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王维唐诗鉴赏

1.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王维诗词鉴赏

【概括】 他的诗清新、坦然、正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样。

照、流给人以动态美;明月静物 清泉灵动。将自然美与心境完美融合,写出了山壑之中,松林沐浴在月光下闪烁迷离之景,尽显月华的恬静、光洁。

【著有】 杂诗 少年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红豆 送别 归嵩山作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使至塞上 竹里馆 山居秋暝 送别 出塞作 鸟鸣涧 观猎 过香积寺 积雨辋川庄作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桃源行 汉江临眺 长生草 山中 哭孟浩然 青溪 老将行 洛阳女儿行 木兰柴 孟城坳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漆园 送梓州李使君 栾家濑 文杏馆 西施咏 菩提寺私成口号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渭城曲 终南别业 欹湖 偶然作六首 渭川田家 酬张少府 息夫人 渭川田家 新晴野望 红牡丹 归辋川作 春中田园作 秋夜曲 送沈子归江东(一作送沈子福之江东)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冬夜书怀 桃源行 陇头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扶南曲歌词五首 辛夷坞 终南山 新秦郡松树歌 燕支行 洛阳女儿行 ( 册4 卷125 页1258a)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伊州歌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送李睢阳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 酬郭给事 鱼山神女祠歌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 献始兴公 同庐拾遗过韦(一作章。非)给事东山别业二 丁宇田家有赠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瓜园诗(并序)?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书事 扶南曲歌词五首 登楼歌 榆林郡歌 哭殷遥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人 蓝田山石门精舍 ? 观别者 赠郭给事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赠李颀 送康太守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 送崔五太守 双黄鹄歌送别 送神 雪中忆李楫 寄河上段十六 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听百舌鸟 田园乐七首(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 燕支行(时年二十一) 宋进马哀词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寄荆州张丞相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一作王劭诗,非) 送严秀才还蜀 纳凉 济上四贤咏(三首。

济州官舍作) 饭覆釜山僧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夷门歌 寓言二首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从军行 早春行 早朝 渭城曲 送权二 休假还旧业便使 同崔傅答贤弟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 谒璿上人(并序) 过李楫宅 韦侍郎山居 赠祖三咏 奉寄韦太守陟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送从弟蕃游淮南 送高适(一作道非)弟耽归临淮作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别綦毋潜 老将行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次荆州时作) 赠刘蓝田(一作卢象诗) 黄雀痴 寒食城东即事 横吹曲辞·陇头吟 送祢郎中 送李太守赴上洛 济州过赵叟家宴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辋川集·宫槐陌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送神 相和歌辞·班婕妤三首 送殷四葬(一作哭殷遥)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山茱萸 送韦评事 杂诗三首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不遇咏 青雀歌 答张五弟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酬黎居士淅川作(昙壁上人院走笔成)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献始兴公(时拜右拾遗) 寄崇梵僧(崇梵寺近东阿覆釜村)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冬日游览 送高适弟耽归临淮作(坐上作) 蓝田山石门精舍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郑果州相过 韦给事山居 资圣寺送甘二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赠房卢氏琯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送綦毋秘(一作校)书弃官还江东 过太乙观贾生房 李陵咏 羽林骑闺人 叹白发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 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陇西行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李(一作石)处士山居 苦热行 宿郑州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华岳 渭川田家 与卢象集朱家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春日上方即事 喜祖三至留宿 秋夜独坐(一作冬夜书怀)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和尹谏议史馆山池 青雀歌(与卢象、崔兴宗、裴迪、弟缙同赋) 送孙二 送李判官赴东江 送刘司直赴安西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 齐州送祖三(一作河上送赵仙舟,又作淇上别 济上四贤咏·郑霍二山人(一作寄崔郑二山人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赠裴迪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崔兴宗写真咏 阙题二首 灵云池送从弟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赠裴旻将军 寒食汜上作(一作途中口号) 戏题辋川别业 戏题盘石 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戏嘲史寰 叹白发 疑梦 句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迎。

3.王维诗歌鉴赏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诗题一作《猎骑》。

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

至于其艺术手法,几令清人沈德潜叹为观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

(《唐诗别裁》) 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

“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这又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悬念。

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

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方东树)。两句“若倒转便是凡笔”(沈德潜)。

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

“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

“疾”“轻”下字俱妙。两句使人联想到鲍照写猎名句:“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但这里发现猎物进而追击的意思是明写在纸上的,而王维却将同一层意思隐然句下,使人寻想,便觉诗味隽永。

三四句初读似各表一意,对仗铢两悉称;细绎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如此精妙的对句,实不多见。

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

颈联紧接“马蹄轻”而来,意思却转折到罢猎还归。虽转折而与上文意脉不断,自然流走。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隔七十余里。此二地名俱见《汉书》,诗人兴会所至,一时汇集,典雅有味,原不必指实。

言“忽过”,言“还归”,则见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

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写到猎归,诗意本尽。

尾联却更以写景作结,但它所写非营地景色,而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此景遥接篇首。

