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声声慢宋词赏析

1.求声声慢宋词赏析

声声慢是词牌名啊 有太多了 我就姑且当你说的是李清照写的那首吧

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乍暖还寒”的多变气候,又怎能修生养息,酒难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 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满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觉的酒味淡了。用酒之淡,更衬托词人内心极其的苦楚愁闷,望北雁南飞,这几个角度都写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过意向使愁变得具体可感又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是化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温庭筠 虽为化用,但词人却善于融化前人的语句,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梧桐这一意象不仅表现季节与时令,而且由此表现秋季的特点。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化多为少,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终句挥洒得淋漓尽致。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愁。 整首诗都用了悲凉凄惨的调,从作者角度分析,当时正值晚年,一些生活细节也看得如此悲凉,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痛苦的心境,平实的语句中透的词义却是似浅实深。上片开笔连用七组叠词字来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继续借眼前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诗笼罩在一片凄凉悲苦的氛围当中。

以凄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在词中,无论忽寒忽暖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忽起的秋风、天上的大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这种浓重的凄苦氛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愁苦,强烈震撼读者的心。

2.李清照词《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文学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盈。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无边丝雨细如愁。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互相依靠,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词人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3.《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的女词人李清照了.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览易安之词,充斥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相知有谁?无奈只好「黄花伴西风」!只好「独抱浓愁无好梦」,只好「谁怜憔悴更凋零」. 李清照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名门望族里,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驾驭诗词格律她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她又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又演绎了一部传颂千古的爱情经典.李清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在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除了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这个美妙的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生花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且看这首《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夫婿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悲凉.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为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仅仅去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还有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 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尖锐化而被罢相,不久因病去世.死后三日,又被蔡京唆使私党弹劾几遭灭门之祸.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返回山东青州故居隐居.此后十余年里,李清照协助赵明诚搜集金石,鉴赏书画,整理校勘书史,撰写珍本秘集,在中国金石鉴赏史上留下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苑,掠走了徽、钦二帝,北宋随之灭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二年后,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夫婿的撒手人寰,使李清照的情感一下子被困在干涸的爱之河床上.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居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这个张汝舟,却是个衣冠君子,为觊觎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终于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她分手.可是,在封建社会,女人要提出离婚是何等艰难之事!无奈之际,李清照走上一条鱼死网破的道路,告发张汝舟在科举考试中作弊过关的欺君之罪.宁可冒坐牢之苦,也要坚决解除这痛苦失败的婚姻.这次婚姻的失败在李清照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疤痕!她心中的爱火永远的熄灭了,留下的只是万丈的雨恨云愁! 上苍有意要磨练这位孤独无伴的绝世才女!欲成其名,必先夺其情,苦其心.先是让赵明诚离她而去,再派一个张汝舟试其心志.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苦苦挣扎在生活的波谷浪尖! 在流亡途中,她曾被人诬陷「颁金」,即通敌的嫌疑;接之而来的是丈夫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丢失,她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凄凉不堪.一连串的沧桑变故,使李清照的性格逐渐由开朗变得忧郁,在《永遇乐》中,她以凄凉的笔调感慨了自己今昔不同的心况境遇: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时代的沧桑,命运的变迁,性格的舛变,使她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往日曾写到的「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种活泼消失了,「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那种逸兴消失了,而今的情怀就像是在《武陵春》中所写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读着这首小词,我们仿佛像坐在剧场里,抬眼望去,远处是一幅暮春的景色:红日高悬,东风骀荡,园林内的花枝上残红已谢,一片片绿叶正缀满树梢.再看近处,则是。

4.【一首李清照诗词的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总体而言,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却已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如话,而意境含蓄丰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驾驭语言、剪裁篇幅、开创意境的高超艺术技巧”.《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笔者以为评述恰当。

5.宋词——李清照的《声声慢》

声声慢① 寻寻觅觅②,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③。乍暖还寒时候④,最难将息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⑦。 满地黄花堆积⑧,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⑨?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⑩?梧桐更兼细雨⑪,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⑫,怎一个愁字了得⑬。

翻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然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情形,一个愁字怎么能包容得了!

