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屠苏酒的诗句

一、屠苏酒的诗词中的屠苏酒

诚录若干资料及诗词,以飨大众:《红楼梦》五十三回: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唐·韩鄂著《岁华纪丽》:“元旦每人饮一杯屠苏,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饮屠苏,先幼后长,为幼者贺岁,长者祝寿”。

唐·顾况诗:《岁日作》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

宋·王安石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1021—1096)宋神宗时名相,从此诗可知,屠苏风俗已入宰相家。宋·陆游诗:《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宋·文天祥诗:《除夜》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注:文天祥(1236—1283)作于元人狱中。

宋·苏辙之诗《除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宋·郑望之诗:《除夕》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

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宋·毛滂词:《玉楼春·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露,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明·叶颙诗:《己酉新正》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诗:《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女士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注:**1942年元旦作于重庆历代名人有关屠苏酒的作品甚多,有些原作已无从嵇考。

如清末林则徐,鸦片战争后期被流放新疆伊犁时仍思念屠苏酒,在诗中写道:“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宋苏辙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等等。 。

二、“屠苏酒”是什么酒

【名称】屠苏酒(一) 【配方】肉桂22克,防风30克,菝葜15克,署椒、桔梗、大黄各17克,乌头7克,赤小豆14枚。

【制法】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元旦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沸数次后饮用。 【主治】预防瘟疫等传染病。

【用法】适量饮用。 【说明】川乌含有乌头碱,属剧毒成分,一定要使用炮制过的乌头,并应掌握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摘自】《小品方》 【名称】屠苏酒(二) 【配方】白术54克,大黄、桔梗、川椒、肉桂各45克,虎杖根36克,川乌18克。 【制法】将上药为末,装入绢袋中,元旦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数沸后饮用。

【主治】预防瘟疫等传染病。 【用法】适量饮用。

【说明】川乌含有乌头碱,属剧毒成分,一定要使用炮制过的乌头,并应掌握用量,以保证用药安全。 【摘自】《杂病源流犀烛》 【名称】屠苏酒(三) 【配方】麻黄、川椒、细辛、防风、苍术、干姜、肉桂、桔梗各等分。

【制法】将上药制为粗末,装入绢袋,浸入适量白酒中,容器密封,3日后可饮用。 【主治】祛风散寒,温中健脾,预防瘟疫。

【用法】适量饮用。 【摘自】《景岳全书》 【名称】屠苏酒(四) 【配方】厚朴、桔梗、防风、桂枝、茅术、贡术、制川乌、白芷各8克,川军、广皮各10克,檀香、紫豆蔻、川椒、藿香各6克,威灵仙、甘草各5克,冰糖520克,白酒5200克。

【制法】将上药浸入白酒中,加入冰糖,加热数沸后静置,过滤,将入瓷坛或下班瓶内贮存。 【主治】风寒邪气侵犯胃肠,肠胃之气不能顺降,积滞内停所致腹痛而胀,进食不化,恶心呕吐等症。

【用法】每日早、晚各一服,每次饮用2-3盅。 【摘自】《治疗与保健药酒》 【名称】屠苏酒(五) 【配方】大黄、桔梗、蜀椒各十五株,白术、桂心各十八株,乌头六株,菝葜十二株。

【制法】上咀,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月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一方用虎杖一两一钱,无菝葜。

一方有防风一两。 【主治】岁旦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

【用法】于东向中饮之屠苏酒,待三朝,还渣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著药,辟温气也。 【摘自】《备急千金要方》 【简介】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

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

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起源】 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

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

言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光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

老者失岁,故后也。 译: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

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尊中,全家用人一起喝着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晋海西令问董勋:“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就晚辈们喝,董勋这是什么道理?”董勋说:“小的长大一岁所以值得庆贺,老人老了一岁,就再说了。 ” 据唐朝人韩鄂所著《岁华纪丽》的记载,屠苏是一间草庵(茅舍)的名称。

