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唐宋词一百首》有感1000字庄周梦蝶,是庄周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庄周,亦或庄周仅仅为了那虚无飘渺的逍遥而肆意的追求。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鹏鸟尚寄情于风,何言一凡人,于是庄周遍寻逍遥而不得,寄情于山间之溪水,寄情于水中之游鱼。天见我怜,庄周终于跳出俗事,《逍遥游》于千古史书之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释之然,陶潜踏月而归,踩着酒意,带着菊香。 五斗米而失山水,七品官看破人生;于是陶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锄一菊一壶酒,一人一田一日愁。晃然间,醉吟《归去来兮辞》,从此俗事官场与之绝缘,山水田园,松梅竹菊,悠悠,一口浊酒细细品完。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醉调戏高力士,一怒放纵于河山。 太白舞剑,叹蜀道之难;太白自饮,游天姥之门。长安散财三千贯,黄鹤楼前空自怜。 太白只能在金陵一叹,又一律诗双壁,崔灏在前。太白举杯邀月,与尔同销万古之愁,天见可怜,醉倒太湖,与水,与月,与酒,与大唐繁华,与华夏大好河山同眠。 一代诗仙,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难于上青天!遥遥望去,华光璀璨,一词一句,一语一言,与日月同辉,与山水相伴。终日沉溺于逍遥,把志与义深埋心间;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失去了,得到了,咏出了,留下了,无己,无功,无名,只有心中的诚挚汇成的诗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 2.唐宋词读后感1.风亦起,心亦凉。 我以词人的步伐,留下串串足印在《宋词》的世界里,我甘做一只鸟儿,去飞翔。今宵秋波澹澹,昨夜春雨绵绵。 暮时点滴欲坠,朝间片片无奈舟。失去,惘然,憔悴损?无奈又如何。 蓦然回首,十余载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三十功名尘与土”,那样的豪迈。轻推窗台,拣尽寒枝,寂寞沙洲。 渺渺无望的未来,融入淡淡的伤。雨里来去,潮涨潮汐,《宋词》留下的——不变的深邃,永恒的唯美。 历史的尘埃,你饱经风霜地走来,从此明白何以谓之“精炼”。也发觉自己实在渺小。 书籍是后备,或后卫,抑或是后盾,是支撑着前进的梦幻翼羽。迈着词人的步伐。 我哪来词人的胸怀?殊不知,陆游的“寂寞开无主”,涵盖多少辛酸;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抒发了多少离愁;苏东坡的“生死两茫茫”,饱尝了多少煎熬。而我,此刻便越发渺小。 只是沙粒,一念间便会被吹走,一念间又会被吹回。只是云朵,由水滴凝聚而成,又化作水滴纷纷而至。 造就词人的必须是内涵。我期待,去掀开帐幔,去挽起窗帘,继续读书,致使自己充实。 2.《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其中:渭城,《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1月出版)》在七言绝句里的乐府中说,“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县县东”。 浥,《新华字典》说,“浥,沾湿”。阳关,《汉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说:“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通往西域的大道”;《唐诗三百首详析》说,“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党河之西”。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没有什么不了解的了。 渭城,是古代的地名,阳关,也是古代的地名。 除了两个问题以外,这唐诗是我们都读得懂的诗歌。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县县东;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党河之西。 提醒爱好格律诗朋友注意,咸阳,在长安(今西安)之西,渭城在咸阳县县东,所以渭城应该在咸阳和西安之间;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其间距离甚远。我的兰州朋友告诉我,从上海到甘肃省的距离,等于从甘肃省全境由东到西(至阳关)的距离。 这有什么问题?就是从渭城到阳关十分遥远,为什么西出阳关就没有故人了呢?是因为阳关在当时唐朝的地盘,一路上有驿站(可以休息的宾馆);西出阳关,进入西域,是出国了,是藩国(对唐称臣的国家)的地盘,就没有那么舒服了,所以“西出阳关无故人”。 刘老说:“唐代势力极盛的时候,西面的边疆远远伸到远远的亚细亚西部,长安和西域的交通是频繁的。 那时……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设在如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当官人商贾他们离开长安西上的时候,人们就在当时首都的郊区的渭河旁做一番话别,当然也来点酒。 可以想象,当时的渭城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宾馆酒楼侍陪歌妓,人来人往,柳树成荫,酒业十分发达,搬运工人众多,小贩当街摆卖,美女迎面走来。