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五首加意思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静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嫦娥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赏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秋词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2.唐诗五首诗词五首(附译文)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唐诗五首加意思春望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静夜思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嫦娥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原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赏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秋词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4.求五首唐诗···+翻译 +评析~~~~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年轻时就远离故乡,到老才回归家园。 家乡话至今未变,黑头发却早已斑白。村中少年各个面目陌生,见面竟笑吟吟向我发问:“你从哪里来,客人?”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题为“回乡偶书”,但并非“偶然写成”,而是包含和寄托了一个回归故乡的游子的万千思绪和无限感慨。 其中有流浪漂泊的凄苦:少小离家,至老方回,半世飘零,黑发变白;有对故乡思心不改的赤诚:长期在外而乡音未变;更有回乡后的尴尬与悲凉:兴冲冲地回到家乡,村中人却不认识自己。这“笑问”的背后,该有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和悲苦啊。 短短的四句,看似轻描淡写,含义竟如此丰富,感情竟如此深沉,令人击节称叹。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远赴万里出征的将士,多少年来一去不见回还。 如果当年的飞将军李广还在,胡人的战马一定不会度过阴山。 赏析:这首诗曾被人们推为唐人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 在一个月明之夜,诗人站在一座边塞孤城上怀古伤今:秦汉时的日月星辰至今人在,关塞河山也至今未变,可是边关战事却今非昔比-------远赴万里出征的士卒或战死沙场,或长期不得回归家园。诗人由此回想起汉代守关名将李广并愤然作叹--------李广要是还在,情况就不会是这样!是缅怀伤感,也是谴责讽讥。 如果换个角度,这首诗又可看作是边塞将士马革裹尸的豪迈誓词。因此,这首《出塞》诗又可看作是诗人怀古伤今的沉痛喟叹,也可看作是边关将士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一个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古琴曲伴着我长歌短吟。没人知道这僻静得胜地,明月当空照陪我消遣散心。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个人爱好、性情、心态的书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是人尽情地享受着清净、悠闲,兴致所至,弹琴,唱歌,无拘无束,率性自由。 寂寞了,有清风抚慰,有明月作伴。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译文:一头白发三千丈,因为仇怨这样长。临镜而照吃一惊,哪来霜雪染双鬓? 赏析:大约在唐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了秋浦,这时据诗人离开长安已近十年,他已经五十岁左右了。 临镜而照,诗人已鬓发灰白,年轻时想使“天宇一清”的壮志不但未能实现,自身反倒落得个奔波流浪,居无定所。所以诗人用鬓发似霜雪的比喻、白发三千丈的夸张来极力突出他无法排遣的愁绪。 元日 (唐§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声声爆竹中旧的一年结束,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里。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口都换上了新的桃符。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农历正月初一早晨节日气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心情。诗中每句各取一景,各叙一事,以清脆的爆竹、温煦的春风、明媚的太阳、新挂的桃符渲染出了节日浓浓的喜庆气氛。 虽句句写景,但诗人的心情无处不在显露,每句都洋溢着喜悦向上的精神。 5.【求五首李商隐的诗要求翻译及写出中心思想】乐游原李商隐向 晚 意 不 适,驱 车 登 古 原.夕 阳 无 限 好,只 是 近 黄 昏.[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2.不适:不悦,不快.-------------------------------------------------------------------------------[简析]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对本诗素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只是”无转折之意,而是“就是”“正是”之意,那就无伤感惋惜之情了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①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②,却话③巴山夜雨时.【注释】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②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③却话:重头谈起.【简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晚睛 作者: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1,春去夏犹清2.天意怜幽草3,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4,微注小窗明5.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6.全部注释 1.深居:此谓幽居.且居处较高,可俯视城池.夹城:一说是两重城墙,中间有通道.一说是瓮城,即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卫功能.2.刚入初夏,尚未炎热,仍然感到清爽.3.幽草:此有自喻之意.4.并:更.迥:远.5.微注句:写夕阳照进小窗.6.越鸟句:桂林属百越之地,故称其鸟为越鸟.这两句写天睛后,鸟巢干燥,鸟的羽毛也干了,归飞的体态更加轻盈.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的初夏,作者任桂管观察使郑亚的慕僚,刚到桂林不久,在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登楼赏景,乃以此诗记一时之观感.诗的情调比较轻松乐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是名句,情景浑融,既写出大自然的诗意美,又深含生活感受和人生哲理,而出语自然天成,写景寄兴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网师园唐诗笺》云:"玉溪咏物,妙能体贴,时有佳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间.风人比兴之意,纯自意匠经营中得来." 对不起啊,只找到3个。 6.