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牡丹雄鸡唐诗

1.唐诗中关于牡丹的诗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王建有首:《题所赁宅牡丹花》诗: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龙分夜雨姿娇态,夫与春风发好香。

--徐夤《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徐凝《题开元寺牡丹》

这些夸张地描写和衬托牡丹的容姿。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姚合《和王郎中召看牡丹》

玉帐笙歌留尽日,瑶台伴侣待归天。

--齐已《题南平后园牡丹》

这些是夸张地描写赏花时的情形。同时在吟咏牡丹时,诗从头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拟人手法。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温庭筠《牡丹二首之二》

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

--周繇《看牡丹赠段成式》

这些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把牡丹形容成美丽的女子。还有通过巧妙的拟人手法,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状摹牡丹的美丽。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 娥夜月光

--徐夤《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殷文圭《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扬状头赞图》

宋玉 边腮正嫩,文君机上绵初裁。

--徐夤《忆牡丹》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唐彦谦《牡丹》

这些和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的拟人手法,创造聘个优美的境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有什么关于牡丹的唐诗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牡丹诗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牡丹诗

唐 唐彦谦

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牡丹诗

唐 殷文圭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牡丹

唐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诗

元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牡丹诗

唐 李山甫

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3.牡丹莲的诗句古诗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

描写牡丹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红 牡 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 丹

刘灏 清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买 花

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种曲

唐朝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属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盆,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花已散蝶又阑.

梁一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4.唐诗李商隐《牡丹》诗歌鉴赏问题及解析

《牡丹》李商隐唐诗鉴赏【作品介绍】 《牡丹》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咏怀诗。

此诗借咏牡丹抒发诗人对意中人的爱慕、相思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拟,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全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

【原文】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①,绣被犹堆越鄂君②。垂手乱翻雕玉佩③,折腰争舞郁金裙④。

石家蜡烛何曾剪⑤,荀令香炉可待熏⑥。我是梦中传彩笔⑦,欲书花叶寄朝云⑧。

【注释】①锦帏(wéi):锦帐。卫夫人: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

《典略》载,孔子回到卫国,受到南子接见。南子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环佩之声璆然。

②“绣被”句:原典是鄂君举绣被拥越人,此句谓“绣被犹堆越鄂君”,清人马位《秋窗随笔》及桂馥《札朴》已指出其为误用(桂谓当为“楚鄂君”)。此将牡丹喻为绣被拥裹的越人。

或谓越鄂君系兼取美妇人美男子为比,见钱钟书《谈艺录补订》。③“垂手”句:《乐府解题》:大垂手言舞而垂其手,又有小垂手及独垂手。

《乐府杂录》谓大垂手、小垂手的舞姿或如惊鸿,或如飞燕。故舞时玉佩乱翻。

④折:一作“招”。折腰争舞:一作“细腰频换。”

《西京杂记》: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郁金裙:用郁金草染色的裙。

⑤“石家”句:《世说新语·汰侈》载,石崇豪侈,“用蜡烛作炊”。蜡烛当柴烧,无须剪芯,故说“何曾剪”。

此状牡丹之色如燃烧的大片烛焰。⑥“荀令”句:荀令即荀彧 ,字文若 ,为侍中,曾守尚书令。

曹操所有军政之事均与他协商,呼之荀令君。此句谓牡丹之香自然生成,不须熏得。

⑦“我是”句:《南史·江淹传》载,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此自诩有才。

⑧叶:一作“片。”朝云:指巫山神女。

【白话译文】 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那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那俊秀的越鄂君。

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它光彩四照,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自然温馨,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我是诗人江淹,在梦中得到的那支彩笔,想把清丽词句,题在花片上寄给朝云。

【创作背景】 这首《牡丹》诗托物咏怀,当为李商隐早期的作品,其具体创作年份难以确指。【赏析】 首联是单株牡丹的特写图。

卫夫人指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这里借用《典略》典故,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

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诗人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传神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

“犹堆”二字刻画花苞初盛时绿叶紧包的形状,与“初卷”相呼应。 颔联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

垂手、折腰都是舞名,亦指舞姿。玉佩指舞女身上佩戴的玉制饰物;郁金裙指郁金草染色的裙。

这两句以舞者翩翩起舞时垂手折腰,佩饰翻动,长裙飘扬的轻盈姿态来作比喻,牡丹花叶在迎风起舞时起伏翻卷,摇曳多姿的形象。 前两联重在描绘牡丹静中的形态,颈联具体地描写了牡丹的色香。

“石家蜡烛何曾剪”形容牡丹的颜色像燃烧着的大片烛火,却无须修剪烛芯。“何曾剪”西晋石崇豪奢至极,用蜡烛当柴,烛芯自不必剪。

“荀令香炉可待熏”是说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岂待香炉熏烘。据说荀彧到人家,坐处三日香。

旧时衣香皆由香炉熏成,荀令自然身香,所以说“可待熏”。 诗人陶醉于国色天香。

他恍惚梦见了巫山神女,盼望她传授一支生花彩笔,将思慕之情题写在这花叶上,寄给巫山神女。梦中传彩笔,典出《南史·江淹传》,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明诗人心摇神荡的兴奋激动之情。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借卫夫人、越人、贵家舞伎、石家燃烛、荀令香炉等故事描写牡丹花叶的风姿绰约、艳丽色彩和馥郁香味,使牡丹的情态毕现。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欲寄牡丹花叶于巫山神女。

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别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作者介绍】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

汉族,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著有《李义山诗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