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共10首诗经:【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元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现代诗:雪花的快乐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外国诗:聪明的星 海涅 (德 1797——1856) 花儿容易碰到人的脚, 大多数都会被人践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胆大, 人们走过时总会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宝箱里, 可是也会被人们发现, 给它们钻孔,把它们扣住, 牢牢地扣在丝绳上面。 星星很聪明,它们有理由 远远地避开我们人寰; 星星挂在天幕上面, 像世界之灯,永远安全 宋词、唐诗自己想去 2.求含“刘”的宋词范仲淹 剔银灯 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呆、老成尩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刘潜 六州歌头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驱龙虎。鞭寰宇。 斩长鲸。扫欃枪。 血染彭门战。视馀耳,皆鹰犬。 平祸乱。归炎汉。 势奔倾。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命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 玉帐魂惊。泪盈盈。 恨花无主。凝愁绪。 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 骓不逝。困阴陵。 叱追兵。喑呜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 功盖世。成闲纪。 建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痛伤情。胜负难凭。 李冠 六州歌头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 驱龙虎。扫欃枪。 斩长鲸。雪染中原战。 视馀耳,皆鹰犬。平祸乱。 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念花无主。 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 时不利。骓不逝。 困阴陵。叱追兵。 呜喑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 江静水寒烟冷,波纹钿、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 胜负难凭。 宋祁 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 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欧阳修 阮郎归 刘郎何日是来时。 无心云胜伊。行云犹解傍山飞。 郎行去不归。强匀画,又芳菲。 春深轻薄衣。桃花无语伴相思。 阴阴月上时。 欧阳修 玉楼春 金雀双鬟年纪小。 学画蛾眉红淡扫。尽人言语尽人怜,不解此情惟解笑。 稳着舞衣行动俏。走向绮筵呈曲妙。 刘郎大有惜花心,只恨寻花来较早。 赵长卿 南歌子 枝上红飞尽,梢头绿已匀。 游丝柳絮媚青春。向晚暖风帘幕、练光新。 春已匆匆去,那堪话别情。刘郎几日便登程。 告你觅些欢笑、送行人。 冯取洽 摸鱼儿 叹刘郎、那回轻别,霏霏三落红雨。 玄都观里应遗恨,一抹断烟残缕。愁望处。 想雾暗云深,忘却来时路。新花旧主。 记客羽流商,裁红翦翠,山径日将暮。空枝上,时有幽禽对语。 声声如问来否。人生行乐须闻健,衰老念谁免此。 吾所与。在溪上深深,锦绣千花坞。 何时定去。但对酒思君,呼儿为我,频唱小桃句。 赵以夫 双瑞莲 千机云锦里。看并蒂新房,骈头芳蕊。 清标艳态,两两翠裳霞袂。似是商量心事。 倚绿叶、无言相对。天蘸水。 彩舟过处,鸳鸯惊起。飘缈漾影摇香,对刘阮风流,双仙姝丽。 闲情不断,犹恋人间欢会。莫待西风吹老,荐玉醴、碧筒拼醉。 清露底。明月一襟归思。 吴文英 西子妆慢*西子妆 流水曲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 垂杨漫舞。总不解、将春系住。 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欢盟误。 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 玄都秀句。记前度、刘郎曾赋。 最伤心、一片孤山细雨。 吴文英 惜红衣 鹭老秋丝,苹愁暮雪,鬓那不白。 倒柳移栽,如今暗溪碧。乌衣细语,伤绊惹、茸红曾约。 南陌。前度刘郎,寻流花踪迹。 朱楼水侧。雪面波光,汀莲沁颜色。 当时醉近绣箔,夜吟寂。三十六矶重到,清梦冷云南北。 买钓舟溪上,应有烟蓑相识。 无名氏 苏幕遮 陇云沈,新月小。 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试著罗裳寒尚峭。 帘卷青楼,占得东风早。翠屏深,香篆袅。 流水落花,不管刘郎到。三叠阳关声渐杳。 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毛并 水调歌头 襟带大江左,平望见三州。 凿空遗迹,千古奇胜米公楼。太守中朝耆旧,别乘当今豪逸,人物眇应刘。 此地一尊酒,歌吹拥貔貅。楚山晓,淮月夜,海门秋。 登临无尽,须信诗眼不供愁。恨我相望千里,空想一时高唱,零落几人收。 妙赏频回首,谁复继风流。 毛并 水调歌头 春意满南国,花动雪明楼。 千坊万井,此时灯火隘追游。十里寒星相照,一轮明月斜挂,缥缈映红球。 共嬉不禁夜,光彩遍飞浮。艳神仙,轰鼓吹,引遨头。 文章太守,此时宾从敌应刘。回首生平旧事,未减当年风月,一醉为君酬。 明日朝天去,空复想风流。 毛并 水调歌头 十载刘夫子,名过庾兰成。 人人争看,角犀今喜试丰盈。倾耳新诗千首,妙处端须击节,金石破虫声。 此士难复得,黄口闹如羹。忆年少,游侠窟,戏荆卿。 结交投分,驰心千里剧摇旌。我老公方豪健,傥许相从晚岁,慷慨激中情。 洗眼功名会,一箭取辽城。 高观国 水龙吟 夜来曾跨青虬,海风袅袅吹襟袖。 蓬莱误入,群仙争问,刘郎安否。玉尘冰壶,日庭星角,孕成奇秀。 看丹分宝鼎,箓传秘箧,闻重寄、长生酒。归梦惊回晓漏。 正长庚、辉躔南斗。祥开华旦,菊香秋杪,枨黄霜后。 笔扫龙蛇,句裁螭锦,俊才谁右。看功勋绣衮,家声再振,数千龄寿。 卓田 眼儿媚 丈夫只手把吴钩。能断万人头。 如何铁石,打作心肺,却为花柔。尝观项籍并刘季,一怒世人愁。 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程公许 沁园春 万里飘萍,送江入海,过古润州。 正羁怀无奈,凭高纵览,蒙蒙烟雨,簇簇渔舟。南北区分,江山形胜,忧愤令人扶上楼。 沈凝久,任斜飞雪片,急洒貂裘。英风追想孙刘。 似黑白两奁棋未收。 3.从宋词中学到的爱情智慧,宋词中的爱情 唐诗以豪迈著称,宋词以缠绵见长。 词这种诗歌形式,起源于隋唐五代。当时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是 依照乐曲的节拍采用长短句,主要用于应歌,本是随同隋唐燕乐的流行而兴起的 一种音乐文艺。