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秋虫的诗句

1.描写花草虫鸟的诗句

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

惜春长怕花开早,况且落红无数-辛弃疾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

草: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晏几道

山接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唯演

虫:

桎雎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

蝉鸣空山林,八月萧关道-王昌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王彦端

鸟: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向子

绿满青山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朱淑真

辜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遥想江口依然,鸟鸣花榭-王澜

2.描写蟋蟀的诗句有那些

《蟋蟀诗》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顽飔毙芳,吹愁夕长。屑戍有动,歌离吊梦。

如诉如言,绪引虚宽。周隙伺榻,繁咽夤缘。

范睡蝉老,冠峨緌好。不冠不緌,尔奚以悲。

蚊蚋有毒,食人肌肉。苍蝇多端,黑白偷安。

尔也出处,物兮莫累。坏舍啼衰,虚堂泣曙。

勿徇喧哗,鼠岂无牙。勿学萋菲,垣亦有耳。

危条槁飞,抽恨咿咿。别帐缸冷,柔魂不定。

美人在何,夜影流波。与子伫立,裴回思多。

《蟋蟀》

年代: 唐 作者: 齐己

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

《蟋蟀》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蟋蟀一何多,晓夜鸣不已。居然声相应,各为气所使。

零露聊饱蝉,落叶才庇螘。秋风满庭砌,安能久居此。

愁声不欲听,我听差可喜。平生胜负心,一笑付童子。

3.描写“昆虫的鸣叫”的诗句有哪些

1. 《闻虫》唐代·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2. 《月夜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 《村夜》唐代·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4. 《夏夜追凉》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5. 《秋夜曲》唐代·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4.描写虫鸣的句子

1、夏夜追凉

宋代: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译文:

夜晚依然跟中午一样炎热,打开房门在月下稍微站一会。 虫鸣不歇的茂密竹林树丛中,不时有阵阵凉意袭来,但并不是风。

2、水龙吟·秋兴

宋代: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译文:

秋天的南方,无数的落叶,又零落地飘下。清澄的江水飘过一阵细雨,清凉的风吹过行人面,黄色的花才开始含苞。白眉羁旅一人,简单的在农家小院宿营,几杯浊酒带来许久感伤。对着斜斜的露滴,有点凄冷的香恰如其分,故人去,徒留感叹。

头上的丝带在醉意中不经意掉落,将要睡觉时,水雾萦绕小屋。回来的相互牵着的儿女,归来时欢语嬉笑,依然邀好友同住。从开着的门望去,一轮明月映江,仿佛是很悲伤的小虫鸣唱了整夜。白天再把茱萸细看,牛山下的事,真的是难以忘怀的。

3、秋夜纪怀

宋代:陆游

北斗垂苍莽,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译文:

北斗星高悬在茫茫夜空之中,银河悬浮在天空之上。秋风穿过树林,落叶飘飘洒洒,露水沾湿秋草,百虫不停的鸣叫。病情随着天气转凉逐渐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下了这首诗。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4、田家三首 其二

唐代:柳宗元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译文: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空乌云密布,星星闪烁,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5.描写秋天虫声的诗句有哪些

1.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秋蝉鸣于树间,而燕子早已消失不见,是南徙到什么地方了呢?

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

3.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

4.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花园里柳树说凉很久了,嘶嘶的蝉惊到了。

5.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无翻译

6.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在高处的蝉大多拥有传及远方的声音,繁茂的树叶声仿佛还在耳边。

7. 宋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雨霖铃》)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8.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9.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蝉声嘶鸣,使树林显得更加幽静;鸟雀和鸣,让深山显得越发僻静。

10.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形容新蝉的,泉溜潜幽咽形容蝉鸣绵长,琴鸣乍往还形容蝉鸣高亢,长风翦不断形容蝉鸣回绕不绝,还在树之间还是回绕不绝的意思。

6.描写蟋蟀的诗句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飞

作品:小重山

内容: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蟋蟀:

啼彻檐头纺绩娘,

凉风乍起夜初长。

关心蛐蛐接着叫,

明日携笼灌破墙

秋兴(陆游)

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

传家产业遗书富,玩世神通醉脸酡。

如许痴顽君会否?一毫不遣损天和.

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颂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 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 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