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要找句话, 譬如“恍如隔世”这样说时间过的很快,又有点伤感的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现代: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华罗庚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 ——**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徐特立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高士其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 ------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鲁迅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李大钊 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入工作。 --谢觉哉 外国部分: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但 丁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 (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 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伯克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麦金西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 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歌德 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 --布莱克 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伦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卓别林 其他部分: 人们常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对,时间是静止的,是我们在流逝。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 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 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 最吝啬时间的人,时间对他最慷慨。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依赖明天。 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再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把握住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掉的也是今天。 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 浪费时。 二、恍如隔世造句恍如隔世的中文解释 【解释】: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 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出自】:宋·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示例】:盖聪明灵性,经一病而汩没销枕,遂举昔日所为,~耳。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近义词】:隔世之感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的巨大变化 造句:1.离家三十年,再回首,恍如隔世 2.分别许久,不期相遇,恍如隔世,相对无言。 三、枯木逢春的诗句不记得是王维还是白居易的了,是句七言诗,与此对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译]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战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注释]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酬:酬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二十三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弃置:抛弃.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片刻,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四、赞美枯木逢春的诗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译]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战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注释]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岁暮,从和州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时所作。酬:酬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 二十三年: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前后共二十三年。弃置:抛弃。 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片刻,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五、回忆往事诗句苏轼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共是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李清照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少年行》王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岳飞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其五》李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