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少年懵懂的唐诗宋词《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清晨露多花显得少,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以花喻人。) 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不及穿鞋子,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仅仅穿着袜子溜走。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她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将少年懵懂描写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2.形容“少年”的诗词有哪些形容“少年”的诗词有: 1.《少年行四首》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2.《少年游·离多最是》 宋代:晏几道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3.《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4.《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代: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5.《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3.描写少年的诗句1、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解释:宗的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华皎如玉树当风前。 出自:杜甫·唐《饮中八仙歌》 2、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解释:哥们在金市东街附近游玩,银鞍白马享受春风。 出自:李白·唐《少年行》 3、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解释:少年打猎打到平原兔,骑着马捎意气分发的回家。 出自:王昌龄·唐《观猎》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解释: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出自:辛弃疾·南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解释: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他的英姿所倾倒。 出自:韦庄·五代《菩萨蛮》 4.十二岁少年写的诗词小儿诗 路德延 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 乍行人共看,初语客多怜。 臂膊肥如瓠,肌肤软胜绵。 长头才覆额,分角渐垂肩。 散诞无尘虑,逍遥占地仙。 排衙朱阁上,喝道画堂前。 合调歌杨柳,齐声踏采莲。 走堤行细雨,奔巷趁轻烟。 嫩竹乘为马,新蒲折作鞭。 莺雏金镟系,猫子彩丝牵。 拥鹤归晴岛,驱鹅入暖泉。 杨花争弄雪,榆叶共收钱。 锡镜当胸挂,银珠对耳悬。 头依苍鹘裹,袖学柘枝揎。 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 频邀筹箸挣,时乞绣针穿。 宝箧拏红豆,妆奁拾翠钿。 戏袍披按褥,劣帽戴靴毡。 展画趋三圣,开屏笑七贤。 贮怀青杏小,垂额绿荷圆。 惊滴沾罗泪,娇流污锦涎。 倦书饶娅姹,憎药巧迁延。 弄帐鸾绡映,藏衾凤绮缠。 指敲迎使鼓,筋拨赛神弦。 帘拂鱼钩动,筝推雁柱偏。 棋图添路画,笛管欠声镌。 恼客初酣睡,惊僧半入禅。 寻蛛穷屋瓦,探雀遍楼椽。 抛果忙开口,藏钩乱出拳。 夜分围榾柮,朝聚打秋千。 折竹装泥燕,添丝放纸鸢。 互夸轮水碓,相教放风旋。 旗小裁红绢,书幽截碧笺。 远铺张鸽网,低控射蝇弦。 詀语时时道,谣歌处处传。 匿窗眉乍曲,遮路臂相连。 斗草当春径,争球出晚田。 柳傍慵独坐,花底困横眠。 等鹊前篱畔,听蛩伏砌边。 傍枝粘舞蝶,隈树捉鸣蝉。 平岛夸趫上,层崖逞捷缘。 嫩苔车迹小,深雪履痕全。 竞指云生岫,齐呼月上天。 蚁窠寻径劚,蜂穴绕阶填。 樵唱回深岭,牛歌下远川。 垒柴为屋木,和土作盘筵。 险砌高台石,危跳峻塔砖。 忽升邻舍树,偷上后池船。 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 明时方任德,劝尔减狂颠。 选自《全唐诗》 作者:【唐】 胡令能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5.描写少年懵懂的唐诗宋词《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 清晨露多花显得少,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以花喻人。) 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不及穿鞋子,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仅仅穿着袜子溜走。 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她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将少年懵懂描写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6.少年励志诗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7.赞美少年的诗词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2、《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译文: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3、《少年行》 唐代:刘长卿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译文: (少年)射杀飞禽被陪同狩猎的人夸赞,最爱与人并骑而行。侍奉少年的少女妩媚多姿,少年骑在宝马上骄傲的挥动马鞭。 密室里珠帘合拢,长常的巷道里奏起乐曲。在傍晚的春风里,少年衣服上的香味飘散在路上。 4、《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五代: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译文: 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5、《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金朝: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译文: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风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 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 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 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 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 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8.有哪些关于少年的诗词,现代诗诗名:少年 作者:席慕容 生命中发着亮光的时刻宛如流水 诗已是本体 并不需要 刻意去复习 水声潺潺 无论是微笑与拥抱 都有着非常悦耳的韵脚 单纯的话语贯穿过峡谷与森林 在任何一处清凉的树荫下 都可以 凝神倾听 少年的梦想啊也如流水 在一年初始的季节 滚滚翻腾而去 带着 青草和泥土的芳香 不知道要流向何方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一日 请在每一朵昙花之前驻足 为那芳香暗涌 依依远去的夜晚留步 他们说生命就是周而复始 可是昙花不是 流水不是 少年在每一分秒的绽放与流动中 也从来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