据说古时住在此草庵的一个名医,每到大年夜便分送给附近的每家一包草药,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井里,到元旦那天汲取井水,和着酒杯里的酒,每人各饮一杯,这样一年中就不会得瘟疫。 人们得了这个药方,却不知道这位神医的姓名,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

其实,屠苏也并不是某间草屋的专名,据汉朝人服虔的《通俗文》说,凡是茅屋都称专利苏。至于屠苏酒中放的什么药,按。

三、古代为什么喝屠苏酒

屠苏,也作酴酥。

什么叫“屠苏酒”呢?历来说法不一。《通雅•植物》中说: “屠苏,阔草也。”

那么,屠苏酒就是用屠苏草浸的酒了。这一说法应者寥寥,因 为也有“屠苏,屋也”之说。

杜诗注:“屠苏酒盖昔人居屠苏酿酒,因名。”也有 说药王孙思邈在居住的屋里,曾经创造出辟痕疫的药方,所以说,屠苏有“屠绝 鬼气,苏醒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人魂”的含义。

陈延之说:“此华佗方也。元旦 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

因此,在春节饮屠苏酒,是饮食保健的良好措施。 它能调理脾胃,解毒辟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

苏东坡十分赞赏它的长命 健身功效,在其《徐夕野宿常州城外》诗中就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 屠苏”之句。 屠苏酒的组成和配制方法,古代中医典籍即有记载,但是处方大同小异。

《本草纲目》载:“用赤木桂心七钱五分,防风一两,菝葜五钱,蜀椒、桔梗、大黄 五钱七分,乌头二钱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三角绛囊盛之,除夜悬井底,元旦 取出置酒中,煎数沸,举家东问,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渣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 ”说饮此水可“一世无病”,当然是夸大其辞,但作为一种防疫药 酒,在当时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屠苏酒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方名“屠苏液”,由赤木、肉桂、防风、粉萆藓、花椒、桔梗、大黄、制川乌、赤小豆等组成。口服,每次20~40毫 升,每日2次。

如有微量沉淀,服前振摇。有温经、疏风、散寒、解毒之功,适用 于预防感冒、风寒。

冬春交替之季饮用更有益处。除了《本草纲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记载以外,屠苏酒还有很多 不同的制作方法。

《小品方》记载屠苏酒的处方如下:白术54克,大黄、桔梗、川椒、肉桂各45克,虎杖根36克,川乌18克。 以上各种药物碾碎成末,装入 绢袋中,元旦前一日,将盛有药物的绡袋沉人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 浸人一瓶清酒中,煮数沸后饮用。

明代《景岳全书》则记载屠苏酒由厚朴、结梗、防风、桂枝、茅术、贡术、制 川乌、白芷各8克,川军、广皮各10克,檀香、紫豆蔻、川椒、藿香各6克,威灵仙、甘草各5克,冰糖520克,白酒5200克制成。 张景岳将药物浸人白酒中,加入 冰糖,加热数沸后静置,过滤,装人瓷坛内贮存。

这种酒主治风寒邪气侵犯胃 肠,肠胃之气不能顺降,积滞内停所致腹痛而胀,进食不化,恶心呕吐等症。屠苏酒有一定的预防传染病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

现在预防传染 病有了更好的办法,就很少用它了,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的 佳句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四、屠苏酒 古文翻译

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光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

你所指的是这篇文章吧。难搜到哦。

屠苏酒从晋朝产生,以前有人住在草庵,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尊中,全家用人一起喝着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晋海西令问董勋:“正月在一起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就晚辈们喝,董勋这是什么道理?”董勋说:“小的长大一岁所以值得庆贺,老人老了一岁,就再说了。”

五、关于桃符的诗句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释]这首诗说,宋代人的春节一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新年诗词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新年换桃符

朝代:宋 作者:薛嵎

桃符频换句难新,休对春风诉旧贫。

近日儿童谈道学,几时徵诏及闲人。

山田收薄官输在,树雪吹残曙色真。

慨昔巢由老岩穴,终身击壤作尧民。

六、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七、关于茶馆的诗句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6.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陆游《幽居初夏》

8.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