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它主要通过声乐传播,这就需要得到社会 各阶层包括中下层的热烈回应,方能广为传唱,风靡一时。我想这就与现在的流 行音乐差不多少,必须有无数歌迷为之捧场,否则一首歌是怎样也红不起来的。 宋词的兴起也正是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摹美景抒柔情,甚至于书写壮志 指点江山, 柔则柔到极处, 豪则豪到顶点, 丽则丽到极致, 有雅有俗, 雅俗共赏。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词在宋代空前兴盛起来,成为独步宋代文坛的文艺形式。 而宋词或婉约,或豪放,或慷慨,或低徊,无不张显着个性,无不注入深深的个 人情感。我想词比诗更能感人的地方也正因为在词中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因素。情 往往是藏在文字中的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好比是一首词的灵魂。宋词中有很多名 篇都是描写的爱情话题, 这也正是因为以情动人的原因。爱情是古今中外一切文 学作品的主要题材,是经久不衰的内容。 宋词里的爱情很少能说是一个完整的故 事,更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精彩片断,往往更能给人留 下深刻印象,因为它给人们留下更多空白,可以让人们通过自己的想像去补充。 每一首成功的爱情词都有自身的出众之处,这就如一朵朵娇美的花儿, 虽说 品种不同,形态各异,但都很漂亮,各有特点。宋词的大花园中何其繁茂,争奇 斗艳的名葩就不计其数。读宋词时,总是沉浸于其中留连忘返,那字里行间透出 的芬芳往往萦绕于心,久久不肯散去。这里我随意采撷几朵,与大家一起探讨。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卜算子》 4.花径暗香流出自哪里“花径暗香流”出自宋代朱淑真 的《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一、原文 风日迟迟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枝畔,红杏梢头。 二、译文 春日暖暖的阳光,像在抚弄着杨柳轻柔的枝条,在花园的小径上,涌动着浓浓的香气。可过了清明节天却阴了起来,云雾笼罩着红楼,好似是把它锁住,那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午睡醒来,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这莺儿却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里,是在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 三、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迟迟:阳光温暖、光线充足的样子。轻柔:形容风和日暖。花径:花间的小路。暗香:指幽香。朱楼:指富丽华美的楼阁。梢头:树枝的顶端。 四、作者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5.宋词朗诵,求3分钟以上,求配乐,求2个晁补之 青烟幂②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③,神京④远,惟有蓝桥⑤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⑥开,冷浸佳人⑦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⑧倾尽。 更携取、胡床⑨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倾。 注释 ①泗州:安徽泗县。 ②幂(mì):遮盖。 ③寒螀(jiāng):寒蝉。 ④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 ⑤蓝桥:在陕西蓝田县东南,桥架蓝水之上,故名。世传其地有仙窟,唐裴航遇云英于此桥。 ⑥ 云母屏:云母为花岗岩主要成分,可作屏风,艳丽光泽。 ⑦佳人:这里指席间的女性 ⑧流霞:仙酒名。语意双关,既指酒,也指朝霞 ⑨胡床:古代一种轻便坐具,可以折叠。 翻译 青色的烟云,遮住了月影,从碧海般的晴空里飞出一轮金灿灿的明镜。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是时,多少秋蝉零乱地嗓鸣思念京都路远,论路近唯有月宫仙境,高卷水晶帘儿,展开云母屏风,美人的淡淡脂粉浸润了夜月的清冷。待我许多月色澄辉,倾入金樽,直到拂晓连同流霞全都倾尽。再携带一张胡床登上南楼,看白玉铺成的人间,领略素白澄洁的千顷清秋。 6.在中州东路上有一座铜驼大厦,一首宋词曾写“铜驼巷陌”,这首词的作者是秦观望海潮 作者:秦观秦观传记与集评词牌:望海潮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汲古阁本《淮海词》】题作“洛阳怀古”。 【《宋四家词选》】两两相形,以整见劲,以两“到”字作眼,点出“换”字精神。 【谭献评《词辨》卷一】“长记误随车”句顿宕,“柳下桃溪”二句旋断仍连,后遍陈、隋小赋缩本,填词家不以唐人为止境也。 【《唐宋词格律》】前片第八句作“仄仄平仄仄”为上一下四句式,后片结尾作“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澌:音斯,解冻时河中流动之冰块。 溶泄:弛缓而流貌。 金谷:晋豪富石崇所造花园,于洛阳西北。 俊游:①览胜。②谓所交游之良友。陆游《自咏》有“三十年前接俊游,即今身世寄沧州”。 铜驼:即铜驼街,因汉铸铜驼而名,洛阳繁华游冶之地。亦有借指闹市者。 巷陌:街巷。 蹊:(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暝:音鸣,①天色昏暗貌。②日暮。 7.柳咏、苏轼和周邦彦在词史上的联系纤丽与雄慨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从柳咏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看宋词风格 作者:黄绍霞 词——文学史上又一朵艳丽的奇葩 我们知道,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它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严格遵守音律,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粗犷豪放,气势磅礴,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历史上的许多词人既有豪放的词作,也不乏婉约的作品。 下面让我们比较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念奴娇》,管中窥豹,以了解宋词的风格特色。 春兰秋菊,各司一时之秀 宋人的笔记里有这样的记载,苏轼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说:“我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对方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些话很形象地说明柳词和苏词的不同风格。 柳永的《雨霖铃》调名盖取唐时旧曲翻制。