望着这喧闹的城市,想着长途跋涉到了阳关,还要从那里过关西出到西域,实在对比强烈,感想颇多。 客主难免写点诗文,或表示安慰,或表示怀念,或表示赠别,也输出了比如“君住长江尾”的男女相思幽情。 刘老说:“在唐朝,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 所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迭歌之。……一部《全唐诗》里,这类的赠别作品数量委实不容易统计。 但是为什么王维这四句能够独擅一代之名呢?……这样的情景(我们前面说的——山头老生注),在渭水河边不知重复过多少次。到了诗人手里,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 山头老生认为,我们当代格律诗应该写出我们当代高中生能读懂的诗歌,这里包括我们用平水韵和我们用新华字典韵写作的朋友。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是一个在唐玄宗开元九年中进士(公元722年,距今1281年,还是个画家,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王维写的格律诗。 我们古人(距今1281年中了进士的诗人)从前写的直白格律诗,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到我们现在还能读懂,我们现在的格律诗难道要让我们高中生都读不懂吗?真不可思议! 刘老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这里的“意”,是意境,也是诗人的境界。 “辞意兼美”,不是故作玄虚,不是比如把我们中学课本里已经知道的,现代格律诗先锋的梁启超先生说成是“梁任公”的风雅。梁启超先生说:“余虽不能诗,然好论诗。 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余尝戏名辞章家为‘鹦鹉名士’,自觉过于尖刻)占尽矣,是最可恨也。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然后可。 犹欧洲之地力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美洲——山头老生注)及太平洋沿岸也。欲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摘自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的《梁启超诗词全注》)就是当代格律诗的境界。也许,“境界”,是诗人的思想修养:“意境”,也是诗人。 3.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100字左右《唐诗三百首》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从小开始读诗,以后对我会有很大帮助。当时我并不了解诗中的意思,后来,上了小学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唐诗三百首》,通过爸爸用白话文的方式给我讲解,我开始自已读这本书,并逐步了解诗中的意思。其中我特别喜爱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的诗。唐诗三百首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绢缎垂挂在山壁上,有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我们应该保护这一切,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已的国家,知道要感谢解放军叔叔们,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焕写的,它让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远、更广,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的,实现自已的理想。 爸爸妈妈说这本书里有我们老祖宗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为我打开一扇扇看世界、看人生、看历史的奇妙窗户,我觉得读唐诗三百首使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不仅是为我们自已,也是为祖国。 4.《小学生必读古诗100首》读后感通过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0首读后感》,让我有了很多感想。我经常畅游在书中的世界中,细细品味古诗的韵味。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诗人,并和他们交了朋友,有存诗最多的陆游、改革失败的王安石、只活了26岁的林升、诗词夫妻赵明诚和李清照,在这当中,还有改革失败后忧愤而死的王安石。 古诗词中还有很多故事,比如说:寻求生花妙笔、老僧借竹、俏话连篇、谜语诗,苏轼妙语拒友尤为有趣,讲起了故事拒友,不懂的人还真以为他答应了呢!还挺有道理的。不挑明说,暗喻作比喻,太有意思了。 5.名人对唐宋词一百首 书评内容简介 词是唐朝(公元618-907年)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新的文学样式,经过五代(公元907-959年)到宋朝(公元960-1279年)长期不断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成为我国历史上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 作者简介 胡云翼(1900-1965),原名耀华,湖南桂东人。