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的衣服

1.有关服饰文化的唐诗及诗句对服饰的解释

记得白居易曾有《缭绫》篇,说“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那么像什么呢?“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要何等的形象思维能力,才能写出如此的意境?!诗人看到的织物上,“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而且是“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再细看,“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多么美的天地奇景!哪里是什么缭绫,分明是作者眼中心中的大自然。写诗的人由此及彼,也说明织丝的人不仅有绝技,同时有着活跃的艺术细胞,更有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的爱。

不然的话,怎么会引起诗人浮想联翩,以至文思如泉涌呢? 白居易还有一篇《红线毯》,说的是用丝织成的地毯。 “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分明是工艺过程。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是说的红蓝花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这种夏季开出红黄色小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的植物,因“其叶似蓝”而被称为红蓝花,这在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诂笺”中有云。

浅毯多大呢?“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红毯多美呢?“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多么形象!诗人认为在丝的面前,其它质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悠悠唐诗,寄寓着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视角与见解;靓靓唐丝,记录下那一个年代人对艺术的深挚的追求与探寻。时至今日,我们在这里读到的何尝只是美? 。

2.【中国古诗中描写服饰的有哪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的第一首,描写贵妃花儿般的容貌和仙子般的体态,这个大家都没异议.但有一个问题,“云想衣裳”的云是什么云?——是乌云?是火云?还是彩云?我想,当是白云.你看后面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岂不正是白色的的感觉吗?所以,当时贵妃是穿着白色的衣裳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吧.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我觉得这首是写牡丹.“一枝红艳露凝香”——正是花之形貌.“云雨巫山枉断肠”——乃谓花如有灵,即使当年巫山之云雨亦不堪相比.巫山云雨乃自然现象,而牡丹花亦是自然景观,不正好可以相比吗?倘若云雨有神,则名花更当有灵.昔日楚襄王“断肠”于巫山云雨之美,却不知如今牡丹之美更胜一筹.“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汉宫”代指唐宫,“飞燕”代指贵妃,唐宫佳丽三千,有谁可比牡丹之美?唯有贵妃而已.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写君王.倾国之美人与绝世之名花“互相欣赏”着,君王则在一边带笑而看之.牡丹花开已是暮春时节,百花纷纷凋谢,春风岂能无恨?而此时此刻,复何恨之有?总之,第一首写人,第二首写花,第三首写君王.写人之美,则用花来形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写花之美,则用人来比衬——“可怜飞燕倚新妆”.美人对此名花,自是欢喜不禁.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乐坏了旁边的君王.。

3.唐朝的服装分哪些类型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大袖衫 大袖衫---《簪花仕女图》描绘得是贵族妇女在庭中散步采花,捉蝶时的情景。

图中人物的服饰,与其它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装束。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服饰应是中晚唐时期的样式,并一直流传到五代。

以纱罗做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色,。尤其是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

中晚唐女服 中晚唐女服--宽袖对襟衫,长裙,批帛穿戴。这是中晚唐之际的贵族服饰,一般多在重要的场合穿著,如朝参,礼见以及出嫁等。

穿著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细钗礼衣”。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

从传世的壁画,陶佣来看,穿著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襦),而不能单独使用 胡服 胡服--流行于开元,天宝年间。它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 袖,锦边。

我们西安韦洞墓,以及乾县李仙蕙墓出土的壁画,陶佣中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穿这类服饰的妇女,同时出土的还有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以及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的记账文字,由此可推断唐朝确实是流行胡服的年代。

唐代女子服装,分衣裙、冠帽、鞋履几类。唐制规定,女服分四种,朝服、公服、祭服、常服。

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

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

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等。袄为夹衣,长于襦而短于袍。

半臂是短袖的紧身上衣,套于衫外,流行于唐前期。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脱。

其衣裙颜色丰富多彩,以红、绿、紫、黄色最为流行,如时人所云“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藕丝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衫、襦、袄、裙上多有织文和绣文,如唐诗所描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衣料有丝绸、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最为常用。

此外,“时世妆”,袒领服、男装、胡服也是重要服饰。“时世妆”,即时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

袒领服、男服、戎装和胡服,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妇女中广为流行。袒领服为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军装宫娥扫眉浅”,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

武宗时,王才人因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幞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

唐代女子足下着履、靴、屐等。履以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

亦有用蒲草类编成的草履。履身常加绣饰,履头状式多样,有圆头、高头、云形、花形等,如唐诗所云:“云头踏殿鞋”、“金蹙重台履”、“丛头鞋子红偏细”等。

靴多以锦为之,织造功致,纹饰美丽。屐于夏季赤足着用,为民间女子所喜,如李白诗云:“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4.谁能帮我介绍一下唐朝女性的衣服啊

中国的宫廷服饰 当属唐朝盛世啊 找的资料 希望对你有用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5.中国古诗中描写服饰的有哪些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是的第一首,描写贵妃花儿般的容貌和仙子般的体态,这个大家都没异议。但有一个问题,“云想衣裳”的云是什么云?——是乌云?是火云?还是彩云?我想,当是白云。你看后面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岂不正是白色的的感觉吗?所以,当时贵妃是穿着白色的衣裳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吧。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我觉得这首是写牡丹。

“一枝红艳露凝香”——正是花之形貌。

“云雨巫山枉断肠”——乃谓花如有灵,即使当年巫山之云雨亦不堪相比。巫山云雨乃自然现象,而牡丹花亦是自然景观,不正好可以相比吗?倘若云雨有神,则名花更当有灵。昔日楚襄王“断肠”于巫山云雨之美,却不知如今牡丹之美更胜一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汉宫”代指唐宫,“飞燕”代指贵妃,唐宫佳丽三千,有谁可比牡丹之美?唯有贵妃而已。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写君王。倾国之美人与绝世之名花“互相欣赏”着,君王则在一边带笑而看之。牡丹花开已是暮春时节,百花纷纷凋谢,春风岂能无恨?而此时此刻,复何恨之有?

总之,第一首写人,第二首写花,第三首写君王。写人之美,则用花来形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写花之美,则用人来比衬——“可怜飞燕倚新妆”。美人对此名花,自是欢喜不禁。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乐坏了旁边的君王。

6.唐狮衣服怎么样

唐狮以“打造同行业最优秀品牌”为己任。近几年,“主题精干,品牌经营”的决

策使企业的整体实力得以进一步加强。唐狮将继续以时尚的设计和强有力的品牌推广,打造具有强势竞争力的时尚服饰品牌,将企业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点线式终端控制者。

2008年10月25日,亚洲人气小天王萧敬腾代言“唐狮”签约仪式在宁波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萧敬腾2007年凭借台湾《超级星光大道》节目成名。6月发行的《萧敬腾同名专辑》销量创造7周稳居台湾G-MUNIC排行榜冠军。他是继S.H.E和F.I.R后的“唐狮”第三任代言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