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薛涛的资料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 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父死家 贫,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通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 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 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 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 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 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大历五年(770)薛涛生。 大历十二年 续父《井梧吟》。 (此诗作于十二年到十三年间)大历十四年 元稹生。 贞元元年(785)入乐籍。 贞元四年 与韦晋行《千字文令》。 贞元五年韦皋罚薛涛赴松州,旋即释回。 脱乐籍,退隐浣花溪。作品:《罚赴边上韦相 公二首》、《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二首》、《十离诗》十首。 贞元九年元稹明经及第。 贞元十六年 元稹与崔莺莺恋爱,旋即弃之。 贞元十八年元稹登吏部乙科,授校书郎。 贞元十九年 稹娶太子少保韦夏卿季女韦丛。 元和元年(806)《贼平后上高相公》、与高崇文行《一字令》。(公元805年刘辟反,806年高崇文讨平。) 元和二年武元衡充剑南西川节度使。 元和三年武元衡奏薛涛为校书郎。 作品:《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 元和四年 稹三月授监罕御史,出使东川。涛识元稹。 时稹年三十,涛年四十。稹七月移务洛阳。 稹妻韦丛卒。作品:《四友赞》 元和五年创制薛涛笺(一种深红色小笺)。 稹二月贬江陵府士曹参军。作品:《赠远二首》 元和六年稹在江陵贬所纳妾安仙嫔。 元和九年稹徙唐州从事。 元和十年武元衡卒。 稹正月自唐州还京。三月,出为通州司马。 五月续娶裴淑。作品:《别李郎中》 元和十三年——元和十五年《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 元和十四年 稹转虢州长史。 徵还,为膳部员外郎。 元和十五年稹为祠部郎中,知制诰。 长庆元年(821)稹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旋罢授工部侍郎。 《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赠段校书》、《寄旧诗与元微之》。元稹作《寄赠薛涛》 长庆二年稹 二月同平章事。 六月,罢为同州刺史。 长庆三年稹冬转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史。 长庆四年 白居易作《与薛涛》 大和三年稹 九月入为尚书左丞。 大和四年稹 正月充武昌军节度使。 大和五年(831)元稹卒。 《筹边楼》大和六年 夏,薛涛卒。 作品《赏梨花和李太尉》。刘禹锡《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 2.历史上是不是有个很有名的才女叫薛涛有,她是有名的才女 简介: 薛涛(约768~832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同名者还有当代作家薛涛,现为《营口日报》编辑。 还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薛涛,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诊治。 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 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父死家贫,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 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 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 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 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 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据《名媛诗归》说:“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 涛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及她到十六岁时,诗名已遐迩皆闻,因其有姿色,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迫于生计,遂入乐籍,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 3.关于薛涛薛涛(770-832):字洪度。父薛郧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乱后居成都,薛涛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出生。 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能诗,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即对:“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涛的对句似乎预示了她一生的命运。十四岁时,薛郧逝世,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迫于生计,薛涛凭自已过人的美貌及精诗文、通音律的才情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伎”。 唐德宗时,朝廷拜中书令韦皋为剑南节度使,统略西南,韦皋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他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还是官宦之后,就破格把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薛涛遂成为成都著名营伎(供镇守各地的军事武官娱乐所用的乐伎)。一年后,韦皋惜薛涛之才,准备奏请朝廷让薛涛担任校书郎官职,后虽未付诸现实,但“女校书”之名已不胫而走,同时也被世人称为“扫眉才子”。后来,韦皋因镇边有功而受封为南康郡王,离开了成都。继任剑南节度使的李德裕,同样非常欣赏薛涛之才,在薛涛的有生之年,剑南节度使总共换过了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对她十分青睐和敬重,她的地位已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绝色红伎。 当时与薛涛交往的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辈庆、张籍、杜牧、刘禹锡、张祜等,都与薛涛有诗文酬唱,但真正让薛涛动了深情的却是元稹,薛涛初见元稹时已四十二岁,比元稹大十一岁,当时元稹任监察御史,于唐宪宗元和四年春天奉朝命出使蜀地,两人在蜀地共度了一年。 薛涛在闲雅之余,常把乐山特产的胭脂木浸泡捣拌成浆,加上云母粉,渗入玉津井的水,制成粉红色的特殊纸张,纸面上呈现出不规则的松花纹路,煞是清雅别致,她便用这种纸来誊写自己作的诗,有时也送些诗笺给友人,人们把这种纸笺称为“松花笺”或“薛涛笺”。