著名词学家。1927年毕业于武昌师范。曾创办《艺林旬刊》。历任长沙岳一五中学、南华中学、省立一中、无锡中学、镇江师范、暨南大学教职。后在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任编辑。解放后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教员,上海师范学院教授。著有《宋词研究》、《宋诗研究》、《唐诗研究》、《中国词史大纲》、《新著中国文学史》、《唐代的战争文学》,编有《宋词选》、《诗学小丛书》等。 6.唐宋词读后感1.风亦起,心亦凉。 我以词人的步伐,留下串串足印在《宋词》的世界里,我甘做一只鸟儿,去飞翔。今宵秋波澹澹,昨夜春雨绵绵。 暮时点滴欲坠,朝间片片无奈舟。失去,惘然,憔悴损?无奈又如何。 蓦然回首,十余载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三十功名尘与土”,那样的豪迈。轻推窗台,拣尽寒枝,寂寞沙洲。 渺渺无望的未来,融入淡淡的伤。雨里来去,潮涨潮汐,《宋词》留下的——不变的深邃,永恒的唯美。 历史的尘埃,你饱经风霜地走来,从此明白何以谓之“精炼”。也发觉自己实在渺小。 书籍是后备,或后卫,抑或是后盾,是支撑着前进的梦幻翼羽。迈着词人的步伐。 我哪来词人的胸怀?殊不知,陆游的“寂寞开无主”,涵盖多少辛酸;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抒发了多少离愁;苏东坡的“生死两茫茫”,饱尝了多少煎熬。而我,此刻便越发渺小。 只是沙粒,一念间便会被吹走,一念间又会被吹回。只是云朵,由水滴凝聚而成,又化作水滴纷纷而至。 造就词人的必须是内涵。我期待,去掀开帐幔,去挽起窗帘,继续读书,致使自己充实。 2.《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其中:渭城,《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1月出版)》在七言绝句里的乐府中说,“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县县东”。 浥,《新华字典》说,“浥,沾湿”。阳关,《汉语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说:“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通往西域的大道”;《唐诗三百首详析》说,“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党河之西”。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没有什么不了解的了。 渭城,是古代的地名,阳关,也是古代的地名。 除了两个问题以外,这唐诗是我们都读得懂的诗歌。渭城在今陕西咸阳县县东;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党河之西。 提醒爱好格律诗朋友注意,咸阳,在长安(今西安)之西,渭城在咸阳县县东,所以渭城应该在咸阳和西安之间;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一百三十里,其间距离甚远。我的兰州朋友告诉我,从上海到甘肃省的距离,等于从甘肃省全境由东到西(至阳关)的距离。 这有什么问题?就是从渭城到阳关十分遥远,为什么西出阳关就没有故人了呢?是因为阳关在当时唐朝的地盘,一路上有驿站(可以休息的宾馆);西出阳关,进入西域,是出国了,是藩国(对唐称臣的国家)的地盘,就没有那么舒服了,所以“西出阳关无故人”。 刘老说:“唐代势力极盛的时候,西面的边疆远远伸到远远的亚细亚西部,长安和西域的交通是频繁的。 那时……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设在如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当官人商贾他们离开长安西上的时候,人们就在当时首都的郊区的渭河旁做一番话别,当然也来点酒。 可以想象,当时的渭城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宾馆酒楼侍陪歌妓,人来人往,柳树成荫,酒业十分发达,搬运工人众多,小贩当街摆卖,美女迎面走来。望着这喧闹的城市,想着长途跋涉到了阳关,还要从那里过关西出到西域,实在对比强烈,感想颇多。 客主难免写点诗文,或表示安慰,或表示怀念,或表示赠别,也输出了比如“君住长江尾”的男女相思幽情。 刘老说:“在唐朝,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 所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迭歌之。……一部《全唐诗》里,这类的赠别作品数量委实不容易统计。 但是为什么王维这四句能够独擅一代之名呢?……这样的情景(我们前面说的——山头老生注),在渭水河边不知重复过多少次。到了诗人手里,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 山头老生认为,我们当代格律诗应该写出我们当代高中生能读懂的诗歌,这里包括我们用平水韵和我们用新华字典韵写作的朋友。这首诗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是一个在唐玄宗开元九年中进士(公元722年,距今1281年,还是个画家,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王维写的格律诗。 我们古人(距今1281年中了进士的诗人)从前写的直白格律诗,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到我们现在还能读懂,我们现在的格律诗难道要让我们高中生都读不懂吗?