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学古诗作文现在学校里掀起了一股学古诗的热潮。 可有的同学只是重视背古诗的数量,背的古诗不理解,甚至还有好多字音读错。我采用的是“五读学诗法”,效果很好,下面我说说我是怎样自学王安石的《元日》的。 我自学古诗分五步。第一步是朗读全诗。 读时,我碰到了生字“??rdquo;,就查字典把它学会。第二步是细读,我把每句中不理解的关键词找出来,如“屠苏、??尤铡⑿绿摇⒕煞?rdquo;等,看注解或查字典把它们的意思学懂。 第三步译读。读的时候,把每行诗的意思说出来。 第四步是通读。把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第五步是品读。看简析,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读时想象作者诗中描写的景色,再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元日》使我想起了课外书上看到的王安石变法,原来他写这首诗反映了他除旧布新的思想。最后我把整首诗背熟。 自学古诗可千万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收获太少了。 2.“学会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什么“学会唐诗三百首”的下一句是“不会作诗也会吟”。 【作者简介】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祖籍安徽休宁县,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无锡。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在任知县期间,深入民间访问疾苦,视百姓如家人父子;断案时,还没有笞责,他已先落泪,令人感悟。为了预防灾变,他还捐私银兴修水利,以保农业丰收。每当卸任之时,百姓攀辕哭泣,为他送行。直至告老还乡,仍两袖清风,囊橐萧然。在任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 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该书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 【作者名句】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孙洙 《河满子-秋怨》 【译文】 惆怅底想着人生如浮云,来去匆匆之情景,听见琴瑟之音也是满耳凄凉。和朋友之情非常深厚,怨恨朋友之间的离别,在分别之际,一起登上青山眺望河水。眼看着朋友消失在茫茫原野,在静静的夜里传来了零星的声音。 满眼是秋天萧条景象,黄叶零星飘落,天不下雨却是阴沉沉的,让人心情忧郁。天若有情感也会和凡人一样为情所困而变老,幽幽的恨意总是那以消除。忧郁的想起我们以前高兴的情景,等我一觉醒来,再到哪里去寻找呢。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秋夜送别友人的词,是一首集合多种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词。词虽欠含蓄,但天然绝妙。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由景入情。全词对友感情真挚,和友离别充满了惆怅之情。上片以情写景,情景交融。下片由秋景来抒情,不忍和朋友离别。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惆怅底想着人生如浮云,来去匆匆之情景,听见琴瑟之音也是满耳凄凉。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和朋友之情非常深厚,怨恨朋友之间的离别,在分别之际,一起登上青山眺望河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眼看着朋友消失在茫茫原野,在静静的夜里传来了零星的声音。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满眼是秋天萧条景象,黄叶零星飘落,天不下雨却是阴沉沉的,让人心情忧郁。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历来诗人常引用的诗句,出自于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歌曰:“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写得悲悲切切,感人尤深。此词也是送客,悲悲切切之情一炉无遗。上天若有和我一样的感情,也会有我这样的情感衰落,和朋友分别,飘飘荡荡的隐隐之恨,怎么能禁得住啊。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忧郁的想起我们以前高兴的情景,等我一觉醒来,再到哪里去寻找呢? 上片“怅惘浮生急景”,一“浮”一“急”,铺垫了下文的感情色彩。“宝瑟余音”,呼应了“凄凉”二字。通篇两处“怅”字,尽显怆情,而上片尤以末句“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为妙。下片中“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可谓千古佳句。以两种自然景物的变化不仅显出秋天的悲怆之情,“自”字,更写出了悲伤的不由自主。末句“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可呼应首句“浮生急景”,将一生的悲欢离合演绎得如一幕幕场景,仿佛梦幻的片段浮现,若隐若现。一个“觉来”后的空荡,将“惆怅”表现地淋漓尽致。 3.学会坚强的古诗《励志古诗》 龟虽寿(曹操) 官仓鼠(曹邺) 七步诗(曹植) 燕昭王(陈子昂) 论诗十绝(戴复古) 题画竹(戴熙) 登高(杜甫) 戏为六绝(杜甫) 清明(杜牧) 山行(杜牧) 题乌江亭(杜牧) 泾溪(杜荀鹤) 小松(杜荀鹤) 咏史(高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三别好诗(龚自珍) 公子行(贯休) 回乡偶书(贺知章) 石石昔大义灭亲(洪皓) 悯旱(洪亮吉) 别意(黄景仁) 题诗后(贾岛) 长歌行(乐府诗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静夜思(李白) 早发白帝城(李白) 马诗(李贺) 风(李峤) 读《三国志》(李九龄) 绝句(李清照) 贾生(李商隐) 乐游原(李商隐) 悯农(李绅) 浪淘沙(刘禹锡) 离骚(陆龟蒙)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陆游) 蜂(罗隐) 咏鹅(骆宾王) 天净沙(马致远) 游子吟(孟郊) 画眉鸟(欧阳修) 春宵(苏轼) 慈湖夹阻风(苏轼) 花影(苏轼)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苏轼) 题西林壁(苏轼) 题花山寺壁(苏舜钦) 画鸡(唐寅) 勤学(汪洙) 梅花(王安石) 商鞅(王安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出塞(王昌龄) 从军行(王昌龄) 咏牡丹(王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杂诗(王维) 登鹳雀楼(王之涣) 金缕衣(佚名) 晓窗(魏源) 出塞(徐锡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两袖清风(于谦) 石灰吟(于谦) 咏石灰(于谦) 论诗(元好问) 论诗(元好问) 遣兴(袁枚) 逢王建有赠(张籍) 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题长安主人壁(张谓) 蚕妇(张俞) 论诗五绝(赵翼) 论诗五绝(赵翼) 秋荷(郑板桥)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读蜀志(郑獬) 竹石(郑燮) 春日(朱熹) 劝学(朱熹) 全文及赏析参考: http://www.gushiwen.org/gushi/lizhi.aspx 4.如何学好古诗文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代代传诵,千古不衰。你可以这样来学习: 一、精心上好古诗课文,在拓展中积累. 二、营造古诗文氛围,在耳濡目染中积累。 三、开展古诗文活动,在快乐中积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课前背一背 充分利用时间。这样反复的背诵,积累的古诗便得到反复的巩固,加深了记忆。积极主动去背诵一些其他同学不会背的古诗,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主动背诵古诗文的积极性。 2、每天抄一抄 ,至少有一本古诗文书籍,除了阅读之外,我把每天摘抄一首古诗作为了每天午间一刻钟练字的一项内容,在练字的过程中再一次亲近古诗文。 3、每周背一首 ,制订为“每周一诗”,即每个星期背一首古诗。 这样,每天听古诗,背古诗,抄古诗,随处见古诗,在耳濡目染中保……孩童时代在是学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要抓住这段时期,广泛积累古诗文,领略古诗文的艺术魅力,这对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5.小学一到六年级应学会的古诗篇章是什么四年级下学期应会篇目(15):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渔歌子》、《山居秋暝》、《卜算子》(咏梅)、《望岳》、《无题》、《题李凝幽居》、《春望》、《过零丁洋》、《虞美人》(春花秋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五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5):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墨梅》、《石灰吟》、《塞下曲(月黑雁飞高)》、《过华清宫》、《竹里馆》、《早发白帝城》、《鹿柴》、《登高》、《观书有感》、《马诗》、《池上》、《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五年级下学期应会篇目(15):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绝句》(古木阴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故人庄》、《别云间》、《归田园居(二首)》、《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月夜》、《忆扬州》、《书湖阴先生壁》、《竹石》、《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