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春山

1.有关春山的诗句古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溪涧》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 戴叔伦《苏溪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杜甫《春望》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宋· 黄庭坚《清平乐》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 杜甫《春夜喜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 韩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 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 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 陆游《马上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玉楼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 陆游《豆叶黄》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 王维《春晓》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宋· 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 李煜《虞美人》

2.唐诗《春山夜月》

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诗的开头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劲,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不能设想还有比这更为恰到好处的描写了: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第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兴所适,哪里还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怎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呢!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article.aspx?id=21624

3.唐诗《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才发现竟然忘了归去。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在山中月下的美景,我哪里还计算路程的远近呢?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怎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呢!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夜风送来了钟声,我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

4.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掬”写出泉水的清澈;“弄”写出山花香气的馥郁.(2)诗歌的首联“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就道明了“夜忘归”的原因,就是“春山多胜事”,也就是山中景色美:“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答案:(1)掬,双手捧,捧起泉水,泉水映见月影,好像明月也在自己的手里一样,写出了泉水的清澈(2分),弄,摆弄,摆弄满枝繁花,花香自然也就沾满衣衫,道尽了山花香气的馥郁.(2分)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2分)(2)“夜忘归”是因为珍爱春天的山里有如此多美景.(1分)一是泉清月明,花繁香浓,这是近处的美景;(2分)二是隐现在青翠山色深处的楼台,这是远处的美景.这些美景让作者在玩赏之中欲去还会,以致“夜忘归”. (2分)参考译文:春山美景好不胜收,令人赏玩彻夜忘归.捧起山泉,月影闪烁手间;拨弄树枝,香气渗透衣衫.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深情.翘首南望,钟声悠扬,楼台掩映翠微深处.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五.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第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5.描写春山春水的古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6.【古诗填空:夜静春山空前一句】

人闲桂花 落,夜静春山空; 出自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①夜静春山空.② 月出惊山鸟,③时鸣春涧中.④ 【注释】 ①闲:悠闲,寂静.这里含有人声静寂的意思.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②空: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③惊:惊动,惊扰.④时鸣:不时地鸣叫.【解析】 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 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 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