真不可思议! 刘老说:“就提炼成为一首辞意兼美的绝句来”。这里的“意”,是意境,也是诗人的境界。 “辞意兼美”,不是故作玄虚,不是比如把我们中学课本里已经知道的,现代格律诗先锋的梁启超先生说成是“梁任公”的风雅。梁启超先生说:“余虽不能诗,然好论诗。 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余尝戏名辞章家为‘鹦鹉名士’,自觉过于尖刻)占尽矣,是最可恨也。故今日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然后可。 犹欧洲之地力已尽,生产过度,不能不求新地于阿米利加(美洲——山头老生注)及太平洋沿岸也。欲为诗界之哥伦布、马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摘自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的《梁启超诗词全注》)就是当代格律诗的境界。也许,“境界”,是诗人的思想修养:“意境”,也是诗人的修养;。 7.唐诗宋词读后感今天,我在课堂上学了唐代孟郊的一首诗,名叫『游子吟』。 学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母亲辛劳地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为准备出门的儿子缝衣服。 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以前怎样对我好,怎样爱护我的事情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到:母亲平常经常为一点小事就骂我。 在以前,我简直就是恨透我母亲了,觉得她一点都不爱我。但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母亲平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着想。 其实平时母亲不是在骂我,而是在教育我,让我辨清是非黑白。但是我却不领情,有时还会顶嘴。 而母亲从两年前就开始自己孤单一人去深圳找工作。她赚了一点钱以后,就回来广州为我报学习班,让我学习更多的知识。 然后又回深圳赚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中那慈祥的母亲是那样爱她的儿子,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我的母亲不仅把整个地球送给了,让我生活在这五彩的地球上,还为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应该为我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首诗让我难忘。 因为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8.写一篇读《唐诗宋词》有感我喜欢手捧一杯香茗,在灯下静静翻阅关于宋词的书,因为这使我的心随之沉静,渐渐迷失在词的海洋里。 读宋词,我体会到了东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约,子瑾的淡泊。进而随着他们的心情去追寻历史的足迹。 面对恋人的离去,只听到寒蝉凄切,只看到冷落清秋节里的暮霭沉沉楚天阔,无绪送别,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无言中包含了何等的深情啊!当词人柳永大醉醒后看到的不过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又该何等的凄凉。 “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又有什么意义呢?日子久远,思恋只能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贞给了柳永一丝刚毅,我想,这该是一位多么深情的词人啊!(读后感)孤身一人在中秋佳节,喝酒赏月,恐怕也只有东坡这样豪放的词人才能看轻一切,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在大醉后写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富有哲理的词句,才能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深切的祝福。 被贬黄州,面对东去的江水,面对当年硝烟弥漫的古战场,他发出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怀想当年周公瑾羽扇纶巾的飒爽英姿,无不表现出东坡的大气。而当他面对漫天飞舞的杨花,却比作点点是离人泪,让我们知道东坡同样有婉约的一面。 我想,这又该是一位多么才华横溢的词人啊!(中国作文网)“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的范仲淹同样有愁苦的一面。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让我联想到黄昏泛舟水上,当不小心进入荷花池深处,却惊飞了栖息的水鸟这样愉悦的画面,易安当年该是多么欢愉啊!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入了他们的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诗词对我来说,永远充满着吸引力。 啊,读宋词我真快乐!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作文唐诗宋词读后感600字_我读《宋词》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