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断片

1.短片古文

陋室铭.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因为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扬(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2.短片古文翻译 10篇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

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

3.20首短片的诗歌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晦。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落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感 遇 张九龄 其 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 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命运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金陵图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出 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佳 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轻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待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幕倚修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

4.翻译古诗词<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断片最有效的特征之一是它的价值聚集性。

因为断片所涉及的东西超出它自身之外,因此,它常常拥有一定的满度和强度。略而不言使得残留下的断片有了某种特殊的强度,这种强度不是光凭与此就能得到的。

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关于沉默的美学,关于说出来的语词、说过又失去的语词以及没有说充分的语词的美学。不过,在诗歌里,沉默美学只有通过语词才能够表现得出来。

就它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沉默美学同断片并没有本质的联系。它要求有一个不说话的人物,或者一个在该说的话还没说完就停住不说了的人物,还要有留心到这一事实的叙事者。

我们在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发现了这种沉没的力量:女乐手在奏完一曲后停了下来:“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把事情限定在“此时”,这就对我们讲出了基本的真情: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它本身,而是来自它的氛围。

诗人所以会创造出无言的雄辩,在他自己来说,是因为除了在本来可以继续写下去的地方停住不写外,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在诗文中它表现为演进过程中的间断、裂隙和省略。

沉默可以表示情调、主题、背景或意向的一种突然的转变,读者的注意力准确无误地被引而不发的东西吸引过去。不过,诗歌中最常见的是出现在一首诗的结尾的沉默,在落入诗的结尾很容易落入的俗套之前就同语词分手。

这样的沉默为诗人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形式,使他可以把诗的不完整作为来自生活世界的一个断片,而发掘出它更深一层的涵义。 写成的诗歌是丰富的生活世界的一个断片,这种许诺在即兴诗中表现得最为强烈。

在这里,结尾处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寓意,就是许诺感情在读完诗之后仍然会延续发展下去。白居易的这首《舟中读元九诗》就是这一类诗的一个例证。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首小诗确实是为元稹写的;如果说白居易把它拿给我们这些后世的读者看,那看来也是他事后才想到的,而且不是把这首诗作为一件艺术品,然而,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一旁听他对元稹说话时,我们了解到了他同他最要好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白居易对元稹谈起的,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时刻倒不如说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断片。

这首诗有叙事的各种要素,但是它没有叙事的内在的整一性;它的两端都呈开放状——通向他的生平、他俩在此之前的关系、白居易所收到的元稹的诗以及他的诗将会为元稹收到这件事。它不折不扣地是来自更长的延续性中的一则断片;如果不是这样写,元稹就有可能误解他的意思。

由于把这首诗仅仅作为一则断片而寄送出去,白居易就能够让元稹明白,无论是读还是写,过后他都继续在思索。 中国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它最为独特的属性之一就是断片形态:作品是可以渗透的,同作诗以前和作诗以后的活的世界联结在一起。

诗也以同样的方式进入它的读者生活的那个时代、元稹和后世的读者大声朗诵白居易的这首诗,这首诗是在大声朗诵元稹的诗的基础上写成的,而这些诗元稹早些时候曾经一边写一边大声朗诵过。我们能感到诗的情态在继续发展,所以会产生这种情态,是因为我们明白了元稹诗的情态是如何继续发展的。

这种延续性的最神秘的一面,也许就出现在当白居易停止朗读、侧耳倾听的那个时刻,出现在新的沉默中,这时只有水浪拍打船侧的声音,就在同一时刻,我们的朗读声也停了下来,我们倾听着从我们自己的新的沉默中传出的声音。这一首特定的诗教会我们应该如何去读它,如何去读所有的诗,它超越于诗的时间性之外,向我们指出了围绕着它的生活世界以及它之中的内在的感情世界。

没有人告诉我们元稹的诗说些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们白居易读到它们时感受如何,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则表面的断片,而这则断片却足以使我们朝整体延续下去。 他展开诗卷,大声朗读,在灯光下一首一首地读着,一直读到“诗尽灯残”,读到“眼痛”,同结尾的那句诗一样,在这里也可以感受得到这首诗的力量。

某些东西把我们同物理世界联系起来,在物理世界里我们老是遇到终结和限度:诗卷到头了,灯油快点完了,眼睛的承受力几乎到顶了。然而,每一次快要终结时,每一次快到限度的临界点时,都转换成一种延续性。

他熄灭了灯光,东方却已经晨曦微现。他灭了灯是想休息一下,然而却没有休息:他坐在黑暗中。

他的朗读声停住了,然而水浪声仍然哗哗作响。 最后一句诗与其说是“情语”,不如说是“境语”。

如果白居易在最后这句诗里用上类似“我伤感地听着……”这样的词句,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不会好似一首出名的绝句了,它只会成为这个时代成百上千首伤感的绝句中的一首而已。在它现在的形态中,最后一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完整的状态。

它省去了,而且在省略中寻找着某个以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聆听的人。它把我们的注意力抛出它自身之外,抛向此时此刻的感受。

它仅仅是一则“断片”,只不过是整个境遇的一则碎片;最后一句是延续性在形式上的具体化,正像不断拍打着船侧的水浪是延续性的形象化,以及白居易坐在黑暗里是一个为他仍然在继续想他的朋友提供证据的行动一。

5.春的现代诗歌(短片)

春,是一年四季之首,万物生长的季节。

植物萌芽生长,动物交尾繁殖,农夫下地播种。古代把“历史”叫做“春秋”,那是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事件的因果循环就是历史。

春季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

在爱尔兰,2月、3月和4月被定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为春季。另有朱自清的散文《春》和巴金的小说《春》以及其他一些文学艺术作品。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