6.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

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

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

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

7.《声声慢》鉴赏

从词意上看,《声声慢》应该是李情照南渡不久的作品。

当时词人正处于国破夫亡、颠沛流离的境遇之中,内心极度凄苦,这首词所抒发的就是这种强烈的感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一开头,便连用七对叠字,这在宋词中是绝无仅有的,是李清照的独创,历来博得词家们的交口称赞。这七对叠词象是一串感叹,吐出作者对生活的空虚和彷徨之感。

第一句“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寻、觅都是“找”的意思,而一重叠,含义就不同于“寻觅”了。寻觅似乎是有目的地去找寻,而“寻寻觅觅”就使我们想到作者似乎心神不定,恍恍惚惚,好像是丢失了东西,在东找找,西寻寻,也好像是她要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要寻找到一种摆脱愁苦的妙计良方。

这种动作描写就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空虚、六神无主的精神状态。事实上,这个时候,她丢失的东西太多了,家里的华美陈设不见了,芬芳幽静的小花园不见了,多年珍藏的文物典籍、用心血撰写的诗词文稿不见了,更为不幸的是,相濡与共的伴侣与世长辞了,在空荡荡的陋室里,她里走外转,寻来觅去,一无所获。

她能拿什么来安慰自己的精神呢?又有什么能解脱她此时此刻的深重痛苦呢?所以,这“寻寻觅觅”四个字,虽然仅仅是一种动作情态的描写,但是它把外寇的侵扰与丈夫的亡故所带来的不幸,都笼罩其中了。 第二句“冷冷清清”侧重写感觉。

这冷冷清清,一方面是冷落、凄清的残秋和周围的气氛给予作者的感受,同时又是作者一个人离群索居、郁郁不乐的生活让她产生了寂寞、凄寒之感。具体说来,冷冷清清也是寻寻觅觅的结果。

一番寻觅之后,词人不是找到了寄托、安慰,而是更加感到冷落、凄清。 第三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粹是心理描写。

李清照的晚年,国家江河日下,家庭破败不堪,丈夫离她而去,自己沦落天涯,人生中遭遇的这一切不幸又怎能不使她的心境悲凉呢?词人的少女时代、少妇时期也曾有过愁苦,但那个时候是感伤闲愁,相思情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愁里面还掺和着甜蜜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而如今呢?面对的是死别之愁,思乡浓愁,而且个人的遭遇之愁与国家的败亡之愁交织缠绕在一起。

这愁苦的心情向谁去说,这悲惨的心境向谁去诉呢? 这三句在感情的表述上,先写动作,然后写感受,最后剖白心理,由外而内,层层深入,步步加浓。这的确是血和泪的吞吐,是向苍天悲愤的呼号,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三句创造出了一种惨痛深重的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一个凄凉、愁苦的基调。而且,从音韵上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平起仄落,节奏由疏而密,正好体现词人内心里凄苦之情逐步加深。

可见,这七对叠词不仅内容上层层深入,而且还讲求声韵。 接下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本来凄然寡欢,惨然抑郁的心境让人黯然伤神,偏偏又遇上忽暖忽凉的天气。乍暖还寒,即忽暖忽凉,指深秋天气变化无常,在这种阴晴不定,冷暖无常的日子里,就更加感到难以调养身体了。

这里表面上是写天气冷暖无常对身体的影响,而实质上都是写愁。作者的哀愁就包含在对气候的敏感反应中。

这里气候反常、烦闷难熬,总写气候多变对词人的影响,这是第一层铺叙。 既然“乍暖还寒”的天气“最难将息”,怎么办呢?如何来解脱这种感受呢?接下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作者在最难将息的时候很自然地想到了要借酒消愁。她喝了几杯淡酒,本来是想排遣一下寒意,驱除一些烦恼。

无奈这淡酒敌不过傍晚时分那急峭秋风。这里词人将淡酒与急风关联起来。

通过酒淡风急的对比说明酒力敌不过风力,本来想借酒消愁,而结果呢?酒不敌风。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几句写举杯消愁,愁情难遣,因为酒淡风急。这是第二层铺叙。

举杯消愁,愁情难遣,而且愁上添愁,于是词人推开窗户,放眼望去。“雁过也,正伤心”,一群大雁,横空而来,这似乎给死寂般的沉闷环境带来了一点生气,可是一看到这秋天南来,春天北归的候鸟,自然引起作者对故国、故乡、亲人,过去的一切赏心乐事的追怀想往,这回忆使她伤心。

大雁也是古人心目中传情达意的信使。大雁南来,自然引发作者鸿雁捎书的念头。

可是,家乡沦陷了,亲友离散了,丈夫病逝了,谁会给她捎信呢?她捎信给谁呢?想到这些,不禁又要伤心。并且,大雁横空,南来北往,而分别的亲人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睹物思人真是人不如雁。

这种对比,也让人伤心。再一看,这大雁却是旧时相识,就是曾经替自己捎过信的老相识了。

这当然是错觉,也可能是偶然的一个闪念,但是这样一个闪念都似乎让她更具体更清晰地回想过去与丈夫两地寄书,情意缠绵的情景。过去大雁给她带来的不是接到信的快乐,就是寄走信的欣慰,而如今呢?只能带给她极度的绝望和悲哀。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这里,大雁南归引发的就是这种愁上添愁的心绪。

仰头归雁,伤心绝望,这是第三层铺叙。 抬头仰望,让词人伤心,于是她低首俯视,看到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菊花是李清照喜欢用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