曲情绪激烈,威武雄壮,节奏复杂多变,表现上富有戏剧性,注重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多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代表乐曲如《十面埋伏》、《大浪淘沙》等。

无论是文曲还是武曲,都能表现一定的情节或故事,都可以看出琵琶传统乐曲具有丰富的表现性和耐人细细品位的深刻的内涵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可以认为是琵琶传统乐曲所具有的文学性。

再从琵琶乐器的声色方面看。琵琶文曲多运用轻柔而舒缓的声色,表现一种清新或细腻或哀怨的情感;武曲则旷达而又豪放,能造成一种跌宕起伏、颇有气魄的势态。

这又恰恰与唐诗的婉约和豪放的意境传达不谋而合。 由于琵琶乐曲自身的文学性特征和琵琶乐器特有的声色特征的存在,使得琵琶乐曲在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唐诗作品方面具有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四)“唱诗入乐”④的传统沿袭 从艺术起源讲,歌、诗本为一体。最早的如《诗经》,三百首皆可弦歌;《楚辞》源于楚地原始歌舞;汉魏乐府也是当时的乐舞,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就总称当时的乐府诗。

3.唐诗宋词,古代的词流传下来很多,词也是配合曲来传唱的,我想知道

唐宋词作传世约23000余首,用800余调,然其乐谱,除一二特例,今已不复可见。

其原因主要是:唐宋词作多为案头作品,本不必歌或不曾歌,无需乐谱;传唱之曲,无需书面符号乐谱;部分词作之唱法,可能是“依字声行腔”,本无固定的旋律节奏,亦无需书面乐谱;少数情况下虽有书面符号词乐谱,但仅在教坊、乐工处流传,没有或很少进入市场,因而不能大量存世,流传下来的概率极低;唐宋词乐谱作为符号手段不甚完善的“简`化谱”,不能代替口头语音符号谱,是否标谱意义不大,因而即便是用于演出的词集亦不标谱。

4.小学生唐宋古诗100首

小升初必备古诗一百首

一上(共

5

篇)

1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古朗月行(节选)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

.一去二三里(古童谣)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

qi

ó

n

ɡ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t

ā

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下(共

7

篇)

6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5.求唐诗宋词三百首

1.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2.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4.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5.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6. 李白:月下独酌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 李白:春思 --------------------------------------------------------------------------------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8. 杜甫: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杜甫:赠卫八处士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0. 杜甫:佳人 --------------------------------------------------------------------------------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