唐人喜用彩笺题诗或书写小简,其实都是学了薛涛的样。 晚年,薛涛在成都远郊筑起吟诗楼,隐居其中,直至唐文宗太和五年逝世,时年六十二岁。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薛涛诗集名《锦江集》,共五卷,诗五百余首,可惜未流传下来。在全唐诗中收录其诗八十九首。 史存 涛好制小诗,惜其幅大,狭小之,蜀中号薛涛笺。或以营妓无校书之号,韦南康欲奏之而罢,后遂呼之。胡曾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唐诗纪事》 诗存 井梧吟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父郧句)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涛句) 鸳鸯草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 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4.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的介绍其实你可以上网查的,不过我帮你整理了一下: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薛涛: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黄娥: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人。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珂官尚书,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正德十四年(1519)与杨慎结婚不久,慎谪守云南,长达30年之久,长期留居夫家新都县,管理家务。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期间,以《寄外》诗闻名当世。又工于散曲,在明时已有刊本《杨升庵夫人词曲》5卷,又有《杨夫人乐府》,但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风格缠绵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誉。 李冶:(?---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著名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5.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的介绍其实你可以上网查的,不过我帮你整理了一下: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 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 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 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 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薛涛: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 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 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 《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有《锦江集》5卷,今佚。 《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 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 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黄娥: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人。 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珂官尚书,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 正德十四年(1519)与杨慎结婚不久,慎谪守云南,长达30年之久,长期留居夫家新都县,管理家务。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期间,以《寄外》诗闻名当世。 又工于散曲,在明时已有刊本《杨升庵夫人词曲》5卷,又有《杨夫人乐府》,但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风格缠绵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誉。 李冶:(?---公元784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 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 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著名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 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 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 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6.苏小小,薛涛,柳如是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 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据传说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林间.据史书记载,宋朝有个叫司马樨的书生,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 问歌何曲?曰:《黄金缕》。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寻其墓拜之。 是 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此传说虽然有些恐怖,但多少表达了人们对苏小小的怀恋与同情.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 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 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 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今南京)。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 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 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薛涛(约768~808?