最短的唐诗要五首一、《山中送别》 1、作者:唐代王维 2、原文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二、《静夜思》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三、《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翻译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四、《八阵图》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五、《鸟鸣涧》 1、作者:唐代王维 2、原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翻译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7.急需五首英文唐诗第一首 乐府 王之涣 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Folk-song-styled-verse Wang Zhihuan BEYOND THE BORDER Where a yellow river climbs to the white clouds, Near the one city-wall among ten-thousand-foot mountains, A Tartar under the willows is lamenting on his flute That spring never blows to him through the Jade Pass 第二首: 乐府 李白 清平调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Folk-song-styled-verse Li Bai A SONG OF PURE HAPPINESS I Her robe is a cloud, her face a flower; Her balcony, glimmering with the bright spring dew, Is either the tip of earth's Jade Mountain Or a moon- edged roof of paradise. 第三首: 乐府 李白 清平调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Folk-song-styled-verse Li Bai A SONG OF PURE HAPPINESS II There's a perfume stealing moist from a shaft of red blossom, And a mist, through the heart, from the magical Hill of Wu- - The palaces of China have never known such beauty- Not even Flying Swallow with all her glittering garments. 第四首: 乐府 李白 清平调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北倚阑干。 Folk-song-styled-verse Li Bai A SONG OF PURE HAPPINESS III Lovely now together, his lady and his flowers Lighten for ever the Emperor's eye, As he listens to the sighing of the far spring wind Where she leans on a railing in the Aloe Pavilion. 第五首: 乐府 杜秋娘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Folk-song-styled-verse Du Qiuniang THE GOLD-THREADED ROBE Covet not a gold-threaded robe, Cherish only your young days! If a bud open, gather it -- Lest you but wait for an empty bough 8.唐诗10首翻译1.《春宫曲》作者: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翻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2.《宫词》作者: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翻译:《宫词》作者: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3.《秋夕》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翻译: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4.《寻西山隐者不遇》作者:邱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翻译: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5.《宿王昌龄隐居》作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翻译: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6. 《长安遇冯著》作者: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翻译: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7. 《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翻译: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8.《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翻译】: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9. 《寒食》作者:韩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翻译: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10.《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翻译: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你这个题目回答的好辛苦,要给我追加分啊,o(∩_∩)o。 居然还追加题目,晕倒。 /Translation/index.asp自己查宋词吧。 太多了。 9.唐诗二首 注释 和 译文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分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 1.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2.苍苍:灰白色。 3.切切:虫叫声。 4.绝:绝迹。 5.独:单独、一个人。 6.野田:田野。 7.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诗人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作者】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晚唐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10.六首唐诗带翻译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兰草的叶子长的茂盛芳馨, 秋天,桂树的花朵开得明洁清新。 兰草充满着朝气,桂花生机勃发, 它们各有其节操,适应美好的季节。 然而谁又能想得到徜徉山林的隐士, 因为闻到了芳香产生爱慕之情? 兰桂虽是草木,却有自己的本性, 何需美人来赏识,采撷攀折扬名。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 江南有一种红桔,寒冬仍碧绿成林。 岂止南方地气暖,而是本性更耐寒。 红橘本可献贵客,怎奈山高水又深? 命运决定了其遭遇,循环奥秘实难寻。 世人偏爱栽桃李,难道红桔没绿荫。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长干行(乐府)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翻译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 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 终要登上泰山的巅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