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注解全唐诗

1.一首诗的解释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由秦州流寓同谷时,曾游历泥功山,写下了一首纪行诗《泥功山》:

朝行青泥上,

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

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

乃将泪没同。

白马为铁骊,

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

死鹿力新穷。

寄语北来人,

后来莫匆匆。

因这首描绘过泥功山艰难的诗作,去年仲夏,我有幸登临此山,感受杜甫笔下的因泥泞难以通过的泥功山。

据《成县新志》记载:“泥功山,县西北三十里。上有古刹,峰峦突兀,高插青霄。周围数十里,林木丰蔚,鸟兽繁多,采猎者无虚日。”泥功山耸峙于成县西北三十里的群山峻岭中,海拔2016米。山势雄伟,秀出于群峰之上,林木苍郁,遍生奇花异草,异兽珍禽。山涧清水长流,峰巅云岚变幻,自然风光兼有雄浑壮阔与幽奥神奇的律韵。

泥功山远望犹若一颗巨大的牛心巍然雄峙,俗称牛心山。它的东、北、西三面峭壁千丈,宛若一座高大的城堡。山顶中间低洼,有3块约10余亩的平地,依稀可辨残垣古刹遗迹,近年出土不少阶石、铜器。西北侧崖壁曰“云梯崖”,崖畔为古泥功寺,现有紧贴石崖修建的20余间木结构楼阁殿宇,依崖壁排列成一条长廊,石道木梯上下曲回沟通,崖前涧溪淙淙,林泉幽深。楼阁崖窟中有塑像、神龛。从下仰望,楼阁建筑与褐红色崖石浑然一体,在茂密的松竹掩映下宛然一处仙山琼阁。两侧峻岭环抱,散建有钟楼、殿宇、佛寺。坡度较缓的南麓,松、椴、榆桦等数十种数木汇成一片青绿的林海。路险苔滑,仅一小径通往山顶。山门在两壁夹峙间,只容一人通行。旁有巨石如蟠桃,后有莲花座,俗称“麻姑献寿”。登上山顶,脚下峰峦竞翠,石壑松涛间山岚浮动,南望浅山低伏,梯田层层,县城房舍历历,河流如带,西北方则千峰环拱,烟云缭绕,气势磅礴。

唐贞元五年,权置行成州。咸通中,成州刺史赵鸿诗云:“立石泥翁状,天然诡怪形。未尝私祸福,终不费丹青。”可见唐代以前泥功山即有寺庙殿宇建筑,而清代以前的近千年中,泥功山一直以其寺庙繁多,佛事鼎盛而居于陇南名山之首,后来因毁于兵燹,才让位于鸡峰山。所以民间至今流传着“泥功衰而鸡峰兴”的说法。

2.求唐诗之路所有的诗和注解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诗句。唐时的浙东,经济与文化十分繁荣,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浙东籍的诗人有贺知章、秦系、罗虬、严维、灵澈等,李白等诗坛杰出人物,亦不远万里慕名来浙东游览,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而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

所谓“唐诗之路”,指的是古代剡中(今浙江新昌、嵊县一带)一条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自绍兴古镜湖、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好游的一条古道。《世说新语》中说这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

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入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312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他们中多数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人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长卿、元稹、贯休等。他们或逆水而上,或顺流而下,携酒扬帆,击节高歌,对沿途风光吟咏不绝。

这条古道何以赢得诗人青睐?

原来,浙东会稽、天台、四明三大名山在此盘结,其间百溪清流环绕,奔腾有声,汇聚为剡溪,两岸风光如画。古人畅游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而剡溪乃登天台山必经之路。天台山上又有著名的石梁飞瀑,诗人纷至沓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