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论书的古诗词

1.请大家在帮我找一找苏轼论书的诗句,谢谢了

【和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略,结束入细麽。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笥。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我。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石鼓】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従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维鱮贯之柳。(其词云: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又云:其鱼维何,维鱮维鲤。何以贯之,维杨与柳。

惟此六句可读,余多不可通。)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似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AA11。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耇。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伏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名字记谁某。

自従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公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谕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跌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世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是须服膺。 【和人求笔迹】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従此剡藤真可吊,半纡春蚓绾秋蛇。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异时长笑王会稽,野鹜膻腥污刀几。

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 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

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 我生百事不挂眼,时人谬说云工此。

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 人生当著几两屐,定心肯为微物起。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罍先耻。

逝将振衣归故国,数亩荒园自锄理。 作书寄君君莫笑,但觅来禽与青李。

一螺点漆便有余,万灶烧松何处使。 君不见永宁第中扌寿龙麝,列屋闲居清且美。

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

闻君此诗当大笑,寒窗冷砚冰生水。 【龙尾砚歌(并引)】 余旧作《凤咮石砚铭》,其略云:苏子一见名凤咮,坐令龙尾羞牛后。

已而求砚于歙,歙人云:子自有凤咮,何以此为?盖不能平也。奉议郎方君彦德,有龙尾大砚奇甚,谓余若能作诗少解前语者,当奉饷,乃作此诗。

黄琮白琥天不惜,顾恐贪夫死怀璧。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与天作石来几时,与人作砚初不辞。 诗成鲍谢石何与,笔落钟王砚不知。

锦茵玉匣俱尘垢,捣练支床亦何有。 况瞋苏子凤咮铭,戏语相嘲作牛后。

碧天照水风吹云,明窗大几清无尘。 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

粗言细语都不择,春蚓秋蛇随意画。 愿従苏子老东坡,仁者不用生分别。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椭而洼。 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

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蒯缑玉具皆外物,视草草玄无等差。 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又不见二生妾换马,骄鸣啜泣思其家。 不如无情两相与,永以为好譬之桃李与琼华。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 赠君长铗君当歌,每食无鱼叹委蛇。 一朝得见暴公子,櫑具欲与冠争峨。

岂比杜陵贫病叟,终日长镵随短蓑。 斩蛟刺虎老无力,带牛佩犊吏所诃。

故将换砚岂无意,恐君琱琢伤天和。 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

报章苦恨无好语,试向君砚求余波。 诗成剑往砚应笑,那将屋漏供悬河。

【孙莘老寄墨四首】 徂徕无老松,易水无良工。 珍材取乐浪,妙手惟潘翁。

(潘谷作墨,杂用高丽煤。) 鱼胞熟万杵,犀角盘双龙。

墨成不敢用,。

2.关于书的古诗词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坐舟--谚语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3.描写书法的古诗词

《书法中最喜黄庭坚笔意因而有作》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羲之称书圣,诸体无不有。

齐梁作者无,李唐推颜柳,

惜哉世已远,赝者十之九。

宋元差可寻,翰墨出亲手。

机暇戒宴安,时或游艺薮,

就中名迹夥,唯爱鲁直叟。

倜傥无安排,潇洒绝尘垢,

譬如百尺松,孤高少群偶。

信笔一规摹,运腕忘妍丑,

所师在神劲,讵论形肖否。

伊余有深意,笔谏曾谨守,

好尚苟不端,丧德良已厚。

所爱汲黯戆,裁诗铭座右。

4.谁有关于“悲秋”的古诗词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

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I《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潺?毫魉?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I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宫中的台阶。

唐·杜牧《秋夕》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

5.有关志的古诗词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劝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离骚》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离骚》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