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祭父古诗1,周颂·丝衣 先秦:佚名 丝衣其紑,载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旨酒思柔。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译文: 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2,日出入 两汉:佚名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 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译文: 日出日落,何时才终穷?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 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 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 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 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独自驾驭六龙上天。 六龙的协调步伐,使我的心胸顿时爽畅。 唉,乘黄,怎么还不下降把我带上仙界。 3,周颂·维天之命 先秦:佚名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译文: 想那天道的运行,美好肃穆永不停。 多么辉煌多光明,文王品德多纯净。 嘉美之德使我慎,我们永远要继承。 顺着我祖文王道,子子孙孙永力行。 4,周颂·雝 先秦:佚名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译文: 一路行进很从容,到达庙堂肃又恭。助祭都是公和侯,主祭天子诚又敬。进献一头大公牛,助我摆好献神灵。伟大光明的先父,安抚孝子的心灵。 臣子个个明道理,君主文武全能行。上帝安宁又快乐,能让子孙都昌盛。祈求赐予我长寿,保佑多福有吉庆。已劝父王来歆享,再劝母后也来尝。 5,周颂·清庙 先秦:佚名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译文: 美哉清静宗庙中,助祭高贵又雍容。 众士祭祀排成行,文王美德记心中。 遥对文王在天灵,奔走在庙步不停。 光辉显耀后人承,仰慕之情永无穷。 2.四字诗词悼念严父祭文简短的四字一组:.积德耀宗 聚福泽后 2.父母恩泽 永萦儿心 3.父恩如山 母爱似海 4.音容宛在 恩泽永存 5.养育之恩 世代铭记 6.一身傲骨 两袖清风7.严教如山 慈恩似海 整篇的祭文祭文、墓志铭 拭泪执笔,拂涕铭文,勒石慰痛,记吾慈亲!五四年秋,九月二四,庄浪柳族,吾母临世。 生不逢时,野菜为稀,五岁失恃,飘蓬无依。及至成年,地贫灾荒,饥人背井,弱女离乡。 移徙彬县,识吾尊父,从此以沫,冷暖相濡。寒舍不富,国运不昌,上孝公婆,食菜省粮。 饿腹操劳,缝织缀补,爱我家姊,如同己出。七九年后,伊始包田,瘠土创业,蜚誉区县,经纬有方,刻苦勤勉,三八红旗,屡授模范。 祸福旦夕,慈母罹恙,坚强抗病,三载疴床。弥留之际,犹思远方,为儿不孝,累母牵肠。 回天乏术,零五永别,音容杳杳,人天相隔。怨苍天兮,不待皓首,怨隆地兮,呜咽之秋!五旬遗德,百年流芳,劬劳修身,贤孝名扬。 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铭文拭泪执笔,拂涕铭文,慰我以悲,记我挚友。 零八年初,时日已忘,烟雨楼阁,吾友题名喜好诗词,结交文友,半壶陈酿,谈笑鸿儒及至四月,退离烟雨,问及始因,地熟人生。内阁小筑,顿发感慨,遂立博客,共书情分。 时过境迁,烟雨不复,上念旧友,嘘寒问暖。一日拜别,化名十天,皈依养心,潜心修缮。 数日已过,众人邀之,盛情难却,重返江湖。来之安之,日渐熟矣,下携新友,略指一二。 旦夕祸兮,罹难于心,郁郁心结,苦熬数月。弥留之际,犹思吾众,为友伤情,欲救乏术。 乏术回天,七月十四,吾友永别,人天相隔。怨苍天兮,吾友寡命,哀大地兮,呜咽之秋。 不过而立,英年早逝,勤耕笔耘,才情远播。挚友情分,勿失勿忘,铭记于斯,惦念不忘!友洛水涕泪撰文二零零八年七月十五日阳历鬼节先父为人,平和温雅,不见锋芒,志守端直,临事敢决。 养育子女三人,学其德、继之风,幸之。 为扶子成人,母亲日夜操劳,牺牲宝贵青春,当时家贫人多;母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后半生家境转好,子孙绕膝生活幸福,长寿而终。 父母一生,坎坷不断,含辛茹苦,霜雪几十年,掖扶儿女成人,恩同海山;思父唤母,音容依稀,无可奈何天地隔,泪涟涟,立此碑,享日月,福星高照,撰此文,寄哀思,天地永存。歌颂爱情少小相随,老死相伴,相濡以沫,如漆似胶,坟墓是我们生命的终结点,但并不是我们爱情的终结点。 余之心痛,君可有感?方寸之间,阴阳两断!此情此景,抱恨离天!二十年后,再续前缘。先父母家境清寒,性笃纯朴,早年投身革命,志为民族解放。 戎马征程,经历磨难。转战南北,屡建功勋。 胸怀磊落,从不畏苦;克己奉公,无计得失,为党尽忠,藐视逆途。品德高洁,深受爱戴,言传身教,堪为楷模。 晚节自重,鞠躬尽瘁。后代思齐,永世铭记。 相濡以沫金婚度,结发如胶风雨同;事业有成功名淡,数剧佳作留园亭;育人教书呕心血,无私奉献桃李松;浪花归海时光逝,精神不朽天地中。鸡卧凤巢,牛生四月,风流倜傥千般好。 耆逢盛世,窀穸有地,鸟语花香艳阳天。嘉谷生野 平陆渊注 某地某公 某某讳素 敦仁其德 天姿纯笃 履性刚俭 纯孝不忽 幼承庭训 退是德沐 奥学内溢 名术攸务 生为家昌 去博家福 用行思忠 舍藏思故 德音无绝 宛在胸夙 义方之训 如川流注 既逾甲子 孰阖享馥 梁木圮颓 鸿仪摧蹙 超浮云翱 乃隔越楚 爰勒斯铭 亿载永祜 祷曰: 逍遥道山九福俱 云御灵台仙诀成。 珠潭委逝 玉树收光 某地某公 嘉锡某昂 海岳孕灵 器识弘广 志性端贞 德备珪璋 天符上善 克享遐算 烈望守道 流谦凝煌 业优儒肆 无愧父望 悬壶济世 利惠乡邦 坦腹姑射 岂为樽觞 海运不停 鹏图其敞 夫人某某 郡姓曰昂 进学某某 才艺兼两 青眼烛炬 比翼期翔 妇德母仪 遽而山藏 瑟余弦断 卅载其殇 永为秦晋 萃英腾芳 陵谷崩圮 宏厦颓梁 痛慕罔极 泣血摧肠 安神卜兆 是托玄房 敬镌沉础 永著幽光。 3.悼念父亲的诗词有哪些《诗经 · 陟岵》作者:佚名(春秋)。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释义:登上葱茏山冈上,遥遥将我爹爹望。 好像听到爹爹对我说:“我儿因公事出门远行,早沾露水晚披星。可要保重呀,早些归来,不要滞留在远方他乡。” 《忆父》作者:周玉如(明代)。 忆昔当残腊,还家雪正飞。 三年无一字,不忍见鸿归。 释义:遥想起当年腊月末,上一次我回家的时候还是大雪纷飞的天气。 三年来也没一封家书联系,看见天上南飞的大雁都忍不住流泪。 扩展资料: 在小说中悼念父亲的句子有这些: 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清) 意思:点点相思,滴落的竟都是鲜红的血泪!鲜红的血泪凝结成美丽的红珠儿,化成粒粒相思豆。 人间五月杨花酩,岁岁来勾想父亲。 ——新韵《想父亲》(清) 意思:人间现在正是五月杨花酿的时候,每年在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 。 4.唐诗《泪》泪 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罗绮, 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 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 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 未抵青袍送玉珂。 李商隐 (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原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 属河南)。 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 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宗绪衰 微,簪缨殆歇”(《祭处士房叔父文》)、“四海无可 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这类 自述真实地反映了他比较寒微的处境。 生平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 时期。 