据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以寄恨焉”(《明皇杂录》)。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恻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让人读之荡气回肠。尤其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句更为人称道。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此句为“千古俊句”,可见其精处。 我们推想词人和意中人难舍难分、“执手相看泪眼”(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竟无语凝噎”之时,“兰舟催发”不得不别,“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前途渺茫,相见无期,倍感苦闷惆怅,他借酒消愁,而结果只能促进人愁更愁。 无论今宵酒醒何处,离愁总是有的,而诗人睁开眼偏偏目睹勾人离愁之物——晓风中飘动的勾起人万般柔情的柳枝和天边的一弯残月。我们知道,古典诗词中“杨柳”是有特定内涵的意象。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陵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杨柳和离别便联系在一起。 “客舍青青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以柳衬情的名句。 那弯残月更让人浮想联翩,“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有苏轼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人陷入一种人世聚散离合的深深感叹之中。 一叶孤舟,夹岸杨柳,天边残月,画画萧疏错落。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凄迷阴柔,俏丽多情,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作家的婉约风格。 此外像李清照、周邦彦、秦观、欧阳修等都写出了大量纤丽柔婉之作品。以李清照为例,在金兵南渡前主要写闺情相思、歌咏自然之类。 韵调优美,但社会意义不大。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如梦令》充分表了现封建社会上层妇女的生活情趣及其空虚寂寞的心情;“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最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用精炼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情思如缕、苗条消瘦的贵族妇女形象;“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想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剪梅》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在金人的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变故,词情才为之一变,但也时时流露满腹的忧愁,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到苏轼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语)。 他和同派词人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并形成了峭拔雄壮的词风。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道路。它的出现对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们再看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出猎,下片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之志,英雄之气了。 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把词从花间柳下、浅斟低唱中解放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他给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为显著,辛弃疾、岳飞、张孝祥、陈亮、刘过、文天祥等都曾笔走龙蛇,字滚惊雷,黄钟大吕传出生活的音响,奏出时代的强音,写出传世佳作。 猛虎在嗅蔷薇 我们说过,词分婉约、豪放两派并不绝对,高明的作家在创作上往往是不拘一格的。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为“猛虎在嗅蔷薇”,浓浓花。 8.关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的诗词意思详解>为宫体诗,作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张丽华玩乐。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诗的开头概括了宫中环境,并化用汉朝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句,来映衬美人美丽。华丽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园,没人居住的高阁就在这殿宇的对面,在花丛的环绕之中。美人生就的美丽,在经刻意妆点,姿色更加艳丽无比。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应。”写美人们应召见驾时的情态。仪态万千,风情万种。无论是应召时的“乍不进”,还是接驾时的“笑相迎”,都讨得后主的无比欢欣。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诗的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重点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也成了陈后主留恋后宫,贪恋美人的最好注脚。 诗歌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着意于从侧面、动态的角度去描写,力求舍形而求神,诗中所用的“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的描写都极为生动传神;二是全诗结构紧凑,回环照应,景与人相互映衬,意象美不胜收。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宫体诗的最高水平。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陈后主虽然是一个糟糕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