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必修一几篇古文的被动句《上邪》: 江水为竭。 意为:江水被弄枯竭了。 《饮马长城窟行》 远道不可思。 意为:离家远行的人不能终日被思念。 《登池上楼》: 褰开暂窥临。 意为:窗帷被揭开,(我)暂且登楼眺望。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被望见。 《阿房宫赋》: 辇来于秦。 意为:被用车送来秦国。 剽掠其人。 被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 倚叠如山。 意为:被堆积得如山一样。 输来其间。 意为:被运进了阿房宫。 弃掷逦迤。 意为:被丢弃得到处都是。 戍卒叫,函谷举。 意为:戍守的士兵呐喊,函谷关被攻克。 (以上这些被动句,除第一例外,其特点是不用表示被动的虚词,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需要从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上理解。如没有特殊要求,翻译时都可以不用被字。) 2.2013高中需要背的课文我就是刚刚参加了高考的。高中要背的课文有: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后面这三篇古文只是在平时的考试中偶尔会出现一些,你只用背一些重要的名句,老师会讲的,不用全部背诵的)、《纪念刘和珍君》(这个要背,,但考得很少) 必修二:《荷塘月色》(考得非常少)、《氓》、《采薇》(不要求,但是老师可能让你们背)、《离骚》(我们老师让背了,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经常考)、《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这三篇很重要) 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琵琶行》、《锦瑟》、《马嵬》、《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窦娥冤》有那么一两句很重要、《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定风波》、《水龙吟》、《水遇乐》、《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还有,高考还有考初中我们学过的古诗,其实不用太担心。高考前,会把要考的哪些古诗告诉你们,你去买一个《高中必背古诗文》的小册子,就很方便了。好好背吧,多读,大声读,读熟了,就很快记住了。 3.┃┃┃关于刘禹锡生平和((陋室铭))┃┃┃帮帮忙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 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 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 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出处: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体: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 4.我要读初二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和预习方法初二是过渡,课业的难度增加,上课要认真听,及时做笔记,利用零碎的时间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及时跟进课程,辅导书要认真对待,不会的及时弄懂,不然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你考试的漏洞,多练题很重要,可以提高做题速度。我初二的时候,光数学和物理就8本辅导书,有两本超厚,是八年级上下册的。给你推荐几本,【超级培优】题很难,要耐心做,里面很多题是有套路的【三年中考五年模拟】我一直用这个,从简单到难,分为一大册和两小册,大册里全是题,一小册是例题和知识点,另一册是答案。建议你买小册的知识总结的书,例如【掌中宝】,在升国旗,开大会,跑操前等零碎时间读。这些都是经验之谈,望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