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

七句语有出典,《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此言“射雕处”,有暗示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之意。

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综观全诗,半写出猎,半写猎归,起得突兀,结得意远,中两联一气流走,承转自如,有格律束缚不住的气势,又能首尾回环映带,体合五律,这是章法之妙。

诗中藏三地名而使人不觉,用典浑化无迹,写景俱能传情,至如三四句既穷极物理又意见于言外,这是句法之妙。“枯”、“尽”、“疾”、“轻”、“忽过”、“还归”,遣词用字准确锤炼,咸能照应,这是字法之妙。

所有这些手法,又都妙能表达诗中人生远出的意态与豪情。所以,此诗完全当得起盛唐佳作的称誉。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

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

4.王维诗歌鉴赏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是王维在隐居辋川蓝田期间所作。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隐居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物我相惬的境界,可以说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描写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画卷。“烟火”,炊烟,“迟”,不仅写出了连日的雨天使得树枝与空气都极为潮湿,柴禾不易燃烧,同时也形象地表现出在这样潮湿的空气中烟气不能直上天空,只能迂回漂移的状态。后一句写山中农妇正忙着蒸藜煮黍,为在东边田里劳作的男人送饭,这也正是烟火的来由。短短两句诗,既写出了秋天常有的天气,又巧妙地把这种天气和农事活动结合起来,让读者于仿佛亲临现场,营造了一种近乎真实的氛围。也只有只有内心宠辱不惊的人才能把普通的景物写出这样的韵致。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碧绿、雪白、浓翠、金黄,如此美的色彩搭配只能出自既是诗人又为画家的王维笔下。不仅如此,王维还为这美丽的画面配上了黄鹂动听的歌声,将雨中的辋川点染得更加生机盎然。这两句诗色彩明丽,画意浓郁,后世有人将之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道评为“极尽写物之工”。

农家生活无忧无虑,黄鹂、白鹭自由自在——诗人所描写的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了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这些在诗人欣赏的目光中欣然呈现的景致,与诗人悠闲自适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强烈的共鸣,它们既是诗人置身其中的现实环境,更是诗人闲静淡泊的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李肇认为王维这两句诗时套袭了唐代另一位诗人李嘉祐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二句诗,他在《唐国史补》中说:“王维有诗名,然好窃取人文章佳句。”此说后来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我的看法是,无论这两句诗是否是王维盗取他人的,这两句诗有了漠漠阴阴两词,把平凡得有些呆板的“水田白鹭飞,夏木啭黄鹂”点化成气韵生动,形象鲜明,绕有情致的千古名句,显示了王维高超的点字艺术。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因其花朝开暮落,故称朝槿,古人常以它象征人生无常。“清斋”,吃素。“露葵”,一种野菜,霜露时最鲜美,故称露葵。《旧唐书.王维传》说王维“居家蔬食,不茹荤血”在这里得到了印证。这两句写诗人静静地坐在空山之中,观木槿花迅速凋谢而苦思冥想,体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习养心性,在松树下采摘带露的绿葵,素食清斋,保持身心之净。诗人也正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思考中得道入佛,彻底远离了世俗红尘。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称,“争席”即争夺座位。这里运用了《庄子·杂篇·寓言》和《列子·皇帝篇》里的两个典故,一正一反,把自己处世心态和对人世间一些现象的讥讽隐含其中,末尾以“海鸥何事更相疑”来表露自己没有丝毫争夺名禄的想法,抒发自己淡泊的心志。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形象鲜明,韵味清远,将诗人那种亲近自然,耽于山水之乐,与世无争,与人无碍,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展示了出来,代表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后世有人称“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还有人将之推为唐诗七律的压卷之作。这样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恰当,但也足见此诗清远、淡穆之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5.王维古诗的500字鉴赏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鉴赏: 初夏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 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

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幽静 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 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

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与世无争, 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首联写田家生活。 颔联写自然景色。

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 颈联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清斋素食,在世俗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 尾联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6.王维诗歌鉴赏

王维诗歌赏析 一、王维简介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

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

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苏东坡曾言:“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田园山水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有《王右丞集》。

二、文学作品赏析常识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板书:思想内容 ⑴、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 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 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 ⑵、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 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 **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 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 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 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三、诗歌赏析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诗题一作《猎骑》。

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兴遄飞。

至于其艺术手法,几令清人沈德潜叹为观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

(《唐诗别裁》) 诗开篇就是“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

“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该具备何等手眼!这又唤起读者对猎手的悬念。

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

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方东树)。两句“若倒转便是凡笔”(沈德潜)。

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

“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三句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

“疾”“轻”下字俱妙。两句使人联想到鲍照写猎名句:“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但这里发现猎物进而追击的意思是明写在纸上的,而王维却将同一层意思隐然句下,使人寻想,便觉诗味隽永。

三四句初读似各表一意,对仗铢两悉称;细绎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如此精妙的对句,实不多见。

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

7.王维的古诗《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8.谁有王维的诗词及解读

维诗集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生平介绍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喑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诗集造诣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

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

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

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

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

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诗集内容及著名作品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