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疾病的古诗词有哪些1.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唐代: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译: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2.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宋代: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 译: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3.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唐代:柳宗元《咏三良》 译:魏武帝之子之所以不从父命,以人为殉,是认识到父亲被疾病搞迷乱了,遗命不需要遵从。 4.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译: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5.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李清照《病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译: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 6.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卢纶《病逢病军人》 译:军人在行军途中经常患病,住宿时又没有粮食吃。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未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生病之际,他头发蓬乱,在古城下哀吟,身上的刀箭伤口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7.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李煜《病中感怀》 译:我的憔悴这几年来更加深重了,萧条的情景又加重了自己内心的感伤。连吹来的风都威严地侵寒我病中的身体,下雨的声响也如同在叹息愁肠。夜晚的鼎只是用来给我煎药,早晨起来,看到我的须发半白如霜。我的前世今生究竟又是什么命运呢?有谁能替我去问无所不知的空王佛呢? 8.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唐代: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译: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9.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唐代:杜甫《病马》 译:风尘中你老了,还在继续尽力劳顿。岁晚时你病了,沉重地使我无限伤心。 10.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译: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2.描写“疾病”的古诗词有哪些1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病起书怀》 作者:陆游(宋代) 2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宋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3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唐 卢纶《逢病军人》 4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唐 李煜《病中感怀》 5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唐 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 6 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唐 杜甫《老病》 3.关于病痛的古诗1、身多疾病思田里 唐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2、吾老抱疾病 唐 杜甫 《棕拂子》 3、其奈疾病攻 唐 杜甫 《赠苏四徯》 4、疾病免相荣 宋 吴潜 《水调歌头·倚舵秋江浒》 5、疾病命固乱 唐 柳宗元 《咏三良》 6、西城疾病日 唐 曹松 《庐山访贾匡》 7、日往月来添疾病 元 王哲 《瑞鹧鸪·秋季裁量十郎》 8、饥寒疾病为子忧 宋 《次韵答贾耘老》 9、疾病送灾余 宋 苏轼 《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 10、疾病侵壮年 宋 陆游 《白发》 11、疾病谁能无 宋 陆游 《病中作》 12、坐念疾病攻 宋 陆游 《初寒》 13、疾病当治本 宋 陆游 《家居自戒》 14、疾病侵人酒兴疏 宋 陆游 《遣兴》 15、疾病时时须药物 宋 陆游 《衢州道中作》 16、疾病由中出 宋 陆游 《书嬾》 17、疾病沉绵岁月遒 宋 陆游 《夏日》 18、年光疾病占强半 宋 陆游 《自闵》 19、疾病乘虚亹亹侵 宋 王安石 《初去临川》 20、疾病连三次 宋 文天祥 《自叹三首》 21、疾病衰颓已不堪 宋 吕本中 《连州阳山归路》 22、幼多疾病长屯蹇 清 余怀 《效杜甫七歌在长洲县作》 23、疾病无时已 宋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24、不然言疾病 宋 曹勋 《山居杂诗九十首》 25、疾病非吾有 宋 晁说之 《疾病》 26、老去仍知疾病宜 宋 晁说之 《寄谢任伯察院》 27、念公多疾病 宋 晁说之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 28、风雨连宵疾病增 宋 晁说之 《因事》 29、老赖独眠无疾病 宋 方回 《早起》 30、仍著疾病压 宋 方回 《正月初四后十余日病嗽不能出杂书十首》 31、疾病年年不相贷 宋 高登 《病中杂兴》 32、戾气中人为疾病 宋 邵雍 《首尾吟》 33、风霜疾病侵 宋 曾丰 《吴必显欲远出谒故旧愬情悃赋二章赞其行》 34、疾病可消禳 宋 曾巩 《读书》 35、疾病如何犹请祷 宋 张九成 《论语绝句一百首》 36、颇觉疾病康 宋 张耒 《纳凉》 37、己重疾病湮 宋 赵蕃 《寒雨感怀呈斯远三首》 38、未老还为疾病缠 宋 赵蕃 《晚晴四首》 39、疾病淹时久 宋 赵蕃 《骤寒二首》 40、精竭容枯疾病萦 宋 真德秀 《卫生歌》 4.有关疾病的诗句关于疾病的古诗有 1、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倒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2、咏三良 唐代:柳宗元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译文:衣冠整洁的三良正遇上明君秦穆公,他们才高志大,一顾一盼都光彩四射。 他们竭尽全力辅助朝政,使秦国与列国鼎足而立,受到四方称颂。 三良效忠穆公恳切殷勤忠诚不二,君臣间恩礼情义就像秋霜般洁净。 穆公在生时同三良就像一个人一样,死了也不肯同三良分身。 壮士之躯埋闭在幽深墓道,勇猛之志只得填充在棺木中。 人死陪葬不是礼义之举,况且还是用他的忠信良臣! 霸主的基业于是乎衰败不振,而晋楚的国势趁此壮大兴隆。 魏武帝之子之所以不从父命,以人为殉,是认识到父亲被疾病搞迷乱了,遗命不需要遵从。 康公遵从非礼的殉葬作法,陷入父皇陷阱,我想揭竿而起讨伐那昏庸的秦康公。 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代: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4、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5、病牛 宋代: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译文: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 5.历代疾病古诗有关疾病的诗句我来答queenfly129LV.2 2019-02-05描写疾病的诗句如下:1、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本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臣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表达了虽病衰但也不能磨灭作者爱国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2、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本诗句出自南唐后主李煜所作五言律诗《病中感怀》,意思是近年来一日比一日憔悴,环顾身边亲人多有亡故而日渐萧条,令人黯然神伤。 悲伤而致病,风雨之下病骨难支、愁肠百转不能胜情。诗人在首联用寥寥十字刻画出茫茫天地间一个孤独悲伤的灵魂,全诗风格悲凉,含意深沉。 3、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本诗句出自盛唐孟浩然写的五言古诗《晚春卧病寄张八》。 意思是南方春天来得较晚,北方的人儿尚且卧病在床。4、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本诗句出自李清照的《病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意思是两鬓已经稀疏病后又添白发了,卧在床榻上看着残月照在窗纱上。描写了作者身卧病床,鬓发斑白,卧看残月,煎药忌茶,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 5、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意思是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6.描写“疾病”的古诗词有哪些1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病起书怀》 作者:陆游(宋代) 2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宋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3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唐 卢纶《逢病军人》 4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唐 李煜《病中感怀》 5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唐 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 6 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唐 杜甫《老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