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虞美人的诗句

1.关于虞美人的古诗

虞美人 诗人:李煜 朝代: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诗人:顾夐 朝代:唐

晓莺啼破相思梦,帘卷金泥凤。宿妆犹在酒初醒,

翠翘慵整倚云屏,转娉婷。

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袂轻轻敛。佳期堪恨再难寻,

绿芜满院柳成阴,负春心。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帏初卷冷烟浓,

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

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翠屏闲掩垂珠箔,丝雨笼池阁。露粘红藕咽清香,

谢娘娇极不成狂,罢朝妆。

小金鸂鶒沈烟细,腻枕堆云髻。浅眉微敛注檀轻,

旧欢时有梦魂惊,悔多情。

碧梧桐映纱窗晚,花谢莺声懒。小屏屈曲掩青山,

翠帏香粉玉炉寒,两蛾攒。

颠狂年少轻离别,孤负春时节。画罗红袂有啼痕,

魂销无语倚闺门,欲黄昏。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转泥芳妍,

杏枝如画倚轻烟,锁窗前。

凭阑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

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少年艳质胜琼英,早晚别三清。莲冠稳篸钿篦横,

飘飘罗袖碧云轻,画难成。

迟迟少转腰身袅,翠靥眉心小。醮坛风急杏枝香,

此时恨不驾鸾皇,访刘郎。

虞美人 诗人:舒亶 朝代:北宋

芙蓉落尽天函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 作者:蒋捷 朝代:宋末元初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作者:周邦彦 朝代:北宋

淡云笼月松溪路。长记分携处。梦魂连夜绕松溪。此夜相逢恰似梦中时。

海山陡觉风光好。莫惜金尊倒。柳花吹雪燕飞忙。生怕扁舟归去断人肠。

虞美人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朝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虞美人 作者:张孝祥 朝代:南宋

庐敖夫妇骖鸾侣。相敬如宾主。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我家白发双垂雪。已是经年别。今宵归梦楚江滨。也学君家儿子寿吾亲。

雪花一尺江南北。薪尽炊无粟。老仙活国拭刀圭。十万人家生意与春回。

天公一笑酬阴德。赐与长生籍。今朝雪霁寿尊前。看我双亲都是地行仙。

雪消烟涨清江浦。碧草春无数。江南几树夕阳红。点点归帆吹尽晚来风。

楼头自擫昭华管。我已无肠断。断行双雁向人飞。织锦回文空住寄它谁。

虞美人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 作者:张炎 朝代:南宋

黄金谁解教歌舞。留得当时谱。断情残意落人间。汉上行云迷却旧巫山。

妆楼何处寻樊素。空误周郎顾。一帘秋雨翦灯看。无限羁愁分付玉箫寒。

虞美人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寒掩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

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

虞美人 作者:黄庭坚的 朝代:北宋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2.关于虞美人的古诗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2、《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宋代: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译文: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

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3、《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宋代: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4、《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清代:王国维 碧苔深锁长门路。总为蛾眉误。

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

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

译文:浓绿的苔藓封锁着通往长门宫的道路,只因为有着美丽的容颜而受到人们的嫉妒。从来知道,毁谤太多能使人骨也销蚀,何况是我洁白的肌体上那一点鲜红的守宫砂呢!我只要使自己清清白白地活着,怎会悔恨生就这美好的容颜?从此以后,承恩之事连梦也不复做了,还是自个儿簪花打扮,对着镜子好好地欣赏自己吧! 5、《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宋代: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译文:以前当年虞美人过着轻歌曼舞的生活,好象芳草天天得到春风吹拂,自由自在地滋长繁荣,过着无拘无束的美好生活。

项羽刚愎自用,屡犯错误,终于招致了垓下之围。在四面楚歌声中,他痛饮悲歌,高唱的哀歌,和虞美人诀别。

虞美人为了忠贞于爱情,不愿入汉宫受辱,也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唱完和歌而自刎。 虞美人宁愿死去化为草,以死来保持自己对项王的忠诚,想以死来报答项王对自己的恩爱。

她这种心意,十分精诚,也十分痛苦。可所有人有谁知道她、体惜她呢?绝大多数人都是好德不如好色,贪看和赞赏她临风而舞的优美姿态。

众人正在贪看和赞美虞美人草翩翩起舞的娇姿艳态时,她忽然收敛舞袖,停止舞蹈,笔挺地站着不动。恐怕是伴奏的舞曲还带有楚歌的声音,使她伤感往事而不愿再舞了吧?。

3.关于虞美人的诗词

虞美人(20首)_古诗文网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 五代

• 《虞美人·听雨》- 蒋捷 - 宋代

•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李煜 - 五代

•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纳兰性德 - 清代

• 《虞美人·玉楼缥缈孤烟际》- 欧阳澈 - 宋代

• 《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晏几道 - 宋代

•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 宋代

•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 - 宋代

•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 宋代

•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 宋代

•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王国维 - 清代

• 《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王国维 - 清代

• 《虞美人》- 苏轼 - 宋代

• 《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晏几道 - 宋代

• 《虞美人·梳楼》- 蒋捷 - 宋代

• 《虞美人·影松峦峰》- 侯文曜 - 清代

•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纳兰性德 - 清代

• 《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陈亮 - 宋代

•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辛弃疾 - 宋代

•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周邦彦 - 宋代

4.虞美人的诗句

虞美人 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

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

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

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

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

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

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盯发驰菏佻孤宠酞触喀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

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

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

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

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

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

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

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

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

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

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

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

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

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

5.有关虞美人的诗

虞美人草

朝代:宋 作者:陈师道

幽草默通神,旧题虞美人。

长言方度曲,应节若翻身。

律吕声相召,云龙气自亲。

无情犹感会,不独在君臣。

虞美人

朝代:宋 作者:王安石

虞美人,态浓意远淑且真。

同辇随君侍君侧,六宫粉黛无颜色。

楚歌四面起,形势反苍黄。

夜闻马嘶晓无迹,蛾眉萧飒如秋霜。

汉家离宫三十六,缓歌慢舞凝丝竹。

人间举眼尽堪悲,独阴崖结茅屋。

美人为黄土,草木皆含愁。

红房紫谭处处有,听曲低昂如有求。

青天漫漫覆长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虞兮虞兮奈若何,不见玉颜空死处。

6.虞美人的诗句要李煜写的

李煜《虞美人》赏析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

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

“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

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

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