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新娘嫁唐诗

1.求描写古代婚嫁的唐诗、宋词、元曲(三者都行),急需答案

1、初宵看婚 (唐)杨师道 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蛾。

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 轻啼湿红粉,微睇转横波。

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2、《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中国古代著名的从恋爱到结婚的诗作,其中“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的结婚场面。 3、《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兴也。

桃,木名、华红,实可食。夭夭,少好之貌。

灼灼,华之盛也。木少则华盛。

之子,是子也。此指嫁者而言。

妇人谓嫁曰归。周礼,仲春令会男女。

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宜者,和顺之意。

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

文王之化,自家而国,男女以正,婚姻以时。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兴也。蕡,实之盛也。

家室,犹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兴也。

蓁蓁,叶之盛也。家人,一家之人也。

朱熹注 【题解】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4、《新嫁娘诗》 (清)黄遵宪 全诗五十二首,以细腻笔划描绘梅州地区新嫁娘自订婚成礼,鸾舆笙歌,烛影摇红,耳鬄鬓厮磨,闺房私语,姻亲徃还,当家作主以至喜获麟儿所历之种种情怀.这里精选部份认以飨读者. 1.前生注定好姻缘,彩盒欣将定帖传;私展鸾书偷一笑,个人与我是同年. 注:定帖:即鸾书或鸾庚. 释:这是写男方回写鸾庚,姑娘偷看,两人正好同年而喜怀之情. 2.屈指三春是嫁期,几多欢喜更猜疑;闲啨闲绪萦心曲,尽在停针倦绣时. 3.向娘添索嫁衣裳,只是含羞怕问娘;翻道别家新娶妇,多多满迭镂金箱. 注:镂金箱是旧时嫁妆,盛随嫁衣物. 释:这两首是写姑娘作绣准备嫁妆之情. 4.烛影花光耀数行,香车宝马陌头忙;红裙一路人争看,道是谁家新嫁娘. 注:旧时出嫁极为隆重,鼓乐前导,继而嫁妆箱柜,拖青引道,乘大红花轿,后有媒人小轿,小舅乘马相随,仪仗极盛. 释:这首是写出嫁情景,路人争看之情. 5.姗姗莲步下舆初,几个阿鬟取次扶;未展花须先露眼,不知夫婿貌何如. 注:花须为新娘面纱. 释:旧时婚配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互不相见至拜堂成礼始得偷觑对方. 释:这首是写到男方家后急想见郎之情. 6.青毡花席踏金莲,女使扶来拜案前;最是向人羞答答,彩丝双结共郎牵. 注:金莲本指女鞋,这里指新娘的脚. 释:这首写新娘拜堂之情. 7.腰悬宝镜喜团圆,鬓挿银花更助妍;一见便教郎解带,此时心醉态嫣然. 释:这首写进入洞房后新郎为新娘解冠戴装饰之情. 8.谁家年少看新娘,戏语谀词闹一房;恼煞总来捉人臂,教将香盒捧梹榔. 释:这首写闹新房发喜糖之情. 9.酒阑人静夜深时,闻道郎来佯不知;乍整钗头还理鬓,任他催唤故迟迟. 释:这首写新婚初夜睡前之情. 10.深藏被底心偏怯,乍解衾情笑亦荘;私怪檀郎太轻薄,破题先索口脂香. 檀郎为晋代美男子潘岳,后人引作对所慕男子之昵称. 释:这首写新人上床后亲吻之情. 11.云鬟低拥髻斜倚,此是千金一刻时;又是推辞又怜爱,桃花着雨漫支持. 释:这首写新婚之夜恩爱之情. 12.香糯霏屑软于绵,纤手搓来个个园;玉碗金瓯分送后,大家齐结好姻缘. 注:客家乡俗新婚次晨新娘须亲手做汤园分送亲邻. 释:这首写新娘做汤圆之情. 13.青油雨伞碧油缸,更送鱼双鸡一双;亲串三朝偠女后,并肩絮语坐纱窗. 释:这首写女方母亲来探三朝馈送食物母女交谈之情. 14.零星琐屑米同盐,刚要当家未尽谙;夜静共郎详细述,鸳帷琛处语喃喃. 释:这首写新娘当家与郎细谈之情. 15.箱囊收拾上金车,一月圆时要转家;何许归期向郎道,画栏开到石榴花. 释:这首写满月后新妇回娘家之情. 16.低笑轻怜情意投,此乡真个是温柔;一枝红玉软如锦,递与香郎作枕头. 注:红玉为女人之手臂也. 释:这首写夫妻恩爱之情. 17.偶然唐突变容光,做个生疏故试郎;一枕芙蓉向郎掷,道郎今夜莫同床. 释:这首写新妇抛枕试郎之情. 18.几日情怀费我猜,腰肢无力首难抬;枕边密与檀郎语,"怪底红潮信不来". 释:这首写新妇怀孕之情. 19.报产麟儿乍寝床,一时欢笑到重堂;锦绷抱向怀中看,道似阿爷还是娘. 注:重堂为高堂即翁姑. 释:这首写生儿高兴之情. 20.闲凭郎肩坐绮楼,香闺细事数从头;画屏红烛初婚夕,试问郎还记得否? 释:这首写夫妻并坐回忆前事之情.。

2.求描写古代婚嫁的唐诗、宋词、元曲(三者都行),急需答案

1、《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释义: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2、《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宋代: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释义: 手持巴掌大小的龙形玉梳,用凤钗及金丝带把头发梳饰成髻。妻子走到窗下依偎在丈夫的怀里,问道“眉色深浅合不合适宜?” 她的纤手摆弄着笔管,长时间依偎在丈夫身边,试着描画刺绣的花样,却不知不觉耽搁了刺绣,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 3、《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宋代:柳永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

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

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

释义: 刚好握满手的纤细的腰肢,刚好成年了岁数。不解风流之事的她刚刚出嫁,把头上的双丫髻挽成云髻。

第一次学着打扮严肃之妆,像用画笔画出的、雕塑家雕塑出的美好的身材,(想到男女相恋和云雨之事)脸上表现出一种既怕且羞的情意来。每一举手投足都非常妩媚可爱。

可惜心里还没有学会主动抢先向丈夫示爱。常常是夜已经深了,还不肯入鸳鸯被睡觉。

丈夫给他**,羞怯的背对着银灯,对丈夫说:别帮我脱衣了,我先不睡,你先去睡吧。 4、《新婚致语》 宋代:姚勉 珠帘绣幕蔼祥烟,合卺嘉盟缔百年。

律底春回寒谷暖,堂间夜会德星贤。 彩軿牛女欢云汉,华屋神仙艳洞天。

玉润冰清更奇绝,明年联步璧池边。 释义: 珠帘绣幕和祥和的云烟,在一起说着百年誓言。

宛如春天回归,寒谷也变得温暖,在屋堂间贤德齐聚。 美丽的女孩欢快的男人,在屋中又别有美丽的洞天。

润泽如玉冰清更奇妙绝伦,明年一起在池边漫步。 男耕女织 5、《看新婚》 唐代:郑世翼 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

疑逐朝云去,翻随暮雨来。 杂佩含风响,丛花隔扇开。

姮娥对此夕,何用久裴回。 释义: 刚成年梦到当年的人,红妆穿戴在身。

疑似踩着祥云离开,随着暮雨而来。 杂佩在风中明响,花丛隔着扇开。

姮李娥回答这个晚上,如何长期徘徊。

3.新嫁娘词三首 王建

新嫁娘词三首(其一)

王建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象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遗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象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象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象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4.关于新娘嫁人的歌或诗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