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 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 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 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 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 大和六年,令 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 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 开成二年登 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 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 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 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 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 《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八岁偷照镜”,笔意宛 转,风格清新。 此外,也有少量应酬诗和艳体诗。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 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 开成二 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 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 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 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 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 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 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 排摈。 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 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 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 次年始释褐为秘 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 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 不久又因母丧居 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 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抒怀、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 诗中感情更 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 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 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赠刘司户□》、《哭刘 □》。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 有所发展,如《镜槛》、《曲池》、《县中恼饮席》、《花下醉》。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 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 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 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 他在京没有出路,只 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 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 作幕僚,悒悒不得志。 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 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 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 大中九年冬,梓州 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 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 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 诗境也日趋老成。在桂州时,除写了一些风神摇曳、气 韵浑成的写景抒情诗如《晚晴》、《访秋》、《城上》、《高松》以外,还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映异域民 俗风物、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土诗,如《桂林》、《即 日》“桂林闻旧说”、《异俗二首》、《昭郡》。 赴徐 州幕府时,一度情绪较昂扬,唱出高歌慷慨、兴会淋漓 的长篇古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和《戏题枢 言草阁三十二韵》。丧妻后及任职梓州幕府期间,转而 为凄苦酸楚之音,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北 禽》、《天涯》、《初起》。 同时仍保持对国事的忧虑, 写下象《井络》、《武侯庙古柏》、《杜工部蜀中离 席》、《筹笔驿》之类吊古伤时、苍凉悲壮的名篇。而 到了颓年乡居时写的《幽居冬暮》,则又一变激楚顿宕 为深沉凝重,将无穷的悲愤含蓄在凄清衰飒的意境画面 之中,发人深思,令人叹惋。 文学创作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 600首。其 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他的政 治诗反映面广,开掘有一定深度。如《有感二首》和《重 有感》记述大和末年震动朝野的“甘露事变”,对宦。 5.关于父爱的诗词古诗中描写父爱的诗句:宋凌云《忆父》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北郭闲思》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明代袁中道的《朝耕》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晓。 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 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唐朝诗人杨万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祭父赋庚辰元月三日,为父五载忌日,家中拜祭,情感于怀,随作赋曰:香柱擎兮,心感伤;香烟绕兮,口难言。人去兮,已五载;心念兮,似千年。 方思起兮,情难禁;乍想着兮,泪不干。呼尔兮,不听尔应;哭尔兮,不闻尔言。 忆往昔兮,曾经踩烂月影;思彼时兮,尝是踏破黎明。踩月影,田禾早已沐婵娟;踏黎明,衣襟还是披露霜。 勤劳惯兮,整日奔波忙;憨厚成兮,一生难得安。堪惜兮,一生未曾离田园;可叹兮,积劳成疾无可挽。 月阴下,全家谈论笑欢颜;生活上,时时教导不敢忘。最难忘兮,病床上声声呻吟驻肚肠;多悔恨兮,吾兄弟盹睡尔就离人间。 从此后,尔吾不同道兮,细语轻风告;天地两渺茫兮,梦里寻相见。呜呼哀哉,痛矣哉,点点眼泪汇成龙江水。 悲矣哉,声声呼唤传遍九天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