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不要在小学课本中删去古诗词,议论文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夜宿山寺》等8篇古诗,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将拿到一个瘦身后的新版课本。 不少家长、老师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文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不会占用太多课时,“我们或许会把一些简单优美的古文作为拓展阅读。”一位语文老师表示。 但凡事涉孩子学习方面的变动,不管是英语是否参考还是这次的删去古诗,都会引起广泛讨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古诗句句经典,耳熟能详,闻听这些孩子将在一年级课本上无缘相见,大人们难免为之叹惜。 不过,有一种担忧却因此举而起,古诗的退场是否意味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漠视,如此将如何传承下去?不少网友认为,中华古诗词是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让孩子将好的诗词背诵下来,今后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为学生“减负”,不应只是减课本厚度。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假如再过若干年,学校的学子们都对唐诗宋词一脸茫然,我们是否应该感到很悲哀?但是,像古诗词这样的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让初入小学的孩子背上几首,真的会有很大的功效吗?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优秀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至少我们在一件事上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古诗词中的佳作对孩子的文学熏陶作用不容忽视。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这些都是成年人的想法,大人们若想实现这些想法,首先要让孩子们对古诗词有兴趣,而不能仅仅指望课堂上的讲授。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精美,对这些流传千年的作品产生兴趣,即使将古诗词放置于课本中,也只会沦为填鸭式教学。 反之,正如媒体报道中那位老师所言,通过将这些古诗词作为拓展阅读等其他方式,未尝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课本上删去的不只是古诗词。 据媒体报道,还删去了原先最后一章节的5篇篇幅长、内容深的课文,整本教材中的识字量从350个左右降低至296个,写字量也减少到118个,一些比较复杂的词语也从词语表上被删去。这些无非都是“减负”之举,其实很难去衡量古诗词、识字、写字等孰轻孰重。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偏偏去纠结于8篇古文的去留,反倒是要担心学校一边为学生“减负”,而家长一边在课后为学生压担子。其实,多学或少学几首古诗词,并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也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减负”效果。 当探讨千年古诗词传承或减负这类百谈不厌的话题时,我们很可能会陷入反复争论却没有结果的境地,这只是因为争论的各方并没有将探讨置于同一个前提之下。假设大家在对待孩子们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少一些功利色彩,同时教学模式能更早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删除8首古诗词恐怕很难引起这么多网友的关注。 2.四年级上删古诗20首中第4首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勅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孟浩然 春晓不觉眠,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如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辩论赛怎么辩论,比如课本上的古诗文该不该删除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失去传统文化的国家恰如无根的浮萍,而古诗正是传统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 拿古诗开刀就是在摧毁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要向何而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言:“当中国人的下一代忘记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去攻打这个民族。” 难道要等到美国打到自家门口,我们才醒悟吗?为此,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下去。有了正确的方向,也要有正确的做法,拿古诗开刀明显违背了正确的方向,更遑论正确的做法。 小学生,简单地说,就是一张白纸,删除古诗文,这张白纸就不会有古诗的痕迹。环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但环境很大程度影响一个人。 在一个没有古诗的环境,很难唤起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也不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其实,相对于减少物质上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少学生精神上的负担。 删除古诗本不应该,但非要在古诗方面“做文章”,还不如积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古诗中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悦。这不比删除古诗更有价值吗?如此轻率地拿古诗开刀,会使学生误以为古诗无足轻重;待他们日后学习古诗时,很可能会产生轻视、厌恶心理。 对古诗美的感受是如此空乏,那么他的精神田野也必是贫瘠荒芜的。若真的如此,所谓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简直是痴心妄想,中国迟早变成无根的浮萍。 真正的减负,是避免“书包比学生重”闹剧的重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悦。删除古诗,是驱使小学生远离中华文化的土壤,使学生从此失去对古诗美的感受。 真是悲哀。 4.求以云外信为题的古诗词想要那种虽是古风但带有现代气息的活泼去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 5.要不要在小学课本中删去古诗词,议论文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夜宿山寺》等8篇古诗,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将拿到一个瘦身后的新版课本。不少家长、老师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此次被删除的8篇古文诵读并不难,读来朗朗上口很受学生欢迎,也不会占用太多课时,“我们或许会把一些简单优美的古文作为拓展阅读。”一位语文老师表示。 但凡事涉孩子学习方面的变动,不管是英语是否参考还是这次的删去古诗,都会引起广泛讨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些古诗句句经典,耳熟能详,闻听这些孩子将在一年级课本上无缘相见,大人们难免为之叹惜。不过,有一种担忧却因此举而起,古诗的退场是否意味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漠视,如此将如何传承下去?不少网友认为,中华古诗词是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让孩子将好的诗词背诵下来,今后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为学生“减负”,不应只是减课本厚度。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假如再过若干年,学校的学子们都对唐诗宋词一脸茫然,我们是否应该感到很悲哀?但是,像古诗词这样的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让初入小学的孩子背上几首,真的会有很大的功效吗?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优秀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至少我们在一件事上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古诗词中的佳作对孩子的文学熏陶作用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这些都是成年人的想法,大人们若想实现这些想法,首先要让孩子们对古诗词有兴趣,而不能仅仅指望课堂上的讲授。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让孩子们体会到古诗词的精美,对这些流传千年的作品产生兴趣,即使将古诗词放置于课本中,也只会沦为填鸭式教学。反之,正如媒体报道中那位老师所言,通过将这些古诗词作为拓展阅读等其他方式,未尝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课本上删去的不只是古诗词。据媒体报道,还删去了原先最后一章节的5篇篇幅长、内容深的课文,整本教材中的识字量从350个左右降低至296个,写字量也减少到118个,一些比较复杂的词语也从词语表上被删去。这些无非都是“减负”之举,其实很难去衡量古诗词、识字、写字等孰轻孰重。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偏偏去纠结于8篇古文的去留,反倒是要担心学校一边为学生“减负”,而家长一边在课后为学生压担子。其实,多学或少学几首古诗词,并不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也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减负”效果。当探讨千年古诗词传承或减负这类百谈不厌的话题时,我们很可能会陷入反复争论却没有结果的境地,这只是因为争论的各方并没有将探讨置于同一个前提之下。假设大家在对待孩子们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少一些功利色彩,同时教学模式能更早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删除8首古诗词恐怕很难引起这么多网友的关注。 6.还有什么送别的古诗,除去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聪.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北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7.50个字的古诗,去除标点刚好50字,大约要10首古诗 急感遇 其二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春泛若耶溪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很辛苦找的,只找到这些望采纳O(∩_∩)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