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诗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东风御柳斜.写出4句描写故乡或抒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写出4句描写故乡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表明作者和出处.《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歇后语: 八十岁老人吹唢呐——有气无力 阎王爷的告示————鬼话连篇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 2.求赞美春城昆明的诗词赞美春城昆明的诗词有:昆明行记、大观楼长联、春城赋别、鸣凤山金殿行宫、郭沫若登大观楼。 1.昆明行记 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2.大观楼长联 万树梅花一布衣,如橼巨笔五更鸡; 楼前自有长联后,更见人天物我齐。 3.春城赋别 暮春三月别昆明,大好山河记忆新; 只惜行程太匆促,碧鸡金马系离情。 4.鸣凤山金殿行宫 一半青山一半云,嵯峨金殿叩天门; 冲冠一怒红颜老,满地山茶映夕曛。 5.郭沫若登大观楼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扩展资料:昆明,云南省辖下地级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玉溪市、东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东与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 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昆明。 3.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什么诗,作者是谁寒食 (韩?·七言)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前后三天?)不生火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传”,挨家传赐。 “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韵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据唐代孟所撰的《本事诗》说:这首诗颇为唐德宗赏识,御批提拔韩为驾部郎中知制诰的要职。 当时江淮刺史也名叫韩,又以同名同进。 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 【简析】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 4.关于昆明的诗词有哪些关于昆明的诗词有以下:《昆明池织女石》 年代: 唐 作者:童翰卿 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 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 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 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咏史诗·昆明池》 年代:唐 作者:胡曾 欲出昆明万里师,汉皇习战此穿池。 如何一面图攻取,不念生灵气力疲。《酬杨九弘贞长安病中见寄》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伏枕君寂寂,折腰我营营。 所嗟经时别,相去一宿程。 携手昨何时,昆明春水平。 离郡来几日,太白夏云生。 之子未得意,贫病客帝城。 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 隐几自恬澹,闭门无送迎。 龙卧心有待,鹤瘦貌弥清。 清机发为文,投我如振琼。 何以慰饥渴,捧之吟一声。《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年代: 唐 作者: 刘宪 岧峣仓史台,敞朗绀园开。 戒旦壶人集,翻霜羽骑来。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 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 网户飞花缀,幡竿度鸟回。 豫游仙唱动,潇洒出尘埃。《拟娼楼节怨》 年代: 唐 作者: 刘方平 上苑离离莺度,昆明幂幂蒲生。 时光春华可惜,何须对镜含情。《应天长·翠迷倦舞》 年代: 宋 作者: 张矩 翠迷倦舞,红驻老妆,流莺怕与春别。 过了禁烟寒食,东风颤钚铁。游人恨,柔带结。 更唤醒、羽喉宫舌。画桥远,不认绵蛮,晚棹空歇。 争似涌金楼,燕燕归来,钩转暮帘揭。对语画梁消息,香泥砌花屑。 昆明事,休更说。费梦绕、建章宫阙。 晓啼处,稳击金狨,双灯笼月。《青玉案·里中上大人谁大》 年代: 宋 作者: 刘辰翁 里中上大人谁大。 人上大、仁难作。八十六翁闲处坐。 小生懒惰。近来高卧。 忘却今朝贺。 甲申还是连珠麽。 剩有老人星一个。白发朱颜堪婆娑。 灵光殿火。昆明劫过。 角绮园黄我。《昆明春-思王泽之广被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 影浸南山青滉漾,波沉西日红奫沦。往年因旱池枯竭,龟尾曳涂鱼喣沫。 诏开八水注恩波,千介万鳞同日活。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鱍鱍莲田田。 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动植飞沉皆遂性,皇泽如春无不被。 渔者仍丰网罟资,贫人久获菰蒲利。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 菰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惠。感君惠,独何人,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 愿推此惠及天下,无远无近同欣欣。吴兴山中罢榷茗,鄱阳坑里休封银。 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哀若渠》 年代: 当代 作者: 钱钟书 昆明八月居,与子得良遘。 真能略名位,新知交如旧。十九人最少,好句传众口。 别来忧用老,发短面增皱。撒手子复逝,长往一何骤。 只有赠我篇,磨灭犹藏袖。乃知人命薄,反不若纸厚。 酸心坡有言,安能似汝寿。《春台望》 年代: 唐 作者: 李隆基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 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 初莺一一鸣红树,归雁双双去绿洲。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 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甘泉逶迤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 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 为想雄豪壮柏梁,何如俭陋卑茅室。阳乌黯黯向山沉,夕鸟喧喧入上林。 薄暮赏余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 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昆明滨滇池,蠢尔敢逆常。 天星耀鈇锧,吊彼西南方。冢宰统元戎,太守齿军行。 囊括千万里,矢谟在庙堂。耀耀金虎符,一息到炎荒。 蒐兵自交趾,茇舍出泸阳。群山高崭岩,凌越如鸟翔。 封豕骤跧伏,巨象遥披攘。回溪深天渊,揭厉逾舟梁。 玄武扫孤蜮,蛟龙除方良。雷霆随神兵,硼磕动穹苍。 斩伐若草木,系缧同犬羊。馀丑隐弭河,啁啾乱行藏。 君子恶薄险,王师耻重伤。广车设罝梁,太白收光芒。 边吏静县道,新书行纪纲。剑关掉鞅归,武弁朝建章。 龙楼加命服,獬豸拥秋霜。邦人颂灵旗,侧听何洋洋。 京观在七德,休哉我神皇。《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年代: 唐 作者: 张说 将星移北洛,神雨避东京。 为负刚肠誉,还追强项名。白云向伊阙,黄叶散昆明。 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醉中归周至》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金光门外昆明路,半醉腾腾信马回。 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游西山玉泉池》 年代: 明 作者: 黎民表 圆渟知异脉,方折纪灵踪。 濯月金规满,含风石镜融。平湖隐作浪,曲涧泻为淙。 一入昆明去,千秋照绮栊。《黄星行》 年代: 明 作者: 赵滂 八月十五夜未央,中天皓月悬清光。 大星稀少小星没,出门四顾山苍苍。我生不读甘石书,但见一星明且黄。 今宵不见儿童怪,应随斗柄西山外。石桥徙倚闻幽香,荷叶团团大如盖。 黄星明夜应复来,清露为酒荷为杯。举杯漫与黄星寿,自古昆明有劫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