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 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 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 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 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 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据《名媛诗归》说:“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杖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 涛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 7.薛涛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求详解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 幼年随父郧流寓成都,八九岁能诗,父死家 薛涛画像 [1] 贫,十六岁遂堕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 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 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 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 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 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 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 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 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 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据《名媛诗归》说:“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 涛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及她到十六岁时,诗名已遐迩皆闻,因其有姿色,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迫于生 薛涛木刻像 [2] 计,遂入乐籍,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 8.薛涛其人有何成就相传薛涛容貌美丽,天资聪颖,并且精通音乐。 薛涛系唐代女诗人.她的成就可同蔡文姬、李清照比肩,她身世凄凉,其父为宫廷乐官,安史之乱入蜀逃避战祸,定居成都.薛涛幼年丧父,16岁沦为乐伎.4年后自赎脱籍,自食其力。其著有《锦江集》5卷,但已散佚。 《全唐诗》中有其诗1卷。现存91首.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翘楚.唐代女诗人薛涛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与她当时所处的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作为西川节度使府的一位"女校书",她一生曾与众多男性以诗唱和.她的诗作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中唐时期西蜀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文地理。 历代学人关注薛涛其人其诗者相对较多,上个世纪对薛涛诗全面笺注的张篷舟老先生致力最早,成就最著,他的(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乃薛涛研究的扛鼎之作。 9.一代才女薛涛的传奇薛涛,字洪度,长安人,幼年随父宦游成都,生于唐元年和时代(公元八0六-八二0年)父名郧,因官流寓于蜀。薛涛聪颖早慧,八、九岁时即知声律。一日,父亲指着院中井边的梧桐树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应声续道;“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愀然久之。这首出口不凡、凝聚着薛涛幼年智慧和才华的诗歌,竟成为她日后营妓生活的谒语。不久,薛涛父亲去世,母亲遗居,独自把薛涛养到及笄之年。这时,薛涛‘仪容颇丽,才凋尤佳,饶词辩,娴翰墨,小有诗名。 贞元元年(785),韦皋镇蜀,召薛涛侍酒赋诗,薛涛从此开始了乐籍的生活。 韦皋镇蜀二十一年,其幕府人才济济。唐中叶许多著名将相都出自他的门下。薛涛身为幕府营妓;同黎州刺史行《千字文令》,其聪颖辩慧博得满座喝采;她同幕宾僚属们诗酒唱和,以锦心绣口赢得极高声誉。她的诗篇和才名随着幕府驰出的使车传遍了全国。年轻的薛涛还不知愁为何物,虽然自然界的物候变化有时偶尔撩起她几丝感伤的思绪,但她仍以‘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草”(《鸳鸯草》)的态度消遣着诗酒流连的生活。 由于韦皋的宠爱,薛涛一度介入了幕府的政事,何光远《鉴戒录》卷十记载.“应衔命使者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而涛性亦狂逸,不顾嫌疑,所遗金帛,往往上纳。’这事引起韦皋的恼怒,在贞元五年(789)将薛涛罚赴松州。 松州是西川的边陲,抗拒吐著的前线,薛涛把边塞索漠之景和自己内心的幽怨结合起来,写下了《罚赴边有怀上韦相公》和《罚赴边上韦相公》两首诗,诉说委曲,后因献诗获释。 获释后,薛涛回到成都。不久,她脱去乐籍,退居在浇花溪边“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寄张元夫》),她经常身着红衣,在溪畔徘徊,开始思索着什么,在沉静中显出了成熟。溪畔的生活是自由、浪漫的,带有薛涛突出的个性特征、她**红色,无论是写‘红开露脸误文君”(《朱槿花》)中的朱槿花,“晓霞初垒赤城宫”(《金灯花》)中的金灯花,还是写“竟将红缬染轻纱”(《海棠花》)中的海棠花.无不从“红”处着笔。她在门前种满象杜鹃一样的琵琶花,让自己生活在红浪般的花海里。甚至连一时名重价‘薛涛笺’,也是‘深红小笺”。无处不体现着女主人热情活泼的内心世界。 永贞元年(805),韦皋去世。继任的十镇节度使中,高崇文、武元衡.王播、段文昌、李德裕等五镇与薛涛涛书往还,过从甚密,当时著名的诗人王建、元稹、自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也都与薛涛唱和。人到中年的薛涛依然过着“门前车马半诸侯”的交游生活、 元和二年(807),武元衡镇蜀,奏薛涛为校书郎,虽然没有实授,但薛涛却由此获得了“女校书”的称号。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一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女校书”就成为薛涛才名的代称。“女校书”的才华不仅表现在”辞客停笔、“工卿梦刀’的艺术功力上,还表现在政治方面。薛涛熟知历代幕府的政迹得失,成为节度使们谘询的对象,受到极高的札节遇、大和五年(831),李德裕为防吐蕃建成筹边楼,薛涛作《筹边楼》诗道:1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十四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这首‘教戒诸将’(钟惺《名媛诗归》)的诗作,托意深远”,反映了“女校书“清醒的政治头脑和丰富的历史经验。唐代也有象李冶、鱼玄机那样的扫眉才子,她们的智慧与文才或许可以和薛涛相踵武,但在人生经验和政治素质上却显得逊色一筹 ,从这一点来